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周末人物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安立盛:善意生生不息

2024-04-19 作者: 邢金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邢金钰
  从外表看,安立盛与普通的八旬老人无异,走近他,便能感受到他身上流淌着的那股善意。
  安立盛组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2012年获得了中央文明办授予的“安立盛学雷锋志愿大队”队旗,这是山东省首面以个人名字被授予的队旗。如今,该志愿服务大队已壮大至10000余人,资助了3450名困难学生;关爱了500户低保残疾人、军烈属、失独家庭以及100名百岁老人、1000名空巢老人……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雷锋之路,安立盛步伐坚定、步履踏实,从一人孤独前行,到逐渐汇聚起一支充满力量的队伍,同心协力,传递善意——
雷锋能做到的,
我也能做到!

  安立盛出生于1943年,5岁就成了孤儿,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左邻右舍的接济和帮助,让他得以长大成人。
  安立盛永远忘不了7岁那年邻居给予的帮助:“我病倒在大街上,多亏了好心的邻居用土药方给我治病,救了我的命。”安立盛的眼中泛起泪光,颤抖的手仿佛在抚摸那段让善意萌生的温暖记忆。
  安立盛第一次穿鞋是11岁,第一次上学是13岁。1961年,安立盛小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成为当时烟台地区船具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工作时间,安立盛脏活累活抢着干;下班后,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安立盛曾反复阅读关于雷锋的新闻报道,心想:“我和雷锋家境相似,雷锋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从那时起,“学雷锋到永远,做好事无止境”成了他每日践行的信条。
  他将自家的炕席盖到工厂炼钢炉上为其遮风挡雨;默默修复单位托儿所损坏的门;根据笔记本上记录的地址,走访困难职工家庭,有活就抢着干……
  1963年,安立盛被评为“烟台地区学雷锋标兵”;1964年,安立盛参加山东省民兵大比武,在五个射击比赛项目中拿了四个第一、一个第二,被省军区授予“山东武状元”称号。1965年国庆节,安立盛参加了天安门广场民兵阅兵方队,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在这之后,安立盛更是铆足劲儿做好事。
  1970年7月29日,单位组织了一次练习投掷真手榴弹的民兵训练。一枚真手榴弹在40名民兵中开始冒烟,眼看就要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千钧一发之际,安立盛迅速用左手抓起冒烟的手榴弹奋力向空中抛去。手榴弹飞出约30米后爆炸了,在场的民兵们无一受伤,无人丧生。为了表彰安立盛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上级授予他二等功,并发布了通报,号召全地区的民兵向他学习。
  安立盛谦虚低调,从不张扬,那天晚上回到家什么都没说,只是跟女儿嘀咕了一句:“爸爸差点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雷锋没能继续的事业,他要脚踏实地地做下去。他的爱人回忆:“退休前,俺们两口子都主动让了两次涨工资的机会给更困难的同事,还让了两次单位分住房的机会给更需要的同事。”

