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4-03-03 作者: 王臻儒 来源: 大众日报
话剧艺术的创新力
从何而来

  据人民日报,近年来,话剧演出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这说明话剧艺术广受观众的欢迎,也反映话剧舞台上一些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话剧作品赢得包括年轻观众在内的更广泛观众群体的认可。不少作品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以贴近生活的细腻视角,塑造更具个性、更加真实的话剧艺术形象。创作要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因为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就需要创造出有血有肉、更具有戏剧张力的角色。
  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借助世界经典作品进行本土化艺术创作,既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亦有助于艺术家从全球视野对自身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舞台美学侧重写意,旨在追求舞台空间兼容百态的可能。
  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话剧艺术创新带来契机。如今,科技越来越多地融入话剧艺术,成为其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之相融共生。这种融合体现在诸多方面。当科学技术成为创作者表达人物内心的手段时,话剧舞台上的艺术形象释放出更加震撼、感人的能量。科学技术为话剧艺术提供了多彩的表现手段,更在不断发展中,催生更多新的演剧可能。
  守正创新,植根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紧随时代,在创新探索中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追求、审美需求,中国话剧又在蓄力新的生长。这就是话剧艺术创新力的来源。
年轻人发觉“词穷”
是规避网络“驯化”第一步

  据羊城晚报,今年春节期间,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词穷”了。汉语博大精深,词汇丰富多彩,让国人有充分的表达选择。当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本该由人记忆和表达的词汇和句子,很多已由网络替人记忆和表达。
  今天年轻人“词穷”是被互联网逐渐驯化的结果。当网络越来越多地代替人的脑功能和手功能,并将人们的社交方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词穷”就是必然结果。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随着网络工具更加智能化,患上“词穷症”的人会越来越多,“脑懒”“手懒”的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不少年轻人已经发觉自己“词穷”,这是年轻人走出“词穷”的第一步。因为只有发现这个问题,才有望规避“词穷”,而规避的关键在于认清网络驯化的问题,尽量避免被网络驯化。这需要年轻人重新审视自己阅读、交流、生活等习惯,善用网络又不被网络驯化为语言“巨婴”。
  有关专家也建议,应对“词穷”问题,需要从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鉴赏力、提升文字基本功等角度入手,这些建议值得年轻人倾听和采纳。对于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词穷”现象,需要学校和家庭加强线下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训练,不仅要引导孩子远离不良网络流行语,也要开展一系列线下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活动。
“国潮”产品
不能有符号无内涵

  据中国旅游报,“国潮”兴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现象,靠的是厚重的文化内涵、过硬的产品质量而非“强贴标签”或凭空捏造。近年来,“国潮”之风越吹越强,但从2022年下半年起,“国潮”在消费领域的魔力逐步减弱,人们不愿意为“国潮溢价”买单。品牌贴上“国潮”标签就能大幅涨价,这种好事不太容易有了。
  当前,很多品牌只是盲目跟风,其“国潮”产品空有符号没有内涵,只不过是“网红”产品而已。在产品质量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其价格却先被哄抬起来,这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而且产品质量和销售手段频频“暴雷”,使这类“伪国潮”逐渐丧失了口碑。
  “国潮”兴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现象,靠的是厚重的文化内涵、过硬的产品质量而非“强贴标签”或凭空捏造。“伪国潮”本末倒置、名不副实,可能“红极一时”却无法长久。即使是“网红”产品,也必须强调质量,由此才能口碑飘红,否则,必将被消费者抛弃,甚至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的“国潮”市场秩序。
  借助“国潮”,很多企业开始迎合消费者的时尚需求,推出新产品,这使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变得更“潮”更有趣,甚至变身“社交符号”。然而,“国潮”并非“网红”。注重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才能使“老国潮”焕发新生,也会使“新国潮”不断涌现,进而让“国潮”发挥应有作用。
发展南方特色冰雪经济
  据经济日报,近年来,在各类冰雪运动赛事的带动下,南方地区建设了一批室内冰雪场馆,相关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春节假期,华东、华南地区室内滑雪场、冰上乐园等异常火爆。
  打造差异化游玩体验。如今,年轻人对冰雪活动有了更多休闲社交需求。他们体验各式花样玩法,热衷通过网络平台分享滑雪经历,带动形成更大消费群体。各地应立足自身独特资源,不断创新玩法,更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有条件的南方地区可用典型冰雪项目串联当地知名景区,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线路。南方地区还可因地制宜推进“冰雪+文化”等业态发展,拓展冰雪旅游新场景。
  优化服务满足游客需求。“尔滨”走红的背后,不仅有独特冰雪旅游产品作支撑,更离不开当地的精细化服务。南方各地除了加强建设冰雪运动设施外,还要细心观察消费者需求,完善相关服务配套,如提供优质服务、特色纪念品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当地的热情与魅力。对冰雪资源相对匮乏的南方地区而言,只有结合自身优势、融入地方特色,才能让游客体验到冰雪运动不一样的快乐。
        (□记者 王臻儒 整理)
话剧艺术的创新力
从何而来

