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 赴时代之约
——透过大学毕业季读懂沉浸式“大思政课”
2024-07-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徐景盛
“拨穗正冠,毕业礼成,青春不散场,转身奔赴下一个赛道。”2024年大学毕业季开启,全国各地高校仪式感拉满,用心用情为毕业生讲好在校最后一堂“大思政课”,激励引导他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
而非塑造和雕刻
“希望同学们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多给生活‘留一点白’,抽出时间多读点‘无用之书’。”3月3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该校校长的这段话,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最后一课”,每年的高校毕业典礼上,校领导和师长们的毕业寄语都是“重头戏”,有嘱托有期许更显语重心长。很多毕业寄语,体现着大学精气神、灵魂,讲出了展现人生价值的“大道理”,更讲出了教育的真谛,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给出了办学价值导源。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而非塑造和雕刻。这也正是新时代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高校在内的全国大中小学,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一场高校毕业典礼,就是一堂立德树人的思政课。连日来,包括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在内的全国诸多高校校领导或师长的致辞,言虽简、意颇丰,无一不是通过毕业典礼上好最后一堂“大思政课”,将家国情怀置于立德树人工作的逻辑起点,将“小我”融入“大我”,教育引导广大毕业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胸怀“国之大者”
把滚烫青春融进祖国山河
高校毕业典礼,是一场暖心的青春盛典和有着浓浓思政味的“大课堂”,有了学校的真挚祝福、暖心叮咛和厚望期许,当然就少不了毕业生们以亮眼成绩为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的精彩作答。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6月21日,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典礼,身着中山装的辅导员老师和身着戎装的退役复学毕业学子,共同高唱一曲让人热血沸腾的《精忠报国》,把家国情怀和滚烫青春融进祖国山河,引来全场“共情时刻”。
热辣滚烫,青春当“燃”。正像山东理工大学那样,全国各地高校正陆续迎来致敬青春的超燃盛典。唱响青春誓言的同时,许多高校优秀学子在这场毕业典礼“大课堂”上,以不同方式发出青春宣言,用学业成就诠释“行胜于言”的治学真谛,为母校打开彰显“大学之大”的格局。
“我在硕博(连读)期间,砥砺前行、勇攀高峰,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一区9篇。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6月25日的山师大毕业典礼现场,毕业生代表、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郑洪祥的一番发言,引来台下“哇”声一片。
郑洪祥的耀眼成绩,不仅引来毕业典礼现场的喝彩,也引来线上网友的不吝点赞。心怀家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正是郑洪祥这样的优秀毕业生身上最可贵之处。
将目光从山东瞄向全国,广大青年无不胸怀“国之大者”。6月27日,北京邮电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举行,在毕业生代表、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莫远洪的领誓下,全体毕业生发出“以奉献之我,以卓越之我,以青春之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强音。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社交媒体上直播、视频展现的毕业生精彩作答,充满了欢乐氛围和对母校、师长、同学的不舍之情,展现出直击人心、催人奋进的青春力量。
不负时代厚望
奔赴展现青春力量的新赛道
青春向未来,不负时代不负年华。毕业典礼是告别大学校园走向人生新起点的一场特殊仪式,毕业学子自此踏上新征途、逐梦再出发。
“我将传承哈军工优良传统……”6月14日,被赞“又燃又暖”的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启幕,3683名研究生,在师长亲友的见证下发出铮铮誓言,踏上强国建设新征程。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毕业典礼通过创新和深入人心的方式,将家国情怀融入毕业生的心中,激励他们在人生新赛道上展现青春力量,这恰是高校教育所要传递的时代价值。
6月18日,华中师范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上,几位毕业生代表发言。本科毕业生秦钰璇,作为公费师范生,立志站稳三尺讲台;硕士毕业生余逸飞,扎根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做家国情怀浓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博士毕业生李羽涵,11年来为国家大型外事外交活动提供1300多小时语言志愿服务,将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青春梦想,将通过在新的人生赛道以奋斗之姿与伟大时代“双向奔赴”来实现。6月20日,清华大学2024届毕业生党员大会暨启航出征仪式庄重举行,5531名年轻的党员即将奔赴祖国各地。几位毕业生代表在发言时,表达了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以昂扬之姿勇赴人生新征途的坚定信心。
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新时代的青年学子,需要以应时而变的心态,以“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去开启人生新篇章。当下,来自全国更多高校的毕业学子们,正从毕业盛典上开启新的航程,目光瞄向下一站:“远方”!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学生)