这我肯定得管呀!
  岁月流转,安立盛心底的善意愈发坚定,他用行动日复一日地践行雷锋精神。
  1971年,安立盛搬到了位于芝罘区的西炮台社区,也是这一年的9月13日,安立盛入党,担任烟台地区船具厂党支部副书记,后又调到幸福公社担任武装部长。面对困难户,有的人退避三舍,安立盛却迎难而上:“这我得管!”
  安立盛是社区难事的“专任消防员”,哪有困难哪就有他的身影。他在自家门前竖起了一块牌子:有事找党员,有困难找安立盛。他几乎承包了社区里所有的“闲事儿”:暖气管道破裂,影响冬天供暖,他要管;老年人晚上跳广场舞没有照明,他要管……
  安立盛一家刚搬进老楼时,楼道卫生脏乱差,墙上还贴满了小广告。他自费买了涂料粉刷楼道的每一面墙壁,把破碎的窗户贴上防风塑料纸。老楼的楼梯没有扶手,他买了钢管,和爱人一起给楼梯装上了扶手,方便老人上楼。安立盛给楼里的每一层都安装了灯泡。为了减少邻里纠纷,在西炮台社区住的20多年,他一直用自家的电给全楼照明,从不抱怨也不把这当回事儿:“我是党员,就应该我带头做这些。”
  西炮台社区的老楼和平房之间,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公厕。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日子,公厕的屋顶被掀翻了。安立盛就把家里准备重新装修用的木地板拿出来,为公厕筑起了一个坚实的房顶。
  来到西炮台社区后,安立盛很快就悄悄摸底了社区的居民情况:10户低保户、10户军烈属、10户残疾人家庭、10户空巢老人、10户失独家庭。他说:“这我肯定得管呀!”但凡有空,安立盛就去这些人家里送菜,给予些力所能及的补贴。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安立盛将自家的小棚建成了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室,自己出钱买各类书籍、象棋、扑克等娱乐用品,免费给居民们阅读、使用。有时候他还会在这里帮忙照看一些因大人加班而照顾不上的孩子们。
  在小棚的门口,安立盛安装了一块大黑板,用来写天气预报、当日新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正能量。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清晨,安立盛给手哈着热气取暖,在黑板上写着“雪天注意路滑……”有路人抛来冷言冷语:“那么大岁数了,就那么想听别人夸个好?”安立盛不以为然:“我做好事啥也不图,做好事帮了别人,我能快乐一整天!”
  社区的难事就是安立盛的心头大事。得知邻居家的老人因老年性痴呆走丢时,安立盛不管三更半夜立马动身去帮着找;有邻居家的老人需要去医院,安立盛就包接送,陪着去看病……社区居民都说安立盛是“大家伙的儿子”,更是“小巷总理”,深知在困难时刻,只要找安立盛,就一定能得到帮助。

学雷锋做好事,
没有“退休”这一说

  年纪越大,安立盛的那股子善意就愈发深厚。1986年,安立盛被调到出租汽车公司担任武装部长,兼任保卫处长。无论在哪儿,都不影响安立盛学雷锋。
  出租汽车公司位置偏远,盗窃事件屡见不鲜,公司的钢材、零部件等物品频繁失窃。安立盛积极与公安机关合作,共同打击犯罪行为,先后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10余人次,并追回了3万多元的赃款,还协助公安部门破获两起万元以上的偷盗、诈骗案件。
  在一次突发事件中,一名社会青年酒后持菜刀到单位报复杀人,安立盛果断抱住行凶者,与派出所所长一起将其制服……安立盛多次受到公安机关嘉奖,荣立三等功两次,并被烟台市政府授予“治理城市先进个人”。
  只要是做好事,安立盛就一定冲在最前面。
  1997年,安立盛从烟台市希望工程基金办公室得知,每年捐赠400元就能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感慨:“以前去栖霞插队锻炼的时候,看到当地孩子上学困难,想资助但不知道该怎么办,只知道买点吃的用的送过去,有希望工程能捐款真是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
  那年安立盛毫不犹豫地拿出800块钱,准备资助两名贫困学生。但当时他的儿子却意外遭遇了车祸,迫切需要押金和手术费。本可以将这800块钱用在儿子身上的安立盛觉得,自己有工资还能坚持,但孩子上学不能再耽误了,便坚持把钱捐给了希望工程,而儿子的手术费却是他四处奔波、东拼西凑借来的。
  2003年,安立盛退休了。退休后的安立盛除了奔波在西炮台社区的楼宇之间,也找了一份“看大门”的工作再就业。“虽然我从单位退休了,但学雷锋做好事不能停,没有‘退休’这一说。”安立盛说。
  2005年春节前夕,女儿充满期盼地望着他,轻声恳求:“爸,今年能不能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家过个年?”
  安立盛的爱人回忆,两人成家以来,每逢春节,尤其是除夕这一天,安立盛总是穿梭在去探访贫困户和孤寡老人的路上。临近年夜饭点,他就会带着几个简单的饭盒回家,把年夜饭的菜肴每样都装一点,再急忙带到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家中一起吃年夜饭。饭后,他又赶忙回单位值班。
  女儿已经35岁,却从未体验过与父亲一同在家中欢度春节。听到女儿的恳求后,安立盛提前看望了贫困户和孤寡老人,随后,他才回家与爱人及孩子们度过了这个期待已久的团圆年。
  忙着做好事的安立盛,其实也是个病人。他患糖尿病已有40多年,如今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每周二、周四、周六都必须前往医院接受透析治疗。
  2022年4月,安立盛忙于对近期的捐款进行细致汇总,并积极与对接单位沟通联系。直到夜幕降临,他才结束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疲惫地回到了家中。刚走进卧室的安立盛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倒在地上。安立盛突发脑血栓,晕倒前,仍不忘嘱咐女儿将捐款的后续事宜处理妥当。这是安立盛第四次经历脑血栓。这年,他79岁。
  2023年端午节,安立盛在烟台山医院刚做完透析,医用胶带都没来得及拆就赶忙去给低保户、残障居民等送了2000枚粽子。之后,安立盛还同志愿者一起探望了5位年老困苦的空巢老人,并送上了慰问品。这些事都完成后,安立盛才安心回到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2023年中秋节时,安立盛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他再外出奔波。节日当天,他在医院的病床上,想到还没去给环卫工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送月饼,着急得一刻也待不住。爱人和女儿耐心劝慰,告诉他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的队员们已经把月饼送到位了。安立盛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跟着安老学雷锋,
准没错!

