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延链,废果渣变宝

西海岸新区与武都区走出山海产业协作新路径

2024-04-24 作者: 杨国胜 张忠德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赵 冉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拥有花椒和油橄榄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油橄榄产量占到全国的80%,素有“中国橄榄之城”的美誉,“武都油橄榄”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东西部协作和重点帮扶的对口单位,长期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挂职干部都在思考:“如何让当地优势农产品‘更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寻寻觅觅之下,2023年,西海岸新区协调引入属地企业——奥利沃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利沃)。该公司主攻橄榄叶和橄榄果渣萃取,项目投资5000余万元,预计年产值1.2亿元。
  奥利沃总经理黎伟介绍:“我们公司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萃取,从油橄榄叶和油橄榄加工废弃果渣中提取橄榄苦苷、黄酮、齐墩果酸和山楂酸,提取物主要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杀菌、消炎等效果,广泛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和饲料添加剂。”
  项目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引入奥利沃后,我们的油橄榄利用率达到了100%。”武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油橄榄果渣为例,奥利沃落地武都区后,大量收购当地企业油橄榄加工后废弃的果渣,截至2023年底,共收购油橄榄果渣6000吨。既解决了油橄榄果渣废弃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增加了油橄榄加工企业的收入。油橄榄果渣经过提取生产的山楂酸,是很好的饲料添加剂,附加值高,有效延长了油橄榄加工产业链,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西海岸新区与武都区“结对”以来,立足“武都所需、新区所能”,把推进产业合作作为东西部协作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坚持资源互补、优势对接,强化以产业“引链、补链、强链、延链”为载体的帮扶协作,走出了一条山海产业协作的新路径。
  如果说,奥利沃的引入是延链模式;那么,武都肉兔产业的崛起,则是引链的效应。
  武都区背靠中国最大的肉兔消费市场——川渝地区,每年肉兔消费超3亿只。在西海岸新区的帮助下,青岛康大集团肉兔养殖示范基地落户武都区,实行“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养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区23个乡镇、37个养殖合作社发展肉兔养殖产业,形成集饲料生产、肉兔养殖、加工、销售、休闲一条龙的全产业链。
  截至目前,武都区肉兔出栏量达240万只;2021年、2022年、2023年销售收入分别达2000万元和5000万元、1.25亿元;带动就业584人,人均增加劳务收入3万余元。
  此外,双方在协作中还注重建设园区、搭建平台,进行强链。
  青陇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300万元,项目占地300亩,主要建设了智能玻璃温室2座、双坡面日光温室10座、双层覆盖大棚72座、冬暖棚22座,累计带动733户2487人受益。
  围绕园区建设、主体培育和产业循环三大抓手,双方共建武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马安园区,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2023年,马安园区新引进了琅琊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萨普果酒酿造及水果提取、油橄榄生物提取和青陇兄弟啤酒等4个东西部协作项目,总投资达2亿元。
  育苗育种、科技创新和市场培育是武都区产业发展的短板。为了补齐这些短板,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引进青岛康福莱甘薯脱毒育苗项目,建设600平方米的脱毒组培实验室和3000平方米的温室育苗大棚,年可培育甘薯脱毒苗2000万株,满足周边区域红薯种苗需求。
  双方还以“互联网+”为引擎,加强农业产品市场品牌培育,依托电商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农产品市场新业态,打造“米仓红芪”“武都花椒”“裕河绿茶”“武都橄榄油”等“甘味”品牌,在西海岸新区设立东西部协作服务中心,为农产品销售“出甘入青”创出了新渠道。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赵 冉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拥有花椒和油橄榄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油橄榄产量占到全国的80%,素有“中国橄榄之城”的美誉,“武都油橄榄”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东西部协作和重点帮扶的对口单位,长期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挂职干部都在思考:“如何让当地优势农产品‘更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寻寻觅觅之下,2023年,西海岸新区协调引入属地企业——奥利沃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利沃)。该公司主攻橄榄叶和橄榄果渣萃取,项目投资5000余万元,预计年产值1.2亿元。
  奥利沃总经理黎伟介绍:“我们公司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萃取,从油橄榄叶和油橄榄加工废弃果渣中提取橄榄苦苷、黄酮、齐墩果酸和山楂酸,提取物主要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杀菌、消炎等效果,广泛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和饲料添加剂。”
  项目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引入奥利沃后,我们的油橄榄利用率达到了100%。”武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油橄榄果渣为例,奥利沃落地武都区后,大量收购当地企业油橄榄加工后废弃的果渣,截至2023年底,共收购油橄榄果渣6000吨。既解决了油橄榄果渣废弃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增加了油橄榄加工企业的收入。油橄榄果渣经过提取生产的山楂酸,是很好的饲料添加剂,附加值高,有效延长了油橄榄加工产业链,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西海岸新区与武都区“结对”以来,立足“武都所需、新区所能”,把推进产业合作作为东西部协作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坚持资源互补、优势对接,强化以产业“引链、补链、强链、延链”为载体的帮扶协作,走出了一条山海产业协作的新路径。
  如果说,奥利沃的引入是延链模式;那么,武都肉兔产业的崛起,则是引链的效应。
  武都区背靠中国最大的肉兔消费市场——川渝地区,每年肉兔消费超3亿只。在西海岸新区的帮助下,青岛康大集团肉兔养殖示范基地落户武都区,实行“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养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区23个乡镇、37个养殖合作社发展肉兔养殖产业,形成集饲料生产、肉兔养殖、加工、销售、休闲一条龙的全产业链。
  截至目前,武都区肉兔出栏量达240万只;2021年、2022年、2023年销售收入分别达2000万元和5000万元、1.25亿元;带动就业584人,人均增加劳务收入3万余元。
  此外,双方在协作中还注重建设园区、搭建平台,进行强链。
  青陇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300万元,项目占地300亩,主要建设了智能玻璃温室2座、双坡面日光温室10座、双层覆盖大棚72座、冬暖棚22座,累计带动733户2487人受益。
  围绕园区建设、主体培育和产业循环三大抓手,双方共建武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马安园区,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2023年,马安园区新引进了琅琊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萨普果酒酿造及水果提取、油橄榄生物提取和青陇兄弟啤酒等4个东西部协作项目,总投资达2亿元。
  育苗育种、科技创新和市场培育是武都区产业发展的短板。为了补齐这些短板,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引进青岛康福莱甘薯脱毒育苗项目,建设600平方米的脱毒组培实验室和3000平方米的温室育苗大棚,年可培育甘薯脱毒苗2000万株,满足周边区域红薯种苗需求。
  双方还以“互联网+”为引擎,加强农业产品市场品牌培育,依托电商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农产品市场新业态,打造“米仓红芪”“武都花椒”“裕河绿茶”“武都橄榄油”等“甘味”品牌,在西海岸新区设立东西部协作服务中心,为农产品销售“出甘入青”创出了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