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如何护长远

德州开展省级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6379名失能人员享受护理待遇

2024-05-07 作者: 贺莹莹 来源: 大众日报
  近日,禹城市快乐玖好颐养院护理员为失能老人作专业力量训练。(□记者 贺莹莹 报道)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刘丽丽 尹晓燕
        夏一脉

  “大爷,第一次上门护理感觉怎么样?按摩之后手关节是不是有些力量了?”近日,德州天衢新区蕾娜范颐养院的2名护理员来到袁桥社区,为79岁的尹书材开展居民长护险上门护理服务。德州天衢新区是德州市今年新增的居民长护险试点之一,尹书材作为该区首批成功申请长护险的失能人员,第一次享受到了上门护理服务。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失能人员长期护理需求不断攀升。德州作为首批省级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连续两年把推进居民长护险工作列入民生实事,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实难题。
试点期间暂不需个人缴费
  “我家老头患有小脑萎缩、高血压等疾病,4年前膝盖摔伤后,生活无法自理。平时伺候他穿衣吃饭还行,洗头、理发、洗澡这些事,得等儿子有空来了才能做。”说起这些,尹书材的老伴儿杨书荣略显无奈。
  杨书荣身高不足一米六,老伴儿生病后主要由她照料。她也是个利落人,虽然房间内陈设简单,可进屋一瞧,房间干干净净,闻不到一丝异味。完成这些,对于77岁的她来说已经很吃力。
  正犯愁的杨书荣,遇到了上门宣传长护险的德州天衢新区社会事务发展部的顾晓燕。“俺家有不能动弹的老人,你们能管不?”“老人通过评估,就能享受医疗和生活照料服务。”顾晓燕仔细讲解长护险的相关要求条件。
  “有了长护险,定点医护机构的护理员每月上门服务两次,每天还有7元钱的居家护理补贴,这政策真惠民。”杨书荣说。
  长护险不仅覆盖居家护理的失能人员,医疗专护和机构护理的失能人员同样可以享受这一政策。
  临邑县的陈淑珍患脑出血已经15年,一直由丈夫照顾,家里还有90多岁的婆婆,全家靠几亩田地维持生活,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23年,陈淑珍的丈夫不慎摔伤,家里3位老人同时都需要照顾。“她的女儿想让老人住养老院,但这笔费用是不小的支出。”临邑县阳光佳苑福利服务中心副院长周阳说,经测评陈淑珍为完全失能,按照低保对象的标准,目前,每月可以减免1300元左右的费用。
  为破解资金难题,德州建立“医保统筹基金+个人缴费+财政补助”按比例分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试点期间,参保居民个人缴费部分由统筹基金划拨,暂不需个人缴费。
  “只要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经医疗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或预期6个月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参保人员,均可申请失能评估,经专家鉴定后可享受长护险待遇。”德州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科科长冯玉梅介绍,2023年试点启动以来,德州累计已有6379名失能参保居民享受护理待遇,基金累计支付达1942.85万元。
推出“固定+自选”套餐式服务
  “大爷,咱还是套餐三,咱先来放松放松胳膊,锻炼一下肌肉。”近日,禹城市快乐玖好颐养院护理员王海燕,忙着给71岁的张其利进行手部力量训练。
  王海燕干护理员三年,平均每月服务160余次。“好了,老人家。哪些地方没做好,您就直说。”
  “满意满意,他的手劲儿都比以前大多了。”他的妻子抢着答话。根据德州市推出的“德康安护”护理套餐,张其利选择了套餐三,含有测量记录血压、口腔清洁等8项固定服务,还自选了肢体按摩服务,每月两次,每次服务1.5个小时左右。
  “去年刚开始试行居民长护险,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各服务机构护理项目差异大、上门服务费用管理难等情况渐渐显露,有些患者及家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服务项目。”冯玉梅介绍,为此,德州推出了“德康安护”系列护理套餐,按照“固定+自选”模式设置了8项固定服务项目,外加1至6项自选服务,可以适应不同护理等级需求。