  安立盛的善举如同涟漪般扩散,激起他人心底美好的浪花,汇聚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善意洪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争做先锋、树立榜样,这是一个点上的努力;而所有人都学习先进、争做典型,这才是一个面上的进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安立盛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要发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参与,形成集体力量才行。
  到目前为止,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共资助了3450名困难学生,累计捐款数额达120万元,远远超出了最初的目标,被中国少年基金会授予了“30年关心下一代特殊贡献志愿大队”称号。
  大家都觉得“跟着安立盛学雷锋,准没错!”曾就职于烟台三中的王政,今年81岁。她加入志愿服务大队之后,跟着安立盛做好事,找到了度过晚年的新活法。王政的女儿目前在法国工作,每年也会跟着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一起为贫困学生捐款。
  安立盛还带领老年志愿者成立了“天使守护团”,在烟台市芝罘区的学校门口展开“守护天使”的行动。老年志愿者们身穿醒目的荧光色背心,负责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每当孩子们以灿烂的笑容回应时,安立盛和志愿者们都倍感喜悦。这项活动得到了社会、学校和家长们的高度赞扬,还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等11个单位评为优秀服务项目。
  现在,街头的交通协管员、公交站台的义务疏导员、擦拭公交站牌的“小红帽”,都有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队员的身影。他们大多是离退休的中老年人,在做志愿服务中再次发光发热。
  大队创立之初,安立盛就提出,希望每个队员每天都能做一件好事。“现在大队有1万多人,每人每天都做一件好事,那就是1万多件好事。每个人再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发动身边的10个人都去做一件好事,那就是10万多件好事。每天都有这么多的好事发生,那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和谐。”
  提及曾获得的荣誉,安立盛感慨:“荣誉都是过去式了,学雷锋需要持之以恒。3月得学,4月也得学,年轻的时候学,年老的时候更要学,学雷锋这件事绝不能停。”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学雷锋61年,安立盛将为群众服务的善意刻进骨子里,在学雷锋做好事的路上走得愈发坚定。安立盛秉持着那股流淌一生的善意,倾尽所能,把能付出的钱、时间、心思甚至是身体,全掏出来温暖他人。现在,安立盛走路都不是易事,但提到出门去做好事时,他依然双眸发亮,面带笑容。
□ 本报记者 邢金钰
  从外表看,安立盛与普通的八旬老人无异,走近他,便能感受到他身上流淌着的那股善意。
  安立盛组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2012年获得了中央文明办授予的“安立盛学雷锋志愿大队”队旗,这是山东省首面以个人名字被授予的队旗。如今,该志愿服务大队已壮大至10000余人,资助了3450名困难学生;关爱了500户低保残疾人、军烈属、失独家庭以及100名百岁老人、1000名空巢老人……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雷锋之路,安立盛步伐坚定、步履踏实,从一人孤独前行,到逐渐汇聚起一支充满力量的队伍,同心协力,传递善意——
雷锋能做到的,
我也能做到!

