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全要素智慧管控让出行更畅安

山东高速养护作业安全管理“四个一”模式获交通运输部推广

2024-04-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秦健 聂文君 周雪晴

  近日,山东高速集团自主研发的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智慧监管平台,探索建立了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路警协同一体联动”“数智赋能一次办好”“现场作业一智统揽”和“数据汇集一库多能”的“四个一”模式,实现养护施工作业“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要素智慧管控,有效解决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标准落实难、监督监管难、协同发力难”的问题,被交通运输部发文在全国推广。
路警协同“一体联动”
业务审批一次办好

  “现在通过网上审批,不用多部门跑腿,申报效率大大提高,对于那些不能连续施工的项目,现在随时可以审批,我们的项目越来越好干了。”滨莱高速养护施工负责人边瑞说,以前养护施工时由于涉及多家单位,施工方案需要一家一家跑审批,费时、费力;现在通过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智慧监管平台,一次就可以办好。
  一次办好的背后,得益于该平台打通了养护部门、高速交警、路政和施工单位的对接壁垒。项目开工前,施工组织方案、交通组织方案经双审通过后,施工单位对施工项目进行线上申报,同时上传安全培训、安全会议、考试结果等资料,就可以实现养护、高速交警、路政、路网运行调度等监管部门线上“一次审批”。
  该平台还有工作标准“一键推送”功能,自动生成养护施工路段的作业控制区“布置示意图”和“标志配置表”,通过短信链接将工作标准推送到一线施工人员,实现养护作业安全交底。施工单位按图表施工,监管部门按图表监管,实现标准落实一步到位,有效解决一线施工人员学习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
  “现在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可全方位掌握施工单位和项目的情况,审批更方便、更高效。”淄博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二大队教导员董鹏说。
现场作业“一智统揽”
智慧监管保障安全

  “以往的养护施工,施工人员往往采用目测或对照公里牌估算距离,偏差较大,不仅给作业区监管带来困扰,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现在我们采用GIS技术对安全标志定点定位,智能检测数量信息、位置信息、作业范围信息,对作业偏差及时预警,提醒施工人员立即整改。定位设备轻巧方便,标志安装完成后直接吸附在就近护栏,2至5秒内将位置信息上传平台,实现复核、反馈。”山东高速集团养护管理部部长侯福金介绍。
  对养护施工作业区,该平台对照安全作业规程要求,设置了不同车道、不同封闭条件的14种作业场景,通过算法对每天的施工项目生成专门的布控方案,按点位呈现需要摆放的标志,与物联网定位设备联动,实现智慧监管一步到位,真正做到了现场养护施工“一智统揽”。以高速公路封闭一行车道施工场景为例,施工单位填写施工信息后,平台自动生成布控方案,明确标志牌的位置、数量信息,标志摆放完成后自动核对,并在平台实时呈现,实现了标志摆放的精准监管。
  同时,养护作业人员配备的智能安全头盔、智能检测手环、预警闪光声报器等智能装备数据可实时传输给该平台,平台可掌握施工人员身体状况、活动轨迹等,及时发布紧急避险指令,防范突发事件造成人身伤害。
  此外,该平台还融合路警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全时段作业区监控及标志倒伏、车辆闯入等异常情况AI智能监管。
  在“算法+物联网”技术加持下,目前,山东高速集团养护施工作业区标志布设规范达标率100%。
数据汇集“一库多能”
智慧赋能科学决策

  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汇集,实现“一库多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养护、高速交警、路政、路管等部门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通过该平台“随手拍”APP将信息直接推送到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施工单位将整改情况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反馈,实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一体联动,形成安全隐患从发现到整改工作闭环。施工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项目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为下一步考核监管施工单位、制订施工方案等积累经验,用数据辅助决策。
  同时,该平台对施工单位未能及时整改或反复出现的问题,如安全锥倒伏、车辆未开启警示灯等违规行为,设定1—10分扣分区间,针对项目中问题隐患的数量、频次和整改成效进行评分,每月原始积分100分,划定85分、70分、60分、45分和30分5个档次。“根据不同的分数,分别采取警告、约谈、培训、停工、除名等处罚措施,构建从提醒、培训到经济处罚的渐进式管理机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预防。”山东高速淄博发展有限公司淄川养护中心主任徐加宾介绍。另外,该平台还可以根据实际养护作业区需求设置布设场景库,开展安全培训、考试并提供驾驶视角体验功能。
  □ 秦健 聂文君 周雪晴

