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烟台创新打造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减少多头、重复检查

“合并检查,企业迎检少了一多半”

2024-06-30 作者: 从春龙 来源: 大众日报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 本报记者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曹睿筝 王舒濛
        曲馨蕾

  6月27日一大早,在龙口市东城精英舞蹈培训学校,龙口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分别对校外培训开展情况和收费情况进行详细监督检查。检查过程未发现问题,执法人员通过“山东通”App实时上传执法结果。
  “6月20日,我们通过‘山东通’上的烟台市‘涉企联合检查平台’提报申请,准备对东城精英等校外培训机构价格行为开展执法检查。”龙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执法人员李艳楠告诉记者,“提报申请后,系统弹窗显示,教体局先行提报了申请,将于6月27日到学校检查,询问是否合并检查。”
  联合检查平台对经营主体实行15天内免打扰。这意味着,如果不与教体局的检查“合并”,6月27日向前、向后各7天内,其他单位无法再对学校提报检查申请。于是,两个部门的独立检查,通过平台匹配合并为一次联合检查。
  “两次检查一次完成,对学校教学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学校负责人赵鑫对这种方式非常认可。
  多头检查、重复检查让企业不堪其扰。烟台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营转办”)结合“互联网+监管”试点工作,搭建起覆盖全市的“涉企联合检查平台”,通过涉企检查计划对比匹配,合并同一段时间内针对同一对象的多次检查,实现对市场主体15天内免打扰,从根源上减少企业重复迎检频率。
  “平台纳入了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环保、文旅、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18个有执法权的部门,各部门要进企业执法检查,必须通过平台提报。”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审批改革推进科负责人赵国梁告诉记者,涉及这么多部门,要在不影响检查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合并,并不简单。
  “涉企联合检查平台”的建设,在全国并无成熟经验可直接借鉴。三个月时间,市营转办召集相关部门和企业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实地调研数十次,在市场监管局、司法局、大数据局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最终搭建起较合理的逻辑架构:应急管理部门的执法检查一般是生产底线问题,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具有最高优先级;环保、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非特别紧急检查,以时间先后为标准,向最先提报计划单位的检查时间合并;对于“四不两直”、投诉举报等检查,开通绿色通道,执法单位要录入相关原因,后台进行记录纳入监管。同时,建立“白名单”制度,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分类压减检查频次。
  “今年前6个月,公司一共迎检4次,去年同期是10次以上。合并检查,使企业迎检少了一多半。”贾军勇是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他对平台运行以来的变化,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降低的是检查频次,不是工作要求,更不是监管强度。执法检查是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生产的重要保障,不能打折扣。”赵国梁告诉记者,平台提供了企业对执法部门的反向评价机制,执法检查必须按照严格的计划、规范的流程开展。
  据介绍,2023年,烟台市涉企联合检查比例为31%,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达到65.5%,相关经验做法获评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最佳案例。
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

  □ 本报记者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曹睿筝 王舒濛
        曲馨蕾

  6月27日一大早,在龙口市东城精英舞蹈培训学校,龙口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分别对校外培训开展情况和收费情况进行详细监督检查。检查过程未发现问题,执法人员通过“山东通”App实时上传执法结果。
  “6月20日,我们通过‘山东通’上的烟台市‘涉企联合检查平台’提报申请,准备对东城精英等校外培训机构价格行为开展执法检查。”龙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执法人员李艳楠告诉记者,“提报申请后,系统弹窗显示,教体局先行提报了申请,将于6月27日到学校检查,询问是否合并检查。”
  联合检查平台对经营主体实行15天内免打扰。这意味着,如果不与教体局的检查“合并”,6月27日向前、向后各7天内,其他单位无法再对学校提报检查申请。于是,两个部门的独立检查,通过平台匹配合并为一次联合检查。
  “两次检查一次完成,对学校教学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学校负责人赵鑫对这种方式非常认可。
  多头检查、重复检查让企业不堪其扰。烟台市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营转办”)结合“互联网+监管”试点工作,搭建起覆盖全市的“涉企联合检查平台”,通过涉企检查计划对比匹配,合并同一段时间内针对同一对象的多次检查,实现对市场主体15天内免打扰,从根源上减少企业重复迎检频率。
  “平台纳入了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环保、文旅、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18个有执法权的部门,各部门要进企业执法检查,必须通过平台提报。”烟台市政府办公室审批改革推进科负责人赵国梁告诉记者,涉及这么多部门,要在不影响检查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合并,并不简单。
  “涉企联合检查平台”的建设,在全国并无成熟经验可直接借鉴。三个月时间,市营转办召集相关部门和企业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实地调研数十次,在市场监管局、司法局、大数据局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最终搭建起较合理的逻辑架构:应急管理部门的执法检查一般是生产底线问题,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点,具有最高优先级;环保、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非特别紧急检查,以时间先后为标准,向最先提报计划单位的检查时间合并;对于“四不两直”、投诉举报等检查,开通绿色通道,执法单位要录入相关原因,后台进行记录纳入监管。同时,建立“白名单”制度,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分类压减检查频次。
  “今年前6个月,公司一共迎检4次,去年同期是10次以上。合并检查,使企业迎检少了一多半。”贾军勇是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负责人,他对平台运行以来的变化,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降低的是检查频次,不是工作要求,更不是监管强度。执法检查是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生产的重要保障,不能打折扣。”赵国梁告诉记者,平台提供了企业对执法部门的反向评价机制,执法检查必须按照严格的计划、规范的流程开展。
  据介绍,2023年,烟台市涉企联合检查比例为31%,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达到65.5%,相关经验做法获评全省“高效办成一件事”暨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最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