  安立盛出生于1943年,5岁就成了孤儿,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左邻右舍的接济和帮助,让他得以长大成人。
  安立盛永远忘不了7岁那年邻居给予的帮助:“我病倒在大街上,多亏了好心的邻居用土药方给我治病,救了我的命。”安立盛的眼中泛起泪光,颤抖的手仿佛在抚摸那段让善意萌生的温暖记忆。
  安立盛第一次穿鞋是11岁,第一次上学是13岁。1961年,安立盛小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成为当时烟台地区船具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工作时间,安立盛脏活累活抢着干;下班后,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安立盛曾反复阅读关于雷锋的新闻报道,心想:“我和雷锋家境相似,雷锋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从那时起,“学雷锋到永远,做好事无止境”成了他每日践行的信条。
  他将自家的炕席盖到工厂炼钢炉上为其遮风挡雨;默默修复单位托儿所损坏的门;根据笔记本上记录的地址,走访困难职工家庭,有活就抢着干……
  1963年,安立盛被评为“烟台地区学雷锋标兵”;1964年,安立盛参加山东省民兵大比武,在五个射击比赛项目中拿了四个第一、一个第二,被省军区授予“山东武状元”称号。1965年国庆节,安立盛参加了天安门广场民兵阅兵方队,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在这之后,安立盛更是铆足劲儿做好事。
  1970年7月29日,单位组织了一次练习投掷真手榴弹的民兵训练。一枚真手榴弹在40名民兵中开始冒烟,眼看就要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千钧一发之际,安立盛迅速用左手抓起冒烟的手榴弹奋力向空中抛去。手榴弹飞出约30米后爆炸了,在场的民兵们无一受伤,无人丧生。为了表彰安立盛舍己救人的英勇事迹,上级授予他二等功,并发布了通报,号召全地区的民兵向他学习。
  安立盛谦虚低调,从不张扬,那天晚上回到家什么都没说,只是跟女儿嘀咕了一句:“爸爸差点就再也见不到你了。”
  雷锋没能继续的事业,他要脚踏实地地做下去。他的爱人回忆:“退休前,俺们两口子都主动让了两次涨工资的机会给更困难的同事,还让了两次单位分住房的机会给更需要的同事。”

