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核一号”5个供暖季累计提供清洁热量901万吉焦
温暖两市,减少原煤消耗81万吨
2024-04-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徐盛世 报道
本报海阳讯 日前,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项目——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首个供暖季圆满收官,为烟台海阳市、威海乳山市40万居民1250万平方米持续安全稳定供热127天。本供暖季供热面积和热量相当于过去四个供暖季的总和,进一步放大了核能的绿色效应,供出清洁热量445万吉焦,节约原煤消耗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二氧化硫4757吨、氮氧化物4497吨,较核能供热前,海阳、乳山两市供暖季PM2.5分别下降了16%、15%。
至此,“暖核一号”历经5个供暖季,完成了从园区级到县域级再到跨地级市“三步走”战略,充分体现了工程技术可复制、商业模式可推广、成本效益可持续,为核电大规模热电联产提供了良好范本,已带动多个核电厂跟进实施。
5个供暖季,“暖核一号”累计提供清洁热量901万吉焦,减少原煤消耗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9万吨、二氧化硫9632吨、氮氧化物9105吨。“暖核一号”在促进能源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大大节约了社会用能,供暖效果更加稳定可靠,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民众、地方政府、热力公司、长输管网公司、核电企业的多方共赢,打造了我国核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提升能源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中贡献更大力量。“暖核一号”通过大堆热电联产科技创新改变了传统核电站单一发电的模式,开创了核能综合利用新路径,形成了一系列科技成果,打造了世界最大的单台核电机组抽汽供热工程,取得授权专利和受理专利共计89件;大大提高了能源效率,所供热量的四分之三来源于回收原本排向环境的热量;环保效益突出,减硫降碳作用明显,海阳核电周边2摄氏度海洋温升面积较供热前缩减了41公顷;带动核电产业全链条深度创新,培育了核能供热全新商业模式,上下游已有数十家企业参与,正在引领我国核能发展的方向。
一路发展、一路创造。山东核电在加快推进三代核电自主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大核能综合利用研发力度,5年多的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实施科技项目22项,累计科研投入约2.6亿元,参与研究团队涵盖国内18家单位,参研人员近500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世界首次开发并采用再热调节阀自动控制高压缸排汽压力进行核能热电联产,攻克了5大技术难题,研发出6种核心装备和算法,创建了国内首套核能供热安全技术及风险管控体系……“暖核一号”在核能供热机组功率、供热范围、热电联产控制及辐射防护安全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讯员 徐盛世 报道
本报海阳讯 日前,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项目——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首个供暖季圆满收官,为烟台海阳市、威海乳山市40万居民1250万平方米持续安全稳定供热127天。本供暖季供热面积和热量相当于过去四个供暖季的总和,进一步放大了核能的绿色效应,供出清洁热量445万吉焦,节约原煤消耗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3万吨、二氧化硫4757吨、氮氧化物4497吨,较核能供热前,海阳、乳山两市供暖季PM2.5分别下降了16%、15%。
至此,“暖核一号”历经5个供暖季,完成了从园区级到县域级再到跨地级市“三步走”战略,充分体现了工程技术可复制、商业模式可推广、成本效益可持续,为核电大规模热电联产提供了良好范本,已带动多个核电厂跟进实施。
5个供暖季,“暖核一号”累计提供清洁热量901万吉焦,减少原煤消耗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9万吨、二氧化硫9632吨、氮氧化物9105吨。“暖核一号”在促进能源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大大节约了社会用能,供暖效果更加稳定可靠,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民众、地方政府、热力公司、长输管网公司、核电企业的多方共赢,打造了我国核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提升能源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在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中贡献更大力量。“暖核一号”通过大堆热电联产科技创新改变了传统核电站单一发电的模式,开创了核能综合利用新路径,形成了一系列科技成果,打造了世界最大的单台核电机组抽汽供热工程,取得授权专利和受理专利共计89件;大大提高了能源效率,所供热量的四分之三来源于回收原本排向环境的热量;环保效益突出,减硫降碳作用明显,海阳核电周边2摄氏度海洋温升面积较供热前缩减了41公顷;带动核电产业全链条深度创新,培育了核能供热全新商业模式,上下游已有数十家企业参与,正在引领我国核能发展的方向。
一路发展、一路创造。山东核电在加快推进三代核电自主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大核能综合利用研发力度,5年多的科研攻关和工程实践,实施科技项目22项,累计科研投入约2.6亿元,参与研究团队涵盖国内18家单位,参研人员近500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世界首次开发并采用再热调节阀自动控制高压缸排汽压力进行核能热电联产,攻克了5大技术难题,研发出6种核心装备和算法,创建了国内首套核能供热安全技术及风险管控体系……“暖核一号”在核能供热机组功率、供热范围、热电联产控制及辐射防护安全等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