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文化名片讲好黄河故事

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2024-05-30 作者: 李广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胡萍 党万军 报道
  本报东营讯 看着濒临失传的转轴子说唱又“活”了起来,传承人张国良激动不已。“转轴子说唱是我爷爷从老家带过来的,许多唱段都曾脍炙人口,后来会唱的人却寥寥无几了。”张国良说,多亏了参加“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的活动,通过东营市河口区政协把困难反映给有关部门,现在转轴子说唱已经成为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力度和途径更广了。
  据了解,为解决好像转轴子说唱一样的文化艺术挖掘保护和传承问题,“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组织团队委员和界别群众,聚焦当地文化、民俗等传承发展问题组织开展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做好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河口区政协充分发挥指导服务保障作用,在整理上报高质量社情民意的同时,针对界别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确定履职重点,以黄河口非遗文化传承、宣传和产业发展为切入口,调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界别的委员力量,先后深入群众开展各类文化调研活动12次,处理文化类提案18份,河口区委区政府也积极采纳界别委员的意见建议,召开了文化专题会议,成立了河口区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工作专班,集中力量解决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的问题,让转轴子说唱等传统文化技艺找到了成长的“土壤”。
  东营市河口区政协依托文创产业基地,组织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界别的市区政协委员成立“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多次开展文化传承保护座谈会,组织区内文艺界群众开展户外音乐沙龙、民族民间舞蹈沙龙等活动,在崇文社区成立了老校长工作室,开展黄河文化课堂、研学等活动32场次。同时,委员们积极把黄河口文化融入剪纸、国画等艺术形式中,通过课堂教育、文创产品推介等形式,讲好黄河口故事。
  东营市河口区政协主席徐文棠介绍,河口政协充分发挥“后台”支撑作用,“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聚识活动,有效促进黄河口特色文化被广泛挖掘出来,形成了丰厚的文创产业,年画、烙画、糖艺、草编、老粗布等项目,在文创产业基地茁壮成长,并通过槐花节、丰收节、黄河大集等文旅活动载体,以传统的形式、崭新的姿态走进了大众视野,书写了新时代黄河口文化新篇章。
  □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胡萍 党万军 报道
  本报东营讯 看着濒临失传的转轴子说唱又“活”了起来,传承人张国良激动不已。“转轴子说唱是我爷爷从老家带过来的,许多唱段都曾脍炙人口,后来会唱的人却寥寥无几了。”张国良说,多亏了参加“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的活动,通过东营市河口区政协把困难反映给有关部门,现在转轴子说唱已经成为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力度和途径更广了。
  据了解,为解决好像转轴子说唱一样的文化艺术挖掘保护和传承问题,“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组织团队委员和界别群众,聚焦当地文化、民俗等传承发展问题组织开展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做好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河口区政协充分发挥指导服务保障作用,在整理上报高质量社情民意的同时,针对界别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确定履职重点,以黄河口非遗文化传承、宣传和产业发展为切入口,调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界别的委员力量,先后深入群众开展各类文化调研活动12次,处理文化类提案18份,河口区委区政府也积极采纳界别委员的意见建议,召开了文化专题会议,成立了河口区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工作专班,集中力量解决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的问题,让转轴子说唱等传统文化技艺找到了成长的“土壤”。
  东营市河口区政协依托文创产业基地,组织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界别的市区政协委员成立“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多次开展文化传承保护座谈会,组织区内文艺界群众开展户外音乐沙龙、民族民间舞蹈沙龙等活动,在崇文社区成立了老校长工作室,开展黄河文化课堂、研学等活动32场次。同时,委员们积极把黄河口文化融入剪纸、国画等艺术形式中,通过课堂教育、文创产品推介等形式,讲好黄河口故事。
  东营市河口区政协主席徐文棠介绍,河口政协充分发挥“后台”支撑作用,“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聚识活动,有效促进黄河口特色文化被广泛挖掘出来,形成了丰厚的文创产业,年画、烙画、糖艺、草编、老粗布等项目,在文创产业基地茁壮成长,并通过槐花节、丰收节、黄河大集等文旅活动载体,以传统的形式、崭新的姿态走进了大众视野,书写了新时代黄河口文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