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

聚焦内涵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05-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于侠章
  
  4月18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山东协和学院再次荣登全国民办高校主榜位列第一,2023、2024连续2年获得此项荣誉。
  山东协和学院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是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首批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首批山东省绿色学校和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下设10个教学院(部),开设43个普通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医学为特色,医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在山东省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连续3年位居同类高校第一。
  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有省级教学团队、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高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团队、山东省哲学社科人才团队、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2个、省级重点领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省级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9项,省级教改项目7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
  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企业实训基地、山东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山东省众创空间、济南市泉城众创空间。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37项;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金奖167项、银奖362项;省级金奖689项、银奖924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金奖5项、银奖5项、铜奖27项,省级金奖83项、银奖165项、铜奖100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在服务社会中育人,在回报社会中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启动“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2021年起与省中华职教社联合启动“聚力乡村振兴、乡村医生免费培训”项目,连续18年累计义务培训乡村医生3.2万余人,打造形成了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品牌;定期组织师生到驻地社区开展助学、助教、助医、助技、助老、助孤、助商、助农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会好评。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发展战略,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先后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于侠章
  
  4月18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山东协和学院再次荣登全国民办高校主榜位列第一,2023、2024连续2年获得此项荣誉。
  山东协和学院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是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首批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首批山东省绿色学校和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下设10个教学院(部),开设43个普通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医学为特色,医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在山东省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连续3年位居同类高校第一。
  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高水平师资队伍。建有省级教学团队、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高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团队、山东省哲学社科人才团队、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2个、省级重点领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省级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4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9项,省级教改项目7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
  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省企业实训基地、山东省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山东省众创空间、济南市泉城众创空间。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3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37项;参加各类竞赛获国家级金奖167项、银奖362项;省级金奖689项、银奖924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金奖5项、银奖5项、铜奖27项,省级金奖83项、银奖165项、铜奖100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在服务社会中育人,在回报社会中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05年,启动“万名乡村医生免费培训计划”,2021年起与省中华职教社联合启动“聚力乡村振兴、乡村医生免费培训”项目,连续18年累计义务培训乡村医生3.2万余人,打造形成了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公益活动品牌;定期组织师生到驻地社区开展助学、助教、助医、助技、助老、助孤、助商、助农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社会好评。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发展战略,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先后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