  服务标准有了,如何有效监管?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每次上门提供服务的护理人员,都会在服务开始前、过程中、结束后进行拍照。“我们启用了长护险智能监管小程序,可以实现服务人员的精准定位、服务状态实时查询、服务时长准确记录等,进一步推进长护险服务监管智能化、服务过程规范化。”冯玉梅说。
盘活基层医护服务资源
  4月16日,临邑县阳光佳苑福利服务中心长护险专区,每名老人床头的信息卡上,都详细注明了特殊照护事项:鼻饲老人少食多餐、注意进食速度及温度、每小时翻身一次……
  作为医养结合单位暨定点护理机构,阳光佳苑福利服务中心有700张床位。自长护险推出后,专门设置了长护险专区。目前,已入住131名长护险重度失能者,2人一个房间,1名护理员负责照护3名失能人员。
  “之前,我们机构有不少空闲床位,长护险推出后,入住的失能老人增加了12%,在这里既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报销,还可以得到24小时专业照护,家属们都很满意。”周阳说,他们还组建了团队专门推出上门护理服务。
  居民长护险的推出,惠及失能人员的同时,也进一步盘活了基层医护服务资源。
  作为处于城区的一家基层医院,乐陵市中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一度面临接诊病患少、医护服务资源闲置等问题。
  “我们积极申请成为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从去年开始组建了一支有22名成员的上门服务团队,为城区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居民提供服务。”乐陵市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褚志月介绍,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越来越多的居民熟知,前来查体、诊疗的患者逐渐增多,还有不少居民主动要求提供上门服务。
  此外,德州在积极支持本地医护机构发展的同时,引入南通市、苏州市等先期试点城市的市场化护理机构参与本地服务承办,进一步提升整体行业服务。德州市兆慈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就是由江苏南通的一家专业养老服务公司所成立,已服务参保人员近千人。
  “居民长护险试点开展以来,全市新增定点医护机构106家,其中基层机构91家。下一步将结合基金支付能力,适时扩大待遇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探索开展失能人员辅具租赁业务等,提高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德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王进宝说。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刘丽丽 尹晓燕
        夏一脉

  “大爷,第一次上门护理感觉怎么样?按摩之后手关节是不是有些力量了?”近日,德州天衢新区蕾娜范颐养院的2名护理员来到袁桥社区,为79岁的尹书材开展居民长护险上门护理服务。德州天衢新区是德州市今年新增的居民长护险试点之一,尹书材作为该区首批成功申请长护险的失能人员,第一次享受到了上门护理服务。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失能人员长期护理需求不断攀升。德州作为首批省级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连续两年把推进居民长护险工作列入民生实事,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实难题。
试点期间暂不需个人缴费
  “我家老头患有小脑萎缩、高血压等疾病,4年前膝盖摔伤后,生活无法自理。平时伺候他穿衣吃饭还行,洗头、理发、洗澡这些事,得等儿子有空来了才能做。”说起这些,尹书材的老伴儿杨书荣略显无奈。
  杨书荣身高不足一米六,老伴儿生病后主要由她照料。她也是个利落人,虽然房间内陈设简单,可进屋一瞧,房间干干净净,闻不到一丝异味。完成这些,对于77岁的她来说已经很吃力。
  正犯愁的杨书荣,遇到了上门宣传长护险的德州天衢新区社会事务发展部的顾晓燕。“俺家有不能动弹的老人,你们能管不?”“老人通过评估,就能享受医疗和生活照料服务。”顾晓燕仔细讲解长护险的相关要求条件。
  “有了长护险,定点医护机构的护理员每月上门服务两次,每天还有7元钱的居家护理补贴,这政策真惠民。”杨书荣说。
  长护险不仅覆盖居家护理的失能人员,医疗专护和机构护理的失能人员同样可以享受这一政策。
  临邑县的陈淑珍患脑出血已经15年,一直由丈夫照顾,家里还有90多岁的婆婆,全家靠几亩田地维持生活,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23年,陈淑珍的丈夫不慎摔伤,家里3位老人同时都需要照顾。“她的女儿想让老人住养老院,但这笔费用是不小的支出。”临邑县阳光佳苑福利服务中心副院长周阳说,经测评陈淑珍为完全失能,按照低保对象的标准,目前,每月可以减免1300元左右的费用。
