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做好“山城河湖红”文章,泰安——

泰山之外再造顶流

2024-05-31 作者: 王洪涛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聚焦泰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中华泰山,国泰民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城区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在大多数外来游客的印象中,泰山似乎就是泰安唯一可玩的景点。
  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绝不是泰安的符号,优化传统、推陈出新才是泰安的本色。如今,不论是泰山脚下的泰山天平湖、泰山秀城、泰安老街、九女峰,还是火爆出圈的东平大宋不夜城,这一张张崭新的名片,无不昭示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勃勃生机。
  泰山之外再造顶流。近年来,泰安围绕培育“泰山+”文旅品牌,以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确定“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泰山旅游向全域旅游、城市流量向发展增量、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四个转变。
  当地以改革破局,推进串珠成链。将原市级文旅企业与泰山景区所属文旅企业重组,组建新的泰山文化旅游集团,实现“攥指成拳”、山城联动。
  发挥泰山顶流IP作用,借助互联网手段、利益链接机制,联动21家景区景点,推出“发现不一样的泰安”惠游套票,实现景区间优势互补,特别是把泰山流量导入泰城、导向全域。“截至去年年底,泰安推出的套票产品在各大OTA平台累计售出32940张,据测算,实现游客引流6.77万人次,住宿接待人天数新增约4万个。”泰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李洪洲说。
  以项目开路,做强文旅产业。泰安实施党政齐抓,由市级领导挂帅包保、专班推进18个重点文旅项目,常态化开展观摩点评,聚力攻坚突破。去年全市文旅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速17.4%,占GDP比重达到10.2%,分别高于全省5.5个和1.3个百分点,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3位。
  积极培育新动能。启动建设“红门—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轴、泰山·黄河—大汶河文旅生态廊道等一批新项目,泰山东御道、石敢当文化园等建成开放,九女峰沉浸式演出项目广受欢迎。
  优化提升老景区。以市场化手段升级打造的东平大宋不夜城,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泰山花样年华、新泰新甫山、东平白佛山等景区景点,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赋能重新焕发活力。
  着力增强承载力。与万达集团北京寰聚商业管理公司合作,改建泰山文旅健身中心,打造文体商旅新地标;与华住集团合作,丰富金融商务区双子塔功能,建设运营施柏阁酒店;与津智集团合作,重启总投资13亿元的温德姆酒店。这些项目的建设运营,既盘活了长期闲置的低效资产,又可新增2家五星级酒店,弥补泰安高端设施短板。
  协同发力,提升旅游品质。当地树牢“以客为本”意识,以更贴心的服务、更舒心的环境,推动泰安文旅“出圈”“引人”。
  为增加消费供给,泰安提档升级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建立“泰有礼”旅游商品清单,打造“泰吉祥”“泰如意”等城市吉祥物。在2023全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摘得7块奖牌,其中金牌3块,两项数据均列全省第一。
  不断丰富体验场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泰山5G+智慧旅游项目入选全省唯一国家首批试点项目。整合泰城117家停车场,研发上线“泰山易停”智慧停车平台,赢得游客好评。
  积极优化旅游环境。聚焦旅游交通、公共秩序、餐饮住宿等7个方面,集中开展优化提升行动。特别是实施泰山景区亮化工程,变夜爬泰山为夜游泰山,实现旅游安全和游客满意度的同步提升。去年,泰山景区接待游客862万人次,是2015年的1.9倍,创历史新高。
  泰安市红色资源丰富,拥有革命遗址、遗迹等170余处、可移动革命文物760余件(套)。泰安不断推进革命文物与旅游相结合,与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旅在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扛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以落实黄河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做好‘山、城、河、湖、红’文章。”泰安市副市长冯能斌说。
聚焦泰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中华泰山,国泰民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城区位于泰山脚下,依山而建,山城一体。在大多数外来游客的印象中,泰山似乎就是泰安唯一可玩的景点。
  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绝不是泰安的符号,优化传统、推陈出新才是泰安的本色。如今,不论是泰山脚下的泰山天平湖、泰山秀城、泰安老街、九女峰,还是火爆出圈的东平大宋不夜城,这一张张崭新的名片,无不昭示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勃勃生机。
  泰山之外再造顶流。近年来,泰安围绕培育“泰山+”文旅品牌,以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确定“串珠成链、山城联动、全域融合、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泰山旅游向全域旅游、城市流量向发展增量、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四个转变。
  当地以改革破局,推进串珠成链。将原市级文旅企业与泰山景区所属文旅企业重组,组建新的泰山文化旅游集团,实现“攥指成拳”、山城联动。
  发挥泰山顶流IP作用,借助互联网手段、利益链接机制,联动21家景区景点,推出“发现不一样的泰安”惠游套票,实现景区间优势互补,特别是把泰山流量导入泰城、导向全域。“截至去年年底,泰安推出的套票产品在各大OTA平台累计售出32940张,据测算,实现游客引流6.77万人次,住宿接待人天数新增约4万个。”泰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李洪洲说。
  以项目开路,做强文旅产业。泰安实施党政齐抓,由市级领导挂帅包保、专班推进18个重点文旅项目,常态化开展观摩点评,聚力攻坚突破。去年全市文旅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速17.4%,占GDP比重达到10.2%,分别高于全省5.5个和1.3个百分点,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3位。
  积极培育新动能。启动建设“红门—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轴、泰山·黄河—大汶河文旅生态廊道等一批新项目,泰山东御道、石敢当文化园等建成开放,九女峰沉浸式演出项目广受欢迎。
  优化提升老景区。以市场化手段升级打造的东平大宋不夜城,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泰山花样年华、新泰新甫山、东平白佛山等景区景点,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赋能重新焕发活力。
  着力增强承载力。与万达集团北京寰聚商业管理公司合作,改建泰山文旅健身中心,打造文体商旅新地标;与华住集团合作,丰富金融商务区双子塔功能,建设运营施柏阁酒店;与津智集团合作,重启总投资13亿元的温德姆酒店。这些项目的建设运营,既盘活了长期闲置的低效资产,又可新增2家五星级酒店,弥补泰安高端设施短板。
  协同发力,提升旅游品质。当地树牢“以客为本”意识,以更贴心的服务、更舒心的环境,推动泰安文旅“出圈”“引人”。
  为增加消费供给,泰安提档升级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建立“泰有礼”旅游商品清单,打造“泰吉祥”“泰如意”等城市吉祥物。在2023全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摘得7块奖牌,其中金牌3块,两项数据均列全省第一。
  不断丰富体验场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泰山5G+智慧旅游项目入选全省唯一国家首批试点项目。整合泰城117家停车场,研发上线“泰山易停”智慧停车平台,赢得游客好评。
  积极优化旅游环境。聚焦旅游交通、公共秩序、餐饮住宿等7个方面,集中开展优化提升行动。特别是实施泰山景区亮化工程,变夜爬泰山为夜游泰山,实现旅游安全和游客满意度的同步提升。去年,泰山景区接待游客862万人次,是2015年的1.9倍,创历史新高。
  泰安市红色资源丰富,拥有革命遗址、遗迹等170余处、可移动革命文物760余件(套)。泰安不断推进革命文物与旅游相结合,与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红色”文旅在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扛牢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以落实黄河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做好‘山、城、河、湖、红’文章。”泰安市副市长冯能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