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日本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意欲何为

2024-04-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安全研究室主任 徐永智
  3月26日,日本政府通过了内阁决议,允许未来出口与英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战斗机,且将为此修改武器出口细则。日本政府宣称,战斗机出口对象仅限于与日本缔结相关协定的国家,未来真正出售前还需经内阁批准。但这种限制无非是走个过场。
  如果将观察角度稍稍拉远,会发现此次放宽限制是近年来日本向全面允许杀伤性武器出口“小步快跑”中的一步。2022年末出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国家防卫战略》认为,“转移装备”(指武器装备出口)是“遏制单方面改变现状,创造有利的安全环境,支援受侵略和受威胁国家”的重要政策手段。日本此举意味着出口武器装备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更为明晰。在此定位下,只要出口对象能与日本的对手对抗,或能帮助日本与对手对抗,出口武器装备就不再有禁忌。因此,日本政府、自民党内都有强烈呼声,要求允许出口杀伤性武器,不再将出口装备限于“运输、扫除水雷、搜救、警戒、监视”用途。在此背景下,2023年末,日本政府已经允许出口按许可证生产的杀伤性武器,且确定向美国出口“爱国者防空导弹”。仅过了3个月,日本政府又再次允许出口联合研制的战机。可以预见,未来日本还将继续“小步快跑”,推进自研杀伤性武器出口。
  回溯2014年日本解禁武器出口后的历史会发现,近期日本政府在促进武器出口方面的手段已发生变化。2014年以来,日本曾将自研武器的当家花旦——P-1反潜机、C-2运输机、US-2水上飞机、苍龙级潜艇拿上货架,先后和约10个国家进行了近20次商谈,均无果而终。迄今为止日本唯一成功的成品武器交易是向菲律宾出口价值1亿美元的4套FPS-3雷达。这反映出日本自研大型武器的竞争力有限。近期日本政府的系列举措显然更为现实主义,意在想方设法通过打入国际军售市场达到外交目的。此次允许与英、意联合研制的战机出口很可能意在填补当前使用俄制第四代战机的国家在未来面临的战机换代需求。印度、越南等有可能成为潜在销售对象。而出口战机意味着长达数十年间与对象国通过培训、维护、升级等开展军事交流,能有效地提升进口国对出口国的安全依赖。稍早之前,日本允许出口按授权生产的“爱国者导弹”意在帮助西方维持援助乌克兰力度;放宽武器零部件出口则着眼于将本国F-15的旧发动机出售给使用同类战机的东南亚国家,意在拉拢它们选边站队;允许为除美军之外的外军装备提供维护保养,则意在深化与美国其他盟国的安全合作。
  展望未来,日本虽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武器大卖家,但有望在部分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很可能恶化周边安全环境,危害周边国家安全。在自研武器中,日本尚未拿上货架的已经寥寥无几。考虑生产成本、技术水平,恐怕制导武器是日本少数有一定竞争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日本防卫省在研发远程制导武器方面投入颇多。例如,12式地对舰导弹曾被美军称赞“性能优秀”,将于不久后服役的12式反舰导弹改进型是当前国际上少数具备隐身性能、长射程、可从多平台发射的反舰导弹之一。与此同时,日本向菲律宾等援助数十艘巡逻船舰,与美国联合创建“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IPMDA),向多个国家共享海洋活动情报。对于此类动向,应该予以高度警惕。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安全研究室主任 徐永智
  3月26日,日本政府通过了内阁决议,允许未来出口与英国、意大利联合研制的战斗机,且将为此修改武器出口细则。日本政府宣称,战斗机出口对象仅限于与日本缔结相关协定的国家,未来真正出售前还需经内阁批准。但这种限制无非是走个过场。
  如果将观察角度稍稍拉远,会发现此次放宽限制是近年来日本向全面允许杀伤性武器出口“小步快跑”中的一步。2022年末出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国家防卫战略》认为,“转移装备”(指武器装备出口)是“遏制单方面改变现状,创造有利的安全环境,支援受侵略和受威胁国家”的重要政策手段。日本此举意味着出口武器装备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更为明晰。在此定位下,只要出口对象能与日本的对手对抗,或能帮助日本与对手对抗,出口武器装备就不再有禁忌。因此,日本政府、自民党内都有强烈呼声,要求允许出口杀伤性武器,不再将出口装备限于“运输、扫除水雷、搜救、警戒、监视”用途。在此背景下,2023年末,日本政府已经允许出口按许可证生产的杀伤性武器,且确定向美国出口“爱国者防空导弹”。仅过了3个月,日本政府又再次允许出口联合研制的战机。可以预见,未来日本还将继续“小步快跑”,推进自研杀伤性武器出口。
  回溯2014年日本解禁武器出口后的历史会发现,近期日本政府在促进武器出口方面的手段已发生变化。2014年以来,日本曾将自研武器的当家花旦——P-1反潜机、C-2运输机、US-2水上飞机、苍龙级潜艇拿上货架,先后和约10个国家进行了近20次商谈,均无果而终。迄今为止日本唯一成功的成品武器交易是向菲律宾出口价值1亿美元的4套FPS-3雷达。这反映出日本自研大型武器的竞争力有限。近期日本政府的系列举措显然更为现实主义,意在想方设法通过打入国际军售市场达到外交目的。此次允许与英、意联合研制的战机出口很可能意在填补当前使用俄制第四代战机的国家在未来面临的战机换代需求。印度、越南等有可能成为潜在销售对象。而出口战机意味着长达数十年间与对象国通过培训、维护、升级等开展军事交流,能有效地提升进口国对出口国的安全依赖。稍早之前,日本允许出口按授权生产的“爱国者导弹”意在帮助西方维持援助乌克兰力度;放宽武器零部件出口则着眼于将本国F-15的旧发动机出售给使用同类战机的东南亚国家,意在拉拢它们选边站队;允许为除美军之外的外军装备提供维护保养,则意在深化与美国其他盟国的安全合作。
  展望未来,日本虽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武器大卖家,但有望在部分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很可能恶化周边安全环境,危害周边国家安全。在自研武器中,日本尚未拿上货架的已经寥寥无几。考虑生产成本、技术水平,恐怕制导武器是日本少数有一定竞争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日本防卫省在研发远程制导武器方面投入颇多。例如,12式地对舰导弹曾被美军称赞“性能优秀”,将于不久后服役的12式反舰导弹改进型是当前国际上少数具备隐身性能、长射程、可从多平台发射的反舰导弹之一。与此同时,日本向菲律宾等援助数十艘巡逻船舰,与美国联合创建“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IPMDA),向多个国家共享海洋活动情报。对于此类动向,应该予以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