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4-07-04 作者: 可新 来源: 大众日报
擦亮中医药文化瑰宝
  据人民日报,中医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从养生茶饮到草本精油,从针灸刮痧到健身疗法,越来越多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收获青睐与支持。随着中医药文化日益融入大众,“老中医”焕发出新活力。
  找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新需求的契合点,是中医药历久弥新的关键。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防治未病等理念,这与时下大众追求营养保健、养生休闲的健康目标不谋而合。中医药之所以引发关注,也与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有关。如今中医药拥抱“国潮”概念,开辟出更多应用场景与产品类别。在四川,成都一家商店开发枸杞拿铁、陈皮拿铁等“草本咖啡”,引来不少市民尝新。
  “药香也怕巷子深”,中医药要实现活态传承,少不了话语体系的创新与传播形式的拓展。线上,许多中医师开通新媒体账号、拍摄短视频;《中国中医药大会》等电视节目,趣味讲解中医药知识。线下,中医义诊活动比比皆是,方便群众就近免费享受“把脉问诊”服务;中医药科普读物层出不穷,一些地区专门编撰面向青少年的文化读本,推动中医药知识进校园、进课堂。
微短剧大有可为
  据光明日报,“微短剧+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次生动探索。微短剧虽“微”且“短”,却“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精品微短剧在富有文化内涵的同时,用现代视角重构经典,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展现古今共通的文化脉络。
  在新技术、新业态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微短剧发展注入了灵魂和精神内核,有利于提升微短剧整体的精神厚度和文化意蕴。《逃出大英博物馆》播放量在短时间内突破2.5亿。微短剧亦可彰显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兴文化、展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好的立意加上好的讲述创造出的精品,能赢得流量与口碑的双丰收。在微短剧规范化、精品化发展趋势下,创作者要不断修炼“文化内功”,深入挖掘、潜心创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精彩故事;在叙事方式和影像表达上,注重作品内容与大众视角深度交融,探索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力求讲述要实,从而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顶流”,是每一位网络文艺创作者都应有的自觉和担当。期待在持续的探索实践、创新创作中,更多高品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微短剧脱颖而出,更多网络文艺新形式不断涌现,讲出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别错过簪花的“内在美”
  据南京日报,如今,穿汉服、戴簪花成为时尚,在城市街头、景区景点,到处可见年轻人头戴簪花打卡拍照。
  顾名思义,簪花就是将花朵插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方式。在汉代,簪花便已十分流行;到唐宋时期,人们更是“无花不簪”,成为风俗时尚。在泉州蟳埔村,至今仍保留和传承着簪花习俗。作为非遗项目的簪花,其“内在美”更应被看到。古代女性佩戴簪花,不仅仅是为了装点容颜,更是寓意平安、幸福和吉祥。在蟳埔村,满头银发的阿婆盘发梳成圆髻,系上红头绳,插着满头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寄托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有些景区满是千篇一律的写真馆,“流水线”式的妆造,缺乏个性化服务和文化体验。
  当簪花“出圈”后,我们不由得思考,传承和创新如何并进?对于非遗传承人而言,要为他们提供物质保障,只有物质生活跟上了,才会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传承非遗并发扬光大;在创新方面,非遗项目可采用DIY的形式,让游客亲自体验非遗技艺,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也不必过于拘泥形式和色彩,应随着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而加以变化。
“巴黎圣母院”
在VR中重生

  据中国文化报,作为沉浸式无界VR互动探索体验项目,由陕西文化产权交易所携手国际知名科技企业HTC集团推出的“永恒之美·巴黎圣母院”VR沉浸展于6月27日在西安开展以来,凭借着对历史与艺术的精确还原以及VR技术的加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作为世界遗产的巴黎圣母院于2019年不幸遭遇大火,“永恒之美·巴黎圣母院”VR沉浸展是目前能够饱览巴黎圣母院建筑全貌的唯一途径。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这一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落地西安,成为该项目在中国内地的首展。
  体验者一秒“穿越”到法国巴黎,沉浸式体验巴黎圣母院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魅力。该VR项目全程体验需要45分钟,以“历史再现”和“艺术还原”为特色,将巴黎圣母院的每个细节呈现得淋漓尽致。“展览打破了常规的空间与时间限制,带领我们踏上一场‘穿越时空之旅’,身临其境感受文化艺术及建筑的魅力。”攻读美术学专业的胥彭睿劼说。
