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国资国企持续健康发展,一季度——
市管(市直)企业实现营收555亿元
2024-05-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从春龙 报道
本报烟台讯 4月30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通报国资委监管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并介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总体进展。一季度,烟台市管(市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5亿元、利润总额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4%;截至3月末,资产总额达到5491亿元,同比增长10.7%。
根据省国资委3月地方监管企业财务快报,烟台市管(市直)企业以占全省16市市级监管企业11%的资产总额,实现了23%的营业收入、93%的利润总额、135%的净利润。其中,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位列全省第一,营业收入位列全省第二,资产总额位列全省第三,资产负债率58.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烟台市管(市直)企业始终聚焦主业,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对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今年,烟台集中推进总投资2742亿元的217个重点项目,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148.4亿元。万华蓬莱园区、东方航天港、蓝色药谷等产业园区加速崛起,泰和新材创新创业中心项目研发楼封顶、生物医药集团整体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裕龙发展产业园区水厂项目完工交付生产。
一季度,烟台市管(市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接近50%,位列全省第一;研发投入达到12.7亿元,占全省16市总额的43.8%,同比增长16.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位列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
烟台市管(市直)企业聚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统筹全市国资国企资源,通过基金招商、股权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等方式,一季度共招引项目18个,投资总额16.1亿元。大力实施人才引进“百千万”工程,本招聘季已签约应届毕业生4103人,其中博士99人、硕士1552人、大学生2452人,数量和质量创近三年新高。
烟台市管(市直)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方面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一季度实现社会贡献总额117.3亿元、出口产品销售收入84.2亿元、上交税费20.9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800个,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发挥了国有企业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压舱石”作用。
国有企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烟台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发展,制订实施《烟台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34项改革任务,细化了97项具体措施,着力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促进国资国企持续健康发展。
烟台市按照“战略明确、板块清晰、专业突出”的思路,实施市管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根据功能板块定位,将19户市管企业压缩为“9户市管+3户市直”,“管资本”模式进一步强化。本着“精简高效”原则,将4户投资运营公司总部部室压减至10个以内;二级子企业从60户压减至29户,突出“一企一业,一业一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主责主业清晰、专业能力突出、治理结构优良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业集团”。
烟台市管(市直)企业深度融入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带动全市“9+N”制造业集群建强成势,万华烟台蓬莱双园区、泰和新材料产业园、东方航天港、蓝色药谷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成型。引导烟台市管(市直)企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累计建成29个国家级和42个省级创新平台,有力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新动能。
本报烟台讯 4月30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通报国资委监管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并介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总体进展。一季度,烟台市管(市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5亿元、利润总额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4%;截至3月末,资产总额达到5491亿元,同比增长10.7%。
根据省国资委3月地方监管企业财务快报,烟台市管(市直)企业以占全省16市市级监管企业11%的资产总额,实现了23%的营业收入、93%的利润总额、135%的净利润。其中,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位列全省第一,营业收入位列全省第二,资产总额位列全省第三,资产负债率58.3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烟台市管(市直)企业始终聚焦主业,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对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提升。今年,烟台集中推进总投资2742亿元的217个重点项目,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148.4亿元。万华蓬莱园区、东方航天港、蓝色药谷等产业园区加速崛起,泰和新材创新创业中心项目研发楼封顶、生物医药集团整体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裕龙发展产业园区水厂项目完工交付生产。
一季度,烟台市管(市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接近50%,位列全省第一;研发投入达到12.7亿元,占全省16市总额的43.8%,同比增长16.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位列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
烟台市管(市直)企业聚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统筹全市国资国企资源,通过基金招商、股权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等方式,一季度共招引项目18个,投资总额16.1亿元。大力实施人才引进“百千万”工程,本招聘季已签约应届毕业生4103人,其中博士99人、硕士1552人、大学生2452人,数量和质量创近三年新高。
烟台市管(市直)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方面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一季度实现社会贡献总额117.3亿元、出口产品销售收入84.2亿元、上交税费20.9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800个,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发挥了国有企业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压舱石”作用。
国有企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烟台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发展,制订实施《烟台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34项改革任务,细化了97项具体措施,着力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促进国资国企持续健康发展。
烟台市按照“战略明确、板块清晰、专业突出”的思路,实施市管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根据功能板块定位,将19户市管企业压缩为“9户市管+3户市直”,“管资本”模式进一步强化。本着“精简高效”原则,将4户投资运营公司总部部室压减至10个以内;二级子企业从60户压减至29户,突出“一企一业,一业一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主责主业清晰、专业能力突出、治理结构优良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产业集团”。
烟台市管(市直)企业深度融入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带动全市“9+N”制造业集群建强成势,万华烟台蓬莱双园区、泰和新材料产业园、东方航天港、蓝色药谷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成型。引导烟台市管(市直)企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累计建成29个国家级和42个省级创新平台,有力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