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寒亭区校地合作共谋产才融合新路径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2024-05-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张 蓓
本报通讯员 高庆帅
“通过科技人才专员牵线搭桥,我们与高校专家团队围绕农业噬菌体制剂研发等3项技术难题达成合作,其中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及稻黄单胞菌的噬菌体制剂有望填补国内空白,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山东中创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孝伟说。
校地合作是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但存在供需脱节、对接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严重束缚着产业提档转型升级,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寒亭区围绕优势产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难题,建立人才需求清单126项、技术需求清单228项,精准选派5名科级干部到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担任科技人才专员,分别为区内10余家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选聘科技人才顾问12人,邀请3名高校专家担任寒亭区科技副区长,实现产学研精准对接、校地企“三向奔赴”。
校地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人才活水。“寒亭区校地合作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带来了机会,通过邀请河海大学赵振宙教授,我们共同致力于气体超声波流量精密仪表研发,合作成功后将实现高端仪表国产化。”潍坊奥博仪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志超说。
在双派驻基础上,寒亭区采取“全职招+柔性引”“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等方式,以“产业专班+企业”的形式走进“大院大所”开展招才聚智等系列活动。去年以来,先后签订校企技术合作协议57项,为当地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20个,先后引进高端技术人才56人。如通过潍坊市创业大赛引进的韩国釜山大学金炳奎博士,研发的“西瓜藤蔓矮化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项目”被认定为填补国内空白,为西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该区还探索实施“企业技工进课堂、工程案例进课堂、教师提升进企业、学生实践进企业”的“四进”培养机制,组织康华生物等企业搭建了潍坊医学院生物医药产业学院等5所现代产业学院。其中,山东恒联集团与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共建订单式培养机制,每年定向培养生物基新材料工艺等专业学生300余人,靶向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面融合发展。
为保障校地合作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效,寒亭区还在打造“近悦远来”留才生态上下大力气。强化人才办事数字赋能,搭建“政企通”惠企惠才服务平台、数字化人力资源产业园,构建起智能立体“免打扰”服务体系,在政策推送、企才匹配、人才服务等方面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线下也组建了人才服务联盟、产业链人才服务专班,定期对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门走访,前置服务窗口,一线推送政策,助推全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自校地合作开展以来,部门联动、校地联动、政企联动在寒亭区常态化进行,为生物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构建了寒亭区产业转型升级新亮点。
本报通讯员 高庆帅
“通过科技人才专员牵线搭桥,我们与高校专家团队围绕农业噬菌体制剂研发等3项技术难题达成合作,其中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及稻黄单胞菌的噬菌体制剂有望填补国内空白,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山东中创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孝伟说。
校地合作是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但存在供需脱节、对接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难题,严重束缚着产业提档转型升级,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寒亭区围绕优势产业人才需求和技术难题,建立人才需求清单126项、技术需求清单228项,精准选派5名科级干部到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担任科技人才专员,分别为区内10余家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选聘科技人才顾问12人,邀请3名高校专家担任寒亭区科技副区长,实现产学研精准对接、校地企“三向奔赴”。
校地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人才活水。“寒亭区校地合作为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带来了机会,通过邀请河海大学赵振宙教授,我们共同致力于气体超声波流量精密仪表研发,合作成功后将实现高端仪表国产化。”潍坊奥博仪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志超说。
在双派驻基础上,寒亭区采取“全职招+柔性引”“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等方式,以“产业专班+企业”的形式走进“大院大所”开展招才聚智等系列活动。去年以来,先后签订校企技术合作协议57项,为当地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220个,先后引进高端技术人才56人。如通过潍坊市创业大赛引进的韩国釜山大学金炳奎博士,研发的“西瓜藤蔓矮化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项目”被认定为填补国内空白,为西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核心技术”解决方案。
该区还探索实施“企业技工进课堂、工程案例进课堂、教师提升进企业、学生实践进企业”的“四进”培养机制,组织康华生物等企业搭建了潍坊医学院生物医药产业学院等5所现代产业学院。其中,山东恒联集团与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共建订单式培养机制,每年定向培养生物基新材料工艺等专业学生300余人,靶向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面融合发展。
为保障校地合作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效,寒亭区还在打造“近悦远来”留才生态上下大力气。强化人才办事数字赋能,搭建“政企通”惠企惠才服务平台、数字化人力资源产业园,构建起智能立体“免打扰”服务体系,在政策推送、企才匹配、人才服务等方面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线下也组建了人才服务联盟、产业链人才服务专班,定期对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门走访,前置服务窗口,一线推送政策,助推全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自校地合作开展以来,部门联动、校地联动、政企联动在寒亭区常态化进行,为生物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构建了寒亭区产业转型升级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