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800家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78万人

建设强省会,济南向“新”而行

2024-05-23 作者: 王健 申红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健 通讯员 曾朋范 报道   济南着力塑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图为在济南二机床集团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紧张地装配数控机床产品。
  □ 本报记者 王健 申红

  全球在建工程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山河号”正式下线,在全球率先研制成功12英寸铌酸锂晶体,举办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获评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济南锚定“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战略定位,紧扣“强新优富美高”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5月19日上午,随着刀盘缓缓转动,17.5米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山河号”在济南下线,将应用于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中铁十四局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项目负责人周祥介绍,“山河号”盾构机下线后,将以最快速度拆解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使用。作为目前全球在建最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建成后,将助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阔步迈进。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济南持续以“项目突破年”和“项目深化年”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2023年,济南经济总量达到12757.4亿元,在全国26个过万亿元城市中位列总量第19名、增速第4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
  2024年,济南将全力推进总投资2.66万亿元的2000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3470.6亿元。眼下,泉城大地各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处处热火朝天。一个个加速落地建设、投产达效的新项目,正为强省会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两年前,一个“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让济南在全球率先研制出了12英寸超大尺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科技领域的新突破,让济南在集成光电子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我国首个主粮作物基因编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花落济南;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60余项,电磁橇轨道、放射性药物转化平台相继建成;济南二机床集团研发的国产首条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压铸零件自动加工及装配生产线投入使用,单条产线可满足年产20万辆汽车的需求……济南以科创潜能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目前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1家、省重点实验室112家,13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先后在济南落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323家。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济南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前、开新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去年底,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名单,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集群、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未来网络产业集群成功上榜。
  5月11日,济南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1500余家用人单位共提供岗位2.6万余个。济南招才引智“新攻势”诚意满满。近年来,济南着力打造“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才集聚度持续提升。2023年,全市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6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78万人。
  济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上线国内首个政务服务云大厅,建成“泉惠企”服务企业综合平台,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和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大河新潮起,三年见未来。济南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速成形起势。获批三年来,济南起步区累计引进产业类项目278个,其中,500强企业项目60个。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运营,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用加速释放。
  在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新成果也不断涌现。首届济南都市圈物流节暨产业协同对接会举行,签署济南都市圈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推进框架协议;济滨高铁一标220kV济鹊、飞牵线高压电力线路顺利完成验收并送电,济滨高铁“三电”迁改取得关键性突破;济南高新区审批服务部与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肥城分中心就远程异地评标开展战略合作……济南都市圈进入全面建设发展新阶段,强省会建设新势能不断集聚。
  □ 本报记者 王健 申红

  全球在建工程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山河号”正式下线,在全球率先研制成功12英寸铌酸锂晶体,举办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获评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济南锚定“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战略定位,紧扣“强新优富美高”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5月19日上午,随着刀盘缓缓转动,17.5米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山河号”在济南下线,将应用于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中铁十四局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工程项目负责人周祥介绍,“山河号”盾构机下线后,将以最快速度拆解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使用。作为目前全球在建最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建成后,将助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阔步迈进。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济南持续以“项目突破年”和“项目深化年”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2023年,济南经济总量达到12757.4亿元,在全国26个过万亿元城市中位列总量第19名、增速第4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
  2024年,济南将全力推进总投资2.66万亿元的2000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3470.6亿元。眼下,泉城大地各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处处热火朝天。一个个加速落地建设、投产达效的新项目,正为强省会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两年前,一个“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让济南在全球率先研制出了12英寸超大尺寸光学级铌酸锂晶体。科技领域的新突破,让济南在集成光电子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我国首个主粮作物基因编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花落济南;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160余项,电磁橇轨道、放射性药物转化平台相继建成;济南二机床集团研发的国产首条新能源汽车铝合金压铸零件自动加工及装配生产线投入使用,单条产线可满足年产20万辆汽车的需求……济南以科创潜能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目前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1家、省重点实验室112家,13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先后在济南落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323家。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济南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前、开新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去年底,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名单,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集群、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未来网络产业集群成功上榜。
  5月11日,济南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1500余家用人单位共提供岗位2.6万余个。济南招才引智“新攻势”诚意满满。近年来,济南着力打造“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才集聚度持续提升。2023年,全市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6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78万人。
  济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上线国内首个政务服务云大厅,建成“泉惠企”服务企业综合平台,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和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
  大河新潮起,三年见未来。济南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速成形起势。获批三年来,济南起步区累计引进产业类项目278个,其中,500强企业项目60个。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运营,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用加速释放。
  在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新成果也不断涌现。首届济南都市圈物流节暨产业协同对接会举行,签署济南都市圈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推进框架协议;济滨高铁一标220kV济鹊、飞牵线高压电力线路顺利完成验收并送电,济滨高铁“三电”迁改取得关键性突破;济南高新区审批服务部与泰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肥城分中心就远程异地评标开展战略合作……济南都市圈进入全面建设发展新阶段,强省会建设新势能不断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