  近日,山东高速集团自主研发的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智慧监管平台,探索建立了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路警协同一体联动”“数智赋能一次办好”“现场作业一智统揽”和“数据汇集一库多能”的“四个一”模式,实现养护施工作业“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要素智慧管控,有效解决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作业“标准落实难、监督监管难、协同发力难”的问题,被交通运输部发文在全国推广。
路警协同“一体联动”
业务审批一次办好

  “现在通过网上审批,不用多部门跑腿,申报效率大大提高,对于那些不能连续施工的项目,现在随时可以审批,我们的项目越来越好干了。”滨莱高速养护施工负责人边瑞说,以前养护施工时由于涉及多家单位,施工方案需要一家一家跑审批,费时、费力;现在通过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智慧监管平台,一次就可以办好。
  一次办好的背后,得益于该平台打通了养护部门、高速交警、路政和施工单位的对接壁垒。项目开工前,施工组织方案、交通组织方案经双审通过后,施工单位对施工项目进行线上申报,同时上传安全培训、安全会议、考试结果等资料,就可以实现养护、高速交警、路政、路网运行调度等监管部门线上“一次审批”。
  该平台还有工作标准“一键推送”功能,自动生成养护施工路段的作业控制区“布置示意图”和“标志配置表”,通过短信链接将工作标准推送到一线施工人员,实现养护作业安全交底。施工单位按图表施工,监管部门按图表监管,实现标准落实一步到位,有效解决一线施工人员学习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问题。
  “现在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信息,可全方位掌握施工单位和项目的情况,审批更方便、更高效。”淄博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队二大队教导员董鹏说。
现场作业“一智统揽”
智慧监管保障安全

  “以往的养护施工,施工人员往往采用目测或对照公里牌估算距离,偏差较大,不仅给作业区监管带来困扰,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现在我们采用GIS技术对安全标志定点定位,智能检测数量信息、位置信息、作业范围信息,对作业偏差及时预警,提醒施工人员立即整改。定位设备轻巧方便,标志安装完成后直接吸附在就近护栏,2至5秒内将位置信息上传平台,实现复核、反馈。”山东高速集团养护管理部部长侯福金介绍。
  对养护施工作业区,该平台对照安全作业规程要求,设置了不同车道、不同封闭条件的14种作业场景,通过算法对每天的施工项目生成专门的布控方案,按点位呈现需要摆放的标志,与物联网定位设备联动,实现智慧监管一步到位,真正做到了现场养护施工“一智统揽”。以高速公路封闭一行车道施工场景为例,施工单位填写施工信息后,平台自动生成布控方案,明确标志牌的位置、数量信息,标志摆放完成后自动核对,并在平台实时呈现,实现了标志摆放的精准监管。
  同时,养护作业人员配备的智能安全头盔、智能检测手环、预警闪光声报器等智能装备数据可实时传输给该平台,平台可掌握施工人员身体状况、活动轨迹等,及时发布紧急避险指令,防范突发事件造成人身伤害。
  此外,该平台还融合路警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全时段作业区监控及标志倒伏、车辆闯入等异常情况AI智能监管。
  在“算法+物联网”技术加持下,目前,山东高速集团养护施工作业区标志布设规范达标率100%。
数据汇集“一库多能”
智慧赋能科学决策

  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汇集,实现“一库多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施工过程中,养护、高速交警、路政、路管等部门人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通过该平台“随手拍”APP将信息直接推送到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施工单位将整改情况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反馈,实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一体联动,形成安全隐患从发现到整改工作闭环。施工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项目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汇总,为下一步考核监管施工单位、制订施工方案等积累经验,用数据辅助决策。
  同时,该平台对施工单位未能及时整改或反复出现的问题,如安全锥倒伏、车辆未开启警示灯等违规行为,设定1—10分扣分区间,针对项目中问题隐患的数量、频次和整改成效进行评分,每月原始积分100分,划定85分、70分、60分、45分和30分5个档次。“根据不同的分数,分别采取警告、约谈、培训、停工、除名等处罚措施,构建从提醒、培训到经济处罚的渐进式管理机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预防。”山东高速淄博发展有限公司淄川养护中心主任徐加宾介绍。另外,该平台还可以根据实际养护作业区需求设置布设场景库,开展安全培训、考试并提供驾驶视角体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