“拨穗正冠,毕业礼成,青春不散场,转身奔赴下一个赛道。”2024年大学毕业季开启,全国各地高校仪式感拉满,用心用情为毕业生讲好在校最后一堂“大思政课”,激励引导他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
而非塑造和雕刻
“希望同学们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多给生活‘留一点白’,抽出时间多读点‘无用之书’。”3月3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该校校长的这段话,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最后一课”,每年的高校毕业典礼上,校领导和师长们的毕业寄语都是“重头戏”,有嘱托有期许更显语重心长。很多毕业寄语,体现着大学精气神、灵魂,讲出了展现人生价值的“大道理”,更讲出了教育的真谛,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给出了办学价值导源。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而非塑造和雕刻。这也正是新时代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高校在内的全国大中小学,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一场高校毕业典礼,就是一堂立德树人的思政课。连日来,包括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在内的全国诸多高校校领导或师长的致辞,言虽简、意颇丰,无一不是通过毕业典礼上好最后一堂“大思政课”,将家国情怀置于立德树人工作的逻辑起点,将“小我”融入“大我”,教育引导广大毕业学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胸怀“国之大者”
把滚烫青春融进祖国山河
高校毕业典礼,是一场暖心的青春盛典和有着浓浓思政味的“大课堂”,有了学校的真挚祝福、暖心叮咛和厚望期许,当然就少不了毕业生们以亮眼成绩为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的精彩作答。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6月21日,山东理工大学毕业典礼,身着中山装的辅导员老师和身着戎装的退役复学毕业学子,共同高唱一曲让人热血沸腾的《精忠报国》,把家国情怀和滚烫青春融进祖国山河,引来全场“共情时刻”。
热辣滚烫,青春当“燃”。正像山东理工大学那样,全国各地高校正陆续迎来致敬青春的超燃盛典。唱响青春誓言的同时,许多高校优秀学子在这场毕业典礼“大课堂”上,以不同方式发出青春宣言,用学业成就诠释“行胜于言”的治学真谛,为母校打开彰显“大学之大”的格局。
“我在硕博(连读)期间,砥砺前行、勇攀高峰,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一区9篇。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6月25日的山师大毕业典礼现场,毕业生代表、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郑洪祥的一番发言,引来台下“哇”声一片。
郑洪祥的耀眼成绩,不仅引来毕业典礼现场的喝彩,也引来线上网友的不吝点赞。心怀家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正是郑洪祥这样的优秀毕业生身上最可贵之处。
将目光从山东瞄向全国,广大青年无不胸怀“国之大者”。6月27日,北京邮电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举行,在毕业生代表、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莫远洪的领誓下,全体毕业生发出“以奉献之我,以卓越之我,以青春之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时代强音。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社交媒体上直播、视频展现的毕业生精彩作答,充满了欢乐氛围和对母校、师长、同学的不舍之情,展现出直击人心、催人奋进的青春力量。
不负时代厚望
奔赴展现青春力量的新赛道
青春向未来,不负时代不负年华。毕业典礼是告别大学校园走向人生新起点的一场特殊仪式,毕业学子自此踏上新征途、逐梦再出发。
“我将传承哈军工优良传统……”6月14日,被赞“又燃又暖”的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启幕,3683名研究生,在师长亲友的见证下发出铮铮誓言,踏上强国建设新征程。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毕业典礼通过创新和深入人心的方式,将家国情怀融入毕业生的心中,激励他们在人生新赛道上展现青春力量,这恰是高校教育所要传递的时代价值。
6月18日,华中师范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上,几位毕业生代表发言。本科毕业生秦钰璇,作为公费师范生,立志站稳三尺讲台;硕士毕业生余逸飞,扎根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做家国情怀浓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博士毕业生李羽涵,11年来为国家大型外事外交活动提供1300多小时语言志愿服务,将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青春梦想,将通过在新的人生赛道以奋斗之姿与伟大时代“双向奔赴”来实现。6月20日,清华大学2024届毕业生党员大会暨启航出征仪式庄重举行,5531名年轻的党员即将奔赴祖国各地。几位毕业生代表在发言时,表达了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以昂扬之姿勇赴人生新征途的坚定信心。
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新时代的青年学子,需要以应时而变的心态,以“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去开启人生新篇章。当下,来自全国更多高校的毕业学子们,正从毕业盛典上开启新的航程,目光瞄向下一站:“远方”!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