        (□ 可新 新越 整理)
擦亮中医药文化瑰宝
  据人民日报,中医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从养生茶饮到草本精油,从针灸刮痧到健身疗法,越来越多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收获青睐与支持。随着中医药文化日益融入大众,“老中医”焕发出新活力。
  找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新需求的契合点,是中医药历久弥新的关键。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防治未病等理念,这与时下大众追求营养保健、养生休闲的健康目标不谋而合。中医药之所以引发关注,也与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有关。如今中医药拥抱“国潮”概念,开辟出更多应用场景与产品类别。在四川,成都一家商店开发枸杞拿铁、陈皮拿铁等“草本咖啡”,引来不少市民尝新。
  “药香也怕巷子深”,中医药要实现活态传承,少不了话语体系的创新与传播形式的拓展。线上,许多中医师开通新媒体账号、拍摄短视频;《中国中医药大会》等电视节目,趣味讲解中医药知识。线下,中医义诊活动比比皆是,方便群众就近免费享受“把脉问诊”服务;中医药科普读物层出不穷,一些地区专门编撰面向青少年的文化读本,推动中医药知识进校园、进课堂。
微短剧大有可为
  据光明日报,“微短剧+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次生动探索。微短剧虽“微”且“短”,却“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精品微短剧在富有文化内涵的同时,用现代视角重构经典,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展现古今共通的文化脉络。
  在新技术、新业态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微短剧发展注入了灵魂和精神内核,有利于提升微短剧整体的精神厚度和文化意蕴。《逃出大英博物馆》播放量在短时间内突破2.5亿。微短剧亦可彰显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兴文化、展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好的立意加上好的讲述创造出的精品,能赢得流量与口碑的双丰收。在微短剧规范化、精品化发展趋势下,创作者要不断修炼“文化内功”,深入挖掘、潜心创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精彩故事;在叙事方式和影像表达上,注重作品内容与大众视角深度交融,探索以小见大、以情动人,力求讲述要实,从而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顶流”,是每一位网络文艺创作者都应有的自觉和担当。期待在持续的探索实践、创新创作中,更多高品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微短剧脱颖而出,更多网络文艺新形式不断涌现,讲出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别错过簪花的“内在美”
  据南京日报,如今,穿汉服、戴簪花成为时尚,在城市街头、景区景点,到处可见年轻人头戴簪花打卡拍照。
  顾名思义,簪花就是将花朵插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方式。在汉代,簪花便已十分流行;到唐宋时期,人们更是“无花不簪”,成为风俗时尚。在泉州蟳埔村,至今仍保留和传承着簪花习俗。作为非遗项目的簪花,其“内在美”更应被看到。古代女性佩戴簪花,不仅仅是为了装点容颜,更是寓意平安、幸福和吉祥。在蟳埔村,满头银发的阿婆盘发梳成圆髻,系上红头绳,插着满头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寄托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有些景区满是千篇一律的写真馆,“流水线”式的妆造,缺乏个性化服务和文化体验。
  当簪花“出圈”后,我们不由得思考,传承和创新如何并进?对于非遗传承人而言,要为他们提供物质保障,只有物质生活跟上了,才会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传承非遗并发扬光大;在创新方面,非遗项目可采用DIY的形式,让游客亲自体验非遗技艺,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也不必过于拘泥形式和色彩,应随着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而加以变化。
“巴黎圣母院”
在VR中重生

  据中国文化报,作为沉浸式无界VR互动探索体验项目,由陕西文化产权交易所携手国际知名科技企业HTC集团推出的“永恒之美·巴黎圣母院”VR沉浸展于6月27日在西安开展以来,凭借着对历史与艺术的精确还原以及VR技术的加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作为世界遗产的巴黎圣母院于2019年不幸遭遇大火,“永恒之美·巴黎圣母院”VR沉浸展是目前能够饱览巴黎圣母院建筑全貌的唯一途径。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这一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落地西安,成为该项目在中国内地的首展。
  体验者一秒“穿越”到法国巴黎,沉浸式体验巴黎圣母院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魅力。该VR项目全程体验需要45分钟,以“历史再现”和“艺术还原”为特色,将巴黎圣母院的每个细节呈现得淋漓尽致。“展览打破了常规的空间与时间限制,带领我们踏上一场‘穿越时空之旅’,身临其境感受文化艺术及建筑的魅力。”攻读美术学专业的胥彭睿劼说。
        (□ 可新 新越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