  为破解资金难题,德州建立“医保统筹基金+个人缴费+财政补助”按比例分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试点期间,参保居民个人缴费部分由统筹基金划拨,暂不需个人缴费。
  “只要参加了城乡居民医保,经医疗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或预期6个月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参保人员,均可申请失能评估,经专家鉴定后可享受长护险待遇。”德州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科科长冯玉梅介绍,2023年试点启动以来,德州累计已有6379名失能参保居民享受护理待遇,基金累计支付达1942.85万元。
推出“固定+自选”套餐式服务
  “大爷,咱还是套餐三,咱先来放松放松胳膊,锻炼一下肌肉。”近日,禹城市快乐玖好颐养院护理员王海燕,忙着给71岁的张其利进行手部力量训练。
  王海燕干护理员三年,平均每月服务160余次。“好了,老人家。哪些地方没做好,您就直说。”
  “满意满意,他的手劲儿都比以前大多了。”他的妻子抢着答话。根据德州市推出的“德康安护”护理套餐,张其利选择了套餐三,含有测量记录血压、口腔清洁等8项固定服务,还自选了肢体按摩服务,每月两次,每次服务1.5个小时左右。
  “去年刚开始试行居民长护险,没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各服务机构护理项目差异大、上门服务费用管理难等情况渐渐显露,有些患者及家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服务项目。”冯玉梅介绍,为此,德州推出了“德康安护”系列护理套餐,按照“固定+自选”模式设置了8项固定服务项目,外加1至6项自选服务,可以适应不同护理等级需求。
  服务标准有了,如何有效监管?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每次上门提供服务的护理人员,都会在服务开始前、过程中、结束后进行拍照。“我们启用了长护险智能监管小程序,可以实现服务人员的精准定位、服务状态实时查询、服务时长准确记录等,进一步推进长护险服务监管智能化、服务过程规范化。”冯玉梅说。
盘活基层医护服务资源
  4月16日,临邑县阳光佳苑福利服务中心长护险专区,每名老人床头的信息卡上,都详细注明了特殊照护事项:鼻饲老人少食多餐、注意进食速度及温度、每小时翻身一次……
  作为医养结合单位暨定点护理机构,阳光佳苑福利服务中心有700张床位。自长护险推出后,专门设置了长护险专区。目前,已入住131名长护险重度失能者,2人一个房间,1名护理员负责照护3名失能人员。
  “之前,我们机构有不少空闲床位,长护险推出后,入住的失能老人增加了12%,在这里既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报销,还可以得到24小时专业照护,家属们都很满意。”周阳说,他们还组建了团队专门推出上门护理服务。
  居民长护险的推出,惠及失能人员的同时,也进一步盘活了基层医护服务资源。
  作为处于城区的一家基层医院,乐陵市中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一度面临接诊病患少、医护服务资源闲置等问题。
  “我们积极申请成为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从去年开始组建了一支有22名成员的上门服务团队,为城区享受长护险待遇的居民提供服务。”乐陵市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褚志月介绍,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越来越多的居民熟知,前来查体、诊疗的患者逐渐增多,还有不少居民主动要求提供上门服务。
  此外,德州在积极支持本地医护机构发展的同时,引入南通市、苏州市等先期试点城市的市场化护理机构参与本地服务承办,进一步提升整体行业服务。德州市兆慈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就是由江苏南通的一家专业养老服务公司所成立,已服务参保人员近千人。
  “居民长护险试点开展以来,全市新增定点医护机构106家,其中基层机构91家。下一步将结合基金支付能力,适时扩大待遇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探索开展失能人员辅具租赁业务等,提高失能人员生活质量。”德州市医保局党组书记王进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