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揭牌开展本硕博贯通式培养
起步区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2024-07-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沥中 王雅雯
7月8日,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在济南起步区正式揭牌运行,南洋理工大学、济南起步区管委会、山东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起步区与新加坡合作取得新突破。中新合作源远流长,近年来,起步区着力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把握新一轮中新合作机遇,与新加坡合作日益密切,努力打造中新双边合作的新典范。
据悉,此次揭牌的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将采取“3+X”发展模式,以济南起步区、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为基础,打造开放协作的国际科技、人才、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广泛吸纳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参与其中,紧密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研究院将在人才培养、前沿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国际论坛活动等方面发挥作用。其中,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院将开展精英博士、硕士、科创人才及博士后培养,为济南市及起步区培养、留住一大批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前沿科学研究方面,研究院将聚焦可持续健康与老龄化科技、绿色金融科技、水膜科技、数字孪生科技以及医疗机器人和可持续制造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开展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崔立真介绍,南洋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很强,但人工智能需要与众多领域融合,而山东大学学科综合实力强,同时拥有数学、计算机软件等优势专业,两校强强联合顺理成章。
起步区的交通需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实现绿色,产业发展同样需要实现绿色。据介绍,研究院还将聚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在南洋理工大学现有2300多项知识产权中,甄选与济南市及起步区产业主导方向契合的部分知识产权进行转让、孵化,促进前沿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打造世界级创新技术高地。
揭牌仪式后,济南起步区、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联合举办“绿色创新、人才、科技”研讨会。研讨会上,既有围绕人才培养、绿色消费、氢能产业、绿色新材料、生成式AI等领域的主旨演讲,也有针对绿色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绿色计算及绿色人工智能等主题的产业、学术讨论。从一系列议程设置上不难看出,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不仅在名称上突出“绿色”“科技”,在所要发挥的功能上同样如此。
起步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镜头”拉远从整体来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亦是起步区与新加坡合作的底色。
当前,起步区正在系统谋划推进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规划建设,这是由省市区一体推进、面向新加坡开展全面合作的高能级开放平台,将瞄准“数绿融合发展”方向,链接新加坡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优势资源,全方位助力起步区建设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
起步区积极学习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与新加坡合作的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城市建设、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5个方面中,提出推动新加坡方面企业与驻区企业合作,共同培育氢能源、光伏、储能、智能网联等现代产业;吸引新方企业参与起步区建筑、交通、能源、市政、数字等领域建设,共建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典范。
另外,起步区还将融合推进新加坡合作与城市规划建设。据悉,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位于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27.7平方公里,将作为起步区与新加坡合作的空间载体。记者了解到,起步区将分首开区、融合区、拓展区三个层次推进载体建设,其中首开区规划面积0.94平方公里,主要集聚研发机构,培育创新生态,将建设中新合作标志性建筑“国际智慧中心”。
落地济南山东省大学科技园、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智算中心)、科技金融平台(可融信平台)……起步区前期的高水平建设为与新加坡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可为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知识产权、投融资、企业孵化等全链条服务。
接下来,起步区还将与吉宝集团共同推进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项目开发、“中新未来公园”建设运营、国际智慧中心项目建设;与雅诗阁公司推进雅遇公寓项目;与盛裕集团围绕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开展产业策划及整体运营。
7月8日,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在济南起步区正式揭牌运行,南洋理工大学、济南起步区管委会、山东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起步区与新加坡合作取得新突破。中新合作源远流长,近年来,起步区着力深化开放合作,积极把握新一轮中新合作机遇,与新加坡合作日益密切,努力打造中新双边合作的新典范。
据悉,此次揭牌的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将采取“3+X”发展模式,以济南起步区、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为基础,打造开放协作的国际科技、人才、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广泛吸纳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参与其中,紧密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研究院将在人才培养、前沿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国际论坛活动等方面发挥作用。其中,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院将开展精英博士、硕士、科创人才及博士后培养,为济南市及起步区培养、留住一大批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前沿科学研究方面,研究院将聚焦可持续健康与老龄化科技、绿色金融科技、水膜科技、数字孪生科技以及医疗机器人和可持续制造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开展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山东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崔立真介绍,南洋理工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很强,但人工智能需要与众多领域融合,而山东大学学科综合实力强,同时拥有数学、计算机软件等优势专业,两校强强联合顺理成章。
起步区的交通需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实现绿色,产业发展同样需要实现绿色。据介绍,研究院还将聚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在南洋理工大学现有2300多项知识产权中,甄选与济南市及起步区产业主导方向契合的部分知识产权进行转让、孵化,促进前沿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打造世界级创新技术高地。
揭牌仪式后,济南起步区、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联合举办“绿色创新、人才、科技”研讨会。研讨会上,既有围绕人才培养、绿色消费、氢能产业、绿色新材料、生成式AI等领域的主旨演讲,也有针对绿色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绿色计算及绿色人工智能等主题的产业、学术讨论。从一系列议程设置上不难看出,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不仅在名称上突出“绿色”“科技”,在所要发挥的功能上同样如此。
起步区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镜头”拉远从整体来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亦是起步区与新加坡合作的底色。
当前,起步区正在系统谋划推进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规划建设,这是由省市区一体推进、面向新加坡开展全面合作的高能级开放平台,将瞄准“数绿融合发展”方向,链接新加坡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优势资源,全方位助力起步区建设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
起步区积极学习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产城融合、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与新加坡合作的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城市建设、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5个方面中,提出推动新加坡方面企业与驻区企业合作,共同培育氢能源、光伏、储能、智能网联等现代产业;吸引新方企业参与起步区建筑、交通、能源、市政、数字等领域建设,共建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典范。
另外,起步区还将融合推进新加坡合作与城市规划建设。据悉,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位于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27.7平方公里,将作为起步区与新加坡合作的空间载体。记者了解到,起步区将分首开区、融合区、拓展区三个层次推进载体建设,其中首开区规划面积0.94平方公里,主要集聚研发机构,培育创新生态,将建设中新合作标志性建筑“国际智慧中心”。
落地济南山东省大学科技园、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智算中心)、科技金融平台(可融信平台)……起步区前期的高水平建设为与新加坡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可为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知识产权、投融资、企业孵化等全链条服务。
接下来,起步区还将与吉宝集团共同推进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项目开发、“中新未来公园”建设运营、国际智慧中心项目建设;与雅诗阁公司推进雅遇公寓项目;与盛裕集团围绕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开展产业策划及整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