这我肯定得管呀!
  岁月流转,安立盛心底的善意愈发坚定,他用行动日复一日地践行雷锋精神。
  1971年,安立盛搬到了位于芝罘区的西炮台社区,也是这一年的9月13日,安立盛入党,担任烟台地区船具厂党支部副书记,后又调到幸福公社担任武装部长。面对困难户,有的人退避三舍,安立盛却迎难而上:“这我得管!”
  安立盛是社区难事的“专任消防员”,哪有困难哪就有他的身影。他在自家门前竖起了一块牌子:有事找党员,有困难找安立盛。他几乎承包了社区里所有的“闲事儿”:暖气管道破裂,影响冬天供暖,他要管;老年人晚上跳广场舞没有照明,他要管……
  安立盛一家刚搬进老楼时,楼道卫生脏乱差,墙上还贴满了小广告。他自费买了涂料粉刷楼道的每一面墙壁,把破碎的窗户贴上防风塑料纸。老楼的楼梯没有扶手,他买了钢管,和爱人一起给楼梯装上了扶手,方便老人上楼。安立盛给楼里的每一层都安装了灯泡。为了减少邻里纠纷,在西炮台社区住的20多年,他一直用自家的电给全楼照明,从不抱怨也不把这当回事儿:“我是党员,就应该我带头做这些。”
  西炮台社区的老楼和平房之间,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公厕。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日子,公厕的屋顶被掀翻了。安立盛就把家里准备重新装修用的木地板拿出来,为公厕筑起了一个坚实的房顶。
  来到西炮台社区后,安立盛很快就悄悄摸底了社区的居民情况:10户低保户、10户军烈属、10户残疾人家庭、10户空巢老人、10户失独家庭。他说:“这我肯定得管呀!”但凡有空,安立盛就去这些人家里送菜,给予些力所能及的补贴。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安立盛将自家的小棚建成了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室,自己出钱买各类书籍、象棋、扑克等娱乐用品,免费给居民们阅读、使用。有时候他还会在这里帮忙照看一些因大人加班而照顾不上的孩子们。
  在小棚的门口,安立盛安装了一块大黑板,用来写天气预报、当日新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正能量。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清晨,安立盛给手哈着热气取暖,在黑板上写着“雪天注意路滑……”有路人抛来冷言冷语:“那么大岁数了,就那么想听别人夸个好?”安立盛不以为然:“我做好事啥也不图,做好事帮了别人,我能快乐一整天!”
  社区的难事就是安立盛的心头大事。得知邻居家的老人因老年性痴呆走丢时,安立盛不管三更半夜立马动身去帮着找;有邻居家的老人需要去医院,安立盛就包接送,陪着去看病……社区居民都说安立盛是“大家伙的儿子”,更是“小巷总理”,深知在困难时刻,只要找安立盛,就一定能得到帮助。

学雷锋做好事,
没有“退休”这一说

  年纪越大,安立盛的那股子善意就愈发深厚。1986年,安立盛被调到出租汽车公司担任武装部长,兼任保卫处长。无论在哪儿,都不影响安立盛学雷锋。
  出租汽车公司位置偏远,盗窃事件屡见不鲜,公司的钢材、零部件等物品频繁失窃。安立盛积极与公安机关合作,共同打击犯罪行为,先后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10余人次,并追回了3万多元的赃款,还协助公安部门破获两起万元以上的偷盗、诈骗案件。
  在一次突发事件中,一名社会青年酒后持菜刀到单位报复杀人,安立盛果断抱住行凶者,与派出所所长一起将其制服……安立盛多次受到公安机关嘉奖,荣立三等功两次,并被烟台市政府授予“治理城市先进个人”。
  只要是做好事,安立盛就一定冲在最前面。
  1997年,安立盛从烟台市希望工程基金办公室得知,每年捐赠400元就能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感慨:“以前去栖霞插队锻炼的时候,看到当地孩子上学困难,想资助但不知道该怎么办,只知道买点吃的用的送过去,有希望工程能捐款真是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
  那年安立盛毫不犹豫地拿出800块钱,准备资助两名贫困学生。但当时他的儿子却意外遭遇了车祸,迫切需要押金和手术费。本可以将这800块钱用在儿子身上的安立盛觉得,自己有工资还能坚持,但孩子上学不能再耽误了,便坚持把钱捐给了希望工程,而儿子的手术费却是他四处奔波、东拼西凑借来的。
  2003年,安立盛退休了。退休后的安立盛除了奔波在西炮台社区的楼宇之间,也找了一份“看大门”的工作再就业。“虽然我从单位退休了,但学雷锋做好事不能停,没有‘退休’这一说。”安立盛说。
  2005年春节前夕,女儿充满期盼地望着他,轻声恳求:“爸,今年能不能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家过个年?”
  安立盛的爱人回忆,两人成家以来,每逢春节,尤其是除夕这一天,安立盛总是穿梭在去探访贫困户和孤寡老人的路上。临近年夜饭点,他就会带着几个简单的饭盒回家,把年夜饭的菜肴每样都装一点,再急忙带到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家中一起吃年夜饭。饭后,他又赶忙回单位值班。
  女儿已经35岁,却从未体验过与父亲一同在家中欢度春节。听到女儿的恳求后,安立盛提前看望了贫困户和孤寡老人,随后,他才回家与爱人及孩子们度过了这个期待已久的团圆年。
  忙着做好事的安立盛,其实也是个病人。他患糖尿病已有40多年,如今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每周二、周四、周六都必须前往医院接受透析治疗。
  2022年4月,安立盛忙于对近期的捐款进行细致汇总,并积极与对接单位沟通联系。直到夜幕降临,他才结束了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疲惫地回到了家中。刚走进卧室的安立盛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倒在地上。安立盛突发脑血栓,晕倒前,仍不忘嘱咐女儿将捐款的后续事宜处理妥当。这是安立盛第四次经历脑血栓。这年,他79岁。
  2023年端午节,安立盛在烟台山医院刚做完透析,医用胶带都没来得及拆就赶忙去给低保户、残障居民等送了2000枚粽子。之后,安立盛还同志愿者一起探望了5位年老困苦的空巢老人,并送上了慰问品。这些事都完成后,安立盛才安心回到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2023年中秋节时,安立盛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他再外出奔波。节日当天,他在医院的病床上,想到还没去给环卫工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送月饼,着急得一刻也待不住。爱人和女儿耐心劝慰,告诉他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的队员们已经把月饼送到位了。安立盛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跟着安老学雷锋,
准没错!

