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核技术应用专场活动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

起步区核技术研究与应用翻开新篇章

2024-07-12 作者: 申红 胡沥中 刘飞跃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申红 胡沥中 刘飞跃

  在日前举办的2024起步区海右人才节“核技术应用”专场活动上,起步区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山东核电与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30多个高校校友会齐聚一堂共商核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前景。依托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科研及产业化优势,在核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发展成果成为起步区的亮眼名片,此次活动的举办翻开了起步区在该领域率先起步的新篇章。
培养核技术应用人才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核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核技术应用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核技术研究与应用更加渴求人才。
  此次揭牌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置在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据悉,该研究院于2021年9月便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首个博士后人才培养单位。经过2年建设,实践基地在今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马波介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发挥三大作用,其一,是作为专门为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提供科研平台的机构,能够围绕起步区乃至山东的产业定位,为产业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其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能够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在企业中转化和应用,并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反馈给科研单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其三,工作站通过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工作,能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未来,研究院将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聚焦辐射探测、核能核电、精密无损检测、核医学分子影像及医用同位素研发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聚集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
  起步区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搭建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同时高度重视科技的创新、转化和应用,科技创新氛围浓厚。
  目前,在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已落地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和齐鲁碳中和研究院4个中科院系列院所,分别在各自领域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
  其中,在核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在X射线无损检测、辐射安全监测核仪器仪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等方面已成功完成20余款核技术应用产品的工程化开发,部分已投放市场;并成功孵化第一家科技创新企业——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
  该研究院落地起步区以来,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已初显。比如,其打造的专门用于新能源汽车IGBT模块焊层气孔缺陷检测的在线检测设备,具有在线、智能、三维检测等性能优势,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目前已交付用户。
  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国产化方面,研究院拥有研制我国首台动物PET、首台动物SPECT/CT、首台乳腺癌早期诊断仪(PEM)、乳腺专用单光子发射扫描仪(SPEM)等设备的相关技术积累和人才优势。由该研究院设计、建设的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室,将为医用同位素研发生产提供先进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提升我国医用同位素国产化水平和核医学行业综合竞争力提供助力。
培育未来产业增长点
  “核技术在工业、医疗、农业、环保、资源勘探、材料和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都有应用需求,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然成为新动能引擎和未来产业。”在“核技术应用”专场活动上,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存峰表示。
  起步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重点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并将未来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增长点。在最新发布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中,起步区将核技术研究与应用作为未来产业机遇发布,诚邀核技术研究与应用产业人才和团队加盟。
  “起步区通过构建科创人才聚集新高地,为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孵化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起步区既有从‘0’到‘1’未来技术创新平台,又有从‘1’到‘10’未来技术中试孵化加速平台,也有从‘10’到‘100’未来技术场景应用平台,为全面成形起势奠定了良好基础。”马波认为。
  起步区管委会产业促进部副部长姚锋介绍,下一步,起步区将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企业孵化平台、培育战略新兴企业,高效、高质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全力释放科技及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引领起步区新动能和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全力推动起步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申红 胡沥中 刘飞跃

  在日前举办的2024起步区海右人才节“核技术应用”专场活动上,起步区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山东核电与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30多个高校校友会齐聚一堂共商核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前景。依托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科研及产业化优势,在核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发展成果成为起步区的亮眼名片,此次活动的举办翻开了起步区在该领域率先起步的新篇章。
培养核技术应用人才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核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核技术应用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核技术研究与应用更加渴求人才。
  此次揭牌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置在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据悉,该研究院于2021年9月便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首个博士后人才培养单位。经过2年建设,实践基地在今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马波介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要发挥三大作用,其一,是作为专门为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提供科研平台的机构,能够围绕起步区乃至山东的产业定位,为产业培养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其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能够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在企业中转化和应用,并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反馈给科研单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其三,工作站通过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工作,能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未来,研究院将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聚焦辐射探测、核能核电、精密无损检测、核医学分子影像及医用同位素研发等领域对人才的需求,聚集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不断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
  起步区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搭建起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同时高度重视科技的创新、转化和应用,科技创新氛围浓厚。
  目前,在中科新经济科创园已落地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济南中科泛在智能计算研究院、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和齐鲁碳中和研究院4个中科院系列院所,分别在各自领域开展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
  其中,在核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在X射线无损检测、辐射安全监测核仪器仪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等方面已成功完成20余款核技术应用产品的工程化开发,部分已投放市场;并成功孵化第一家科技创新企业——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
  该研究院落地起步区以来,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已初显。比如,其打造的专门用于新能源汽车IGBT模块焊层气孔缺陷检测的在线检测设备,具有在线、智能、三维检测等性能优势,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目前已交付用户。
  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国产化方面,研究院拥有研制我国首台动物PET、首台动物SPECT/CT、首台乳腺癌早期诊断仪(PEM)、乳腺专用单光子发射扫描仪(SPEM)等设备的相关技术积累和人才优势。由该研究院设计、建设的放射性药物研发实验室,将为医用同位素研发生产提供先进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提升我国医用同位素国产化水平和核医学行业综合竞争力提供助力。
培育未来产业增长点
  “核技术在工业、医疗、农业、环保、资源勘探、材料和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都有应用需求,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作用,已然成为新动能引擎和未来产业。”在“核技术应用”专场活动上,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存峰表示。
  起步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重点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并将未来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增长点。在最新发布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中,起步区将核技术研究与应用作为未来产业机遇发布,诚邀核技术研究与应用产业人才和团队加盟。
  “起步区通过构建科创人才聚集新高地,为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孵化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起步区既有从‘0’到‘1’未来技术创新平台,又有从‘1’到‘10’未来技术中试孵化加速平台,也有从‘10’到‘100’未来技术场景应用平台,为全面成形起势奠定了良好基础。”马波认为。
  起步区管委会产业促进部副部长姚锋介绍,下一步,起步区将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组建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企业孵化平台、培育战略新兴企业,高效、高质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全力释放科技及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引领起步区新动能和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全力推动起步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