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推进紧密型中医医联体建设
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由2018年的87%提升至今年的99%
2024-04-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艾兴雨
本报记者 任戌盈
2023年,梁山县中医院门急诊接诊25.24万人次,较2018年同期增长170%;出院12929人次,较2018年同期增长155.7%;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由2018年的87%提升至今年的99%……这得益于该县2019年开启的中医医联体建设。近年来,梁山县坚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紧密型中医医联体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该县中医院针灸科获评省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国家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特色专科、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特色专科,脑病科获评济宁市中医药重点专科。全国二级中医院绩效考核成绩逐年提升。
联优做强,
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
梁山县中医院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济医附院”)签订《合作协议书》,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组建城市医联体,在梁山县中医院设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梁山院区”,严格按照三甲医院标准进行管理。济医附院委派36名帮扶专家常驻,参与医院科室日常管理。
同时,加强中医专科联盟建设。梁山县中医院与省立医院、省中医院、济医附院等医院组建中医专科联盟,聘请省立医院、省中医院知名中医专家定期坐诊,济医附院每周安排20余名专家坐诊。2023年,省、市级专家在该院坐诊3055人次,影像远程会诊达3.1万人次,大幅降低了县域外就诊率。
同时,提升中医远程医疗能力。加快建设智慧中医医院和互联网中医医院,建成医联体信息化平台,实现与济医附院信息共享。引进中医智慧诊疗辅助HIS系统,实现与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治互联互通。开通互联网医院,实行线上问诊、线上诊疗,实现病人与名医“零距离”。
提标赋能,
全面提升中医院诊治能力
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县中医院软硬件全面升级。硬件上求突破,该院新购全套生化分析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受赠呼吸机等总价值500余万元专业设备。争取国家专项债券7000万元,建成1.84万平方米的应急服务中心1、2号楼,扩展中药制剂加工、膏方制作等业务。软件上求提升,选派60余位医疗和护理骨干前往济医附院进修、3名医师到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医疗和护理人员参与济医附院远程专业学习100余次,邀请专家开展业务及管理指导150余次,全方位提升诊治水平。
医联体建设还为医院插上智慧的翅膀,有了共享中药房。该院建设“互联网+智慧共享中药房”,投资500万元购置高质量设备40台,储备高品质药材近500种,为患者提供审方、中药调剂、送药到家等一站式服务。群众在乡镇问诊,由县中医院免费送药。自2023年7月初运营来,开出处方2.6万余张,免费邮寄配送1.3万余人次,代煎中药剂13.6万余剂。
该院还推进中医康复现代化管理。对标各市知名医院,学习先进康复现代化管理模式,购进总价值500余万元的康复机器人及辅助设备40余台,实现康复服务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选派2名医师到济医附院康复医学科进行转岗培训,选派1名护理人员参加省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并获得省康复专科护士证书。
以人为本,
实现全科化中医诊疗模式
该院开通双向转诊“直通车”,今年以来,共上转危重病人624例、下转轻症病人516例。患者在梁山即可通过医联体平台直接开具济医附院的检查、检验、住院通知单,前往济医附院可直接缴费检查或办理住院,极大优化了就诊住院流程。
为实现中医诊疗全科化,该院坚持全周期保障,形成中医治未病、中医外治、中医康复和中医护理全科化中医诊疗模式。开展中医临床路径13个,制订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7个,设立中医治疗室7个,开展中医诊疗技术11类53项,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用人次连续3年创新高。
同时,创新开展患者救助。该院筹集资金100万元,设立慈善救助基金,对进行血液透析的困难家庭患者补贴其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负担金额,全年最高补助3600元,部分患者实现“零花费”透析。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救助困难群众2784人次,发放救助金71.4万元。
本报记者 任戌盈
2023年,梁山县中医院门急诊接诊25.24万人次,较2018年同期增长170%;出院12929人次,较2018年同期增长155.7%;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由2018年的87%提升至今年的99%……这得益于该县2019年开启的中医医联体建设。近年来,梁山县坚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紧密型中医医联体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该县中医院针灸科获评省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国家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特色专科、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特色专科,脑病科获评济宁市中医药重点专科。全国二级中医院绩效考核成绩逐年提升。
联优做强,
组建多种形式医联体
梁山县中医院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济医附院”)签订《合作协议书》,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组建城市医联体,在梁山县中医院设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梁山院区”,严格按照三甲医院标准进行管理。济医附院委派36名帮扶专家常驻,参与医院科室日常管理。
同时,加强中医专科联盟建设。梁山县中医院与省立医院、省中医院、济医附院等医院组建中医专科联盟,聘请省立医院、省中医院知名中医专家定期坐诊,济医附院每周安排20余名专家坐诊。2023年,省、市级专家在该院坐诊3055人次,影像远程会诊达3.1万人次,大幅降低了县域外就诊率。
同时,提升中医远程医疗能力。加快建设智慧中医医院和互联网中医医院,建成医联体信息化平台,实现与济医附院信息共享。引进中医智慧诊疗辅助HIS系统,实现与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治互联互通。开通互联网医院,实行线上问诊、线上诊疗,实现病人与名医“零距离”。
提标赋能,
全面提升中医院诊治能力
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县中医院软硬件全面升级。硬件上求突破,该院新购全套生化分析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受赠呼吸机等总价值500余万元专业设备。争取国家专项债券7000万元,建成1.84万平方米的应急服务中心1、2号楼,扩展中药制剂加工、膏方制作等业务。软件上求提升,选派60余位医疗和护理骨干前往济医附院进修、3名医师到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医疗和护理人员参与济医附院远程专业学习100余次,邀请专家开展业务及管理指导150余次,全方位提升诊治水平。
医联体建设还为医院插上智慧的翅膀,有了共享中药房。该院建设“互联网+智慧共享中药房”,投资500万元购置高质量设备40台,储备高品质药材近500种,为患者提供审方、中药调剂、送药到家等一站式服务。群众在乡镇问诊,由县中医院免费送药。自2023年7月初运营来,开出处方2.6万余张,免费邮寄配送1.3万余人次,代煎中药剂13.6万余剂。
该院还推进中医康复现代化管理。对标各市知名医院,学习先进康复现代化管理模式,购进总价值500余万元的康复机器人及辅助设备40余台,实现康复服务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选派2名医师到济医附院康复医学科进行转岗培训,选派1名护理人员参加省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并获得省康复专科护士证书。
以人为本,
实现全科化中医诊疗模式
该院开通双向转诊“直通车”,今年以来,共上转危重病人624例、下转轻症病人516例。患者在梁山即可通过医联体平台直接开具济医附院的检查、检验、住院通知单,前往济医附院可直接缴费检查或办理住院,极大优化了就诊住院流程。
为实现中医诊疗全科化,该院坚持全周期保障,形成中医治未病、中医外治、中医康复和中医护理全科化中医诊疗模式。开展中医临床路径13个,制订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17个,设立中医治疗室7个,开展中医诊疗技术11类53项,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使用人次连续3年创新高。
同时,创新开展患者救助。该院筹集资金100万元,设立慈善救助基金,对进行血液透析的困难家庭患者补贴其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负担金额,全年最高补助3600元,部分患者实现“零花费”透析。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救助困难群众2784人次,发放救助金7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