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工业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

2024-04-26 作者: 姜斌 来源: 大众日报
孙子故里 品质滨州
  □ 本报记者 姜斌
   本报通讯员 李伟伟 张鹏

  一季度,滨州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列全省第一位,实现首季“开门红”。
  抓强统筹推动,顶格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盯紧工业总产值、工业技改投资、重点工业项目投产、企业升规纳统等重点指标,实时监测工业用电量、税收收入等先行指标,抓好监测分析,实施精准研判;制定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技改)项目产值贡献、工业企业升规纳统、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率等作战图,挂图作战、标旗推进;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库和7张工业项目管理清单,对全市招引项目、工业项目、技改项目、设备更新项目情况进行月调度,及时了解竣工投产情况,全市上下形成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强大合力。
  抓实产能释放,助力企业增产增效。深入开展存量企业挖潜增效和产值倍增企业培育行动,全力支持去年投产的137个重点工业项目和全市1909家规上工业企业增产达产,推动今年拟投产的233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早日竣工投产。设立专项资金,对提升工业增加值有突出贡献的县(市、区)和企业分时段奖励。在滨州38个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1%。
  抓牢增量培育,不断壮大工业支撑。加快项目招引,积极外出开展招商引资,赴欧洲经贸代表团出访成果丰硕,共签订或达成贸易合作项目15个,涉及贸易金额15.47亿美元。加快项目建设,大力推进68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297亿元的258个项目集中开工,一批过百亿元的项目加快投产达产。全市共有34个工业(技改)项目顺利投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列全省第6位。加大“个转企、产转法、小升规”支持力度,建立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培育库,服务企业应统尽统,全市新增纳统工业企业16家。
  抓好转型发展,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牵引,深化实施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转型推动铝产业向下游高端延伸,一季度全市铝材完成产量同比增长24.1%。聚力推动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等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打造5000亿级的高端铝业国家级集群,以及2000亿级的精细化工、食品加工、智能纺织省级集群。聚力新兴产业规模化,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规模,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千亿级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聚力特色产业园区化,打造千亿级金属板材产业集群、500亿级商用厨具产业集群、300亿级绳网产业集群。全市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一,其中15项列全球第一。聚力未来产业协同化,瞄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氢能等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协同化推进。
  抓细为企服务,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常态化举办“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深入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重点攻坚380个工业经济梦想。全面落实“服务专员”制度,开展“遍访企业”活动,共走访工业企业9394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39个。用好省市两级政策清单,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孙子故里 品质滨州
  □ 本报记者 姜斌
   本报通讯员 李伟伟 张鹏

  一季度,滨州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列全省第一位,实现首季“开门红”。
  抓强统筹推动,顶格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盯紧工业总产值、工业技改投资、重点工业项目投产、企业升规纳统等重点指标,实时监测工业用电量、税收收入等先行指标,抓好监测分析,实施精准研判;制定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技改)项目产值贡献、工业企业升规纳统、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率等作战图,挂图作战、标旗推进;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库和7张工业项目管理清单,对全市招引项目、工业项目、技改项目、设备更新项目情况进行月调度,及时了解竣工投产情况,全市上下形成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强大合力。
  抓实产能释放,助力企业增产增效。深入开展存量企业挖潜增效和产值倍增企业培育行动,全力支持去年投产的137个重点工业项目和全市1909家规上工业企业增产达产,推动今年拟投产的233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早日竣工投产。设立专项资金,对提升工业增加值有突出贡献的县(市、区)和企业分时段奖励。在滨州38个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1%。
  抓牢增量培育,不断壮大工业支撑。加快项目招引,积极外出开展招商引资,赴欧洲经贸代表团出访成果丰硕,共签订或达成贸易合作项目15个,涉及贸易金额15.47亿美元。加快项目建设,大力推进68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297亿元的258个项目集中开工,一批过百亿元的项目加快投产达产。全市共有34个工业(技改)项目顺利投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列全省第6位。加大“个转企、产转法、小升规”支持力度,建立工业企业升规纳统培育库,服务企业应统尽统,全市新增纳统工业企业16家。
  抓好转型发展,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牵引,深化实施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转型推动铝产业向下游高端延伸,一季度全市铝材完成产量同比增长24.1%。聚力推动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等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高端化发展,打造5000亿级的高端铝业国家级集群,以及2000亿级的精细化工、食品加工、智能纺织省级集群。聚力新兴产业规模化,壮大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规模,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千亿级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聚力特色产业园区化,打造千亿级金属板材产业集群、500亿级商用厨具产业集群、300亿级绳网产业集群。全市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一,其中15项列全球第一。聚力未来产业协同化,瞄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氢能等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协同化推进。
  抓细为企服务,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常态化举办“政企同心·亲清茶事”活动,深入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重点攻坚380个工业经济梦想。全面落实“服务专员”制度,开展“遍访企业”活动,共走访工业企业9394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39个。用好省市两级政策清单,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