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中德合作对双方有利,对世界有利

2024-04-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董一凡
  ●中德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巩固和发展中德关系的意义超越双边关系范畴,对亚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世界越是动荡,双方越要提升两国关系的韧性和活力,坚持中德关系的合作主基调和发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这一定位
  ●中德两国都是以实业立国,都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双方要警惕保护主义抬头,坚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合作
  4月14日至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其参访了重庆、上海等地,这是其就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外访,此访使得朔尔茨成为2024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朔尔茨此行体现了其推动德国政府延续中德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的良好传统和现实基础,以及在全球变局下稳固中德各领域合作,为中欧关系乃至全球和平与发展注入正向动力的积极意愿。
  重视对华关系是自默克尔时代以来德国的外交传统,中德高层交往对于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朔尔茨总理在中共二十大后在欧盟国家中率先来华访问,有力推动新冠疫情后中欧高层交往恢复和发展。此次访问体现出中德相互倚重、持续推动各领域合作的高度共识。
  加强中德关系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朔尔茨总理时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大国合作。中德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巩固和发展中德关系的意义超越双边关系范畴,对亚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中德合作对双方有利,对世界有利。世界越是动荡,双方越要提升两国关系的韧性和活力,坚持中德关系的合作主基调和发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这一定位。朔尔茨也表示,德方愿同中方继续加强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双边对话与合作,推进教育、文化等领域人文交流,这对德中两国以及世界都至关重要。德方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致力于维护多边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赞同对立对抗。事实上,此次中德就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达成的共识,正是双方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的具体贡献。
  中德经贸合作具备强劲的韧性和活力。中德在市场、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双方经贸合作的高度互补性,两国拥抱全球化获得发展红利的历史经验,坚定了双方经济界相互合作、加强互嵌的信心。近年来,面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德经贸合作仍表现出了强劲韧性,2023年中德贸易额达2531亿欧元,中国连续8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朔尔茨总理此次访华率领了包括西门子、拜耳、梅赛德斯-奔驰等多家德国跨国企业负责人在内的豪华商业代表团,参观了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科思创公司位于上海的创新中心,彰显了德方进一步拥抱中国市场的积极意愿。德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在华直接投资金额达创纪录的119亿欧元,同比增长4.3%,占德国对外投资比重上升至10.3%。中国德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德企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
  中德就共同支持自由开放贸易发出理性声音。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德两国都是以实业立国,都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双方要警惕保护主义抬头,坚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合作。当前,欧盟以所谓“去风险”“产能过剩”等为由,在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给中欧经贸关系带来挑战。面对此种情况,德国坚持开放自由贸易原则,不断发出理性和务实的声音。朔尔茨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德方希望在汽车市场有公平的竞争,强调竞争心态应来自对竞争力的自信而非“保护主义动机”。事实上,德国汽车行业已经与中国形成强大的共赢关系,2023年上半年,大众、奥迪、宝马、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分别占其全球销售总额的34%、34.5%、34.8%和30.7%,德国车企也利用在华全产业链成本优势构建起生产体系,借助中国汽车出口的东风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德建交也超过了半个世纪,坚持合作共赢的初心,不断在双方相互尊重、美美与共的基础上交往,为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福祉作出更大贡献,是两国关系不断取得发展的历史经验。希望双方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走稳互利共赢的正确方向。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董一凡
  ●中德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巩固和发展中德关系的意义超越双边关系范畴,对亚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世界越是动荡,双方越要提升两国关系的韧性和活力,坚持中德关系的合作主基调和发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这一定位
  ●中德两国都是以实业立国,都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双方要警惕保护主义抬头,坚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合作
  4月14日至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其参访了重庆、上海等地,这是其就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外访,此访使得朔尔茨成为2024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朔尔茨此行体现了其推动德国政府延续中德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的良好传统和现实基础,以及在全球变局下稳固中德各领域合作,为中欧关系乃至全球和平与发展注入正向动力的积极意愿。
  重视对华关系是自默克尔时代以来德国的外交传统,中德高层交往对于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朔尔茨总理在中共二十大后在欧盟国家中率先来华访问,有力推动新冠疫情后中欧高层交往恢复和发展。此次访问体现出中德相互倚重、持续推动各领域合作的高度共识。
  加强中德关系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朔尔茨总理时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大国合作。中德是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巩固和发展中德关系的意义超越双边关系范畴,对亚欧大陆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重要影响。中德合作对双方有利,对世界有利。世界越是动荡,双方越要提升两国关系的韧性和活力,坚持中德关系的合作主基调和发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这一定位。朔尔茨也表示,德方愿同中方继续加强两国关系,深化各领域双边对话与合作,推进教育、文化等领域人文交流,这对德中两国以及世界都至关重要。德方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致力于维护多边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赞同对立对抗。事实上,此次中德就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达成的共识,正是双方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的具体贡献。
  中德经贸合作具备强劲的韧性和活力。中德在市场、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双方经贸合作的高度互补性,两国拥抱全球化获得发展红利的历史经验,坚定了双方经济界相互合作、加强互嵌的信心。近年来,面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德经贸合作仍表现出了强劲韧性,2023年中德贸易额达2531亿欧元,中国连续8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朔尔茨总理此次访华率领了包括西门子、拜耳、梅赛德斯-奔驰等多家德国跨国企业负责人在内的豪华商业代表团,参观了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科思创公司位于上海的创新中心,彰显了德方进一步拥抱中国市场的积极意愿。德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德国在华直接投资金额达创纪录的119亿欧元,同比增长4.3%,占德国对外投资比重上升至10.3%。中国德国商会最新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德企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
  中德就共同支持自由开放贸易发出理性声音。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德两国都是以实业立国,都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双方要警惕保护主义抬头,坚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合作。当前,欧盟以所谓“去风险”“产能过剩”等为由,在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给中欧经贸关系带来挑战。面对此种情况,德国坚持开放自由贸易原则,不断发出理性和务实的声音。朔尔茨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德方希望在汽车市场有公平的竞争,强调竞争心态应来自对竞争力的自信而非“保护主义动机”。事实上,德国汽车行业已经与中国形成强大的共赢关系,2023年上半年,大众、奥迪、宝马、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分别占其全球销售总额的34%、34.5%、34.8%和30.7%,德国车企也利用在华全产业链成本优势构建起生产体系,借助中国汽车出口的东风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德建交也超过了半个世纪,坚持合作共赢的初心,不断在双方相互尊重、美美与共的基础上交往,为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福祉作出更大贡献,是两国关系不断取得发展的历史经验。希望双方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走稳互利共赢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