  安立盛的善举如同涟漪般扩散,激起他人心底美好的浪花,汇聚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善意洪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争做先锋、树立榜样,这是一个点上的努力;而所有人都学习先进、争做典型,这才是一个面上的进步。”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安立盛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要发动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参与,形成集体力量才行。
  到目前为止,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共资助了3450名困难学生,累计捐款数额达120万元,远远超出了最初的目标,被中国少年基金会授予了“30年关心下一代特殊贡献志愿大队”称号。
  大家都觉得“跟着安立盛学雷锋,准没错!”曾就职于烟台三中的王政,今年81岁。她加入志愿服务大队之后,跟着安立盛做好事,找到了度过晚年的新活法。王政的女儿目前在法国工作,每年也会跟着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一起为贫困学生捐款。
  安立盛还带领老年志愿者成立了“天使守护团”,在烟台市芝罘区的学校门口展开“守护天使”的行动。老年志愿者们身穿醒目的荧光色背心,负责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每当孩子们以灿烂的笑容回应时,安立盛和志愿者们都倍感喜悦。这项活动得到了社会、学校和家长们的高度赞扬,还被山东省委宣传部等11个单位评为优秀服务项目。
  现在,街头的交通协管员、公交站台的义务疏导员、擦拭公交站牌的“小红帽”,都有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队员的身影。他们大多是离退休的中老年人,在做志愿服务中再次发光发热。
  大队创立之初,安立盛就提出,希望每个队员每天都能做一件好事。“现在大队有1万多人,每人每天都做一件好事,那就是1万多件好事。每个人再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发动身边的10个人都去做一件好事,那就是10万多件好事。每天都有这么多的好事发生,那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和谐。”
  提及曾获得的荣誉,安立盛感慨:“荣誉都是过去式了,学雷锋需要持之以恒。3月得学,4月也得学,年轻的时候学,年老的时候更要学,学雷锋这件事绝不能停。”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学雷锋61年,安立盛将为群众服务的善意刻进骨子里,在学雷锋做好事的路上走得愈发坚定。安立盛秉持着那股流淌一生的善意,倾尽所能,把能付出的钱、时间、心思甚至是身体,全掏出来温暖他人。现在,安立盛走路都不是易事,但提到出门去做好事时,他依然双眸发亮,面带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