  据人民日报,近年来,话剧演出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这说明话剧艺术广受观众的欢迎,也反映话剧舞台上一些可喜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话剧作品赢得包括年轻观众在内的更广泛观众群体的认可。不少作品注重当代的民族化表达,以贴近生活的细腻视角,塑造更具个性、更加真实的话剧艺术形象。创作要充分考虑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因为要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就需要创造出有血有肉、更具有戏剧张力的角色。
  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借助世界经典作品进行本土化艺术创作,既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亦有助于艺术家从全球视野对自身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舞台美学侧重写意,旨在追求舞台空间兼容百态的可能。
  科学技术蓬勃发展为话剧艺术创新带来契机。如今,科技越来越多地融入话剧艺术,成为其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之相融共生。这种融合体现在诸多方面。当科学技术成为创作者表达人物内心的手段时,话剧舞台上的艺术形象释放出更加震撼、感人的能量。科学技术为话剧艺术提供了多彩的表现手段,更在不断发展中,催生更多新的演剧可能。
  守正创新,植根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紧随时代,在创新探索中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追求、审美需求,中国话剧又在蓄力新的生长。这就是话剧艺术创新力的来源。
年轻人发觉“词穷”
是规避网络“驯化”第一步

  据羊城晚报,今年春节期间,不少年轻人觉得自己“词穷”了。汉语博大精深,词汇丰富多彩,让国人有充分的表达选择。当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本该由人记忆和表达的词汇和句子,很多已由网络替人记忆和表达。
  今天年轻人“词穷”是被互联网逐渐驯化的结果。当网络越来越多地代替人的脑功能和手功能,并将人们的社交方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词穷”就是必然结果。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随着网络工具更加智能化,患上“词穷症”的人会越来越多,“脑懒”“手懒”的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不少年轻人已经发觉自己“词穷”,这是年轻人走出“词穷”的第一步。因为只有发现这个问题,才有望规避“词穷”,而规避的关键在于认清网络驯化的问题,尽量避免被网络驯化。这需要年轻人重新审视自己阅读、交流、生活等习惯,善用网络又不被网络驯化为语言“巨婴”。
  有关专家也建议,应对“词穷”问题,需要从丰富文化积累、提高文化鉴赏力、提升文字基本功等角度入手,这些建议值得年轻人倾听和采纳。对于中小学生中存在的“词穷”现象,需要学校和家庭加强线下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训练,不仅要引导孩子远离不良网络流行语,也要开展一系列线下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活动。
“国潮”产品
不能有符号无内涵

  据中国旅游报,“国潮”兴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现象,靠的是厚重的文化内涵、过硬的产品质量而非“强贴标签”或凭空捏造。近年来,“国潮”之风越吹越强,但从2022年下半年起,“国潮”在消费领域的魔力逐步减弱,人们不愿意为“国潮溢价”买单。品牌贴上“国潮”标签就能大幅涨价,这种好事不太容易有了。
  当前,很多品牌只是盲目跟风,其“国潮”产品空有符号没有内涵,只不过是“网红”产品而已。在产品质量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其价格却先被哄抬起来,这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而且产品质量和销售手段频频“暴雷”,使这类“伪国潮”逐渐丧失了口碑。
  “国潮”兴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现象,靠的是厚重的文化内涵、过硬的产品质量而非“强贴标签”或凭空捏造。“伪国潮”本末倒置、名不副实,可能“红极一时”却无法长久。即使是“网红”产品,也必须强调质量,由此才能口碑飘红,否则,必将被消费者抛弃,甚至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的“国潮”市场秩序。
  借助“国潮”,很多企业开始迎合消费者的时尚需求,推出新产品,这使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变得更“潮”更有趣,甚至变身“社交符号”。然而,“国潮”并非“网红”。注重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才能使“老国潮”焕发新生,也会使“新国潮”不断涌现,进而让“国潮”发挥应有作用。
发展南方特色冰雪经济
  据经济日报,近年来,在各类冰雪运动赛事的带动下,南方地区建设了一批室内冰雪场馆,相关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春节假期,华东、华南地区室内滑雪场、冰上乐园等异常火爆。
  打造差异化游玩体验。如今,年轻人对冰雪活动有了更多休闲社交需求。他们体验各式花样玩法,热衷通过网络平台分享滑雪经历,带动形成更大消费群体。各地应立足自身独特资源,不断创新玩法,更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有条件的南方地区可用典型冰雪项目串联当地知名景区,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线路。南方地区还可因地制宜推进“冰雪+文化”等业态发展,拓展冰雪旅游新场景。
  优化服务满足游客需求。“尔滨”走红的背后,不仅有独特冰雪旅游产品作支撑,更离不开当地的精细化服务。南方各地除了加强建设冰雪运动设施外,还要细心观察消费者需求,完善相关服务配套,如提供优质服务、特色纪念品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当地的热情与魅力。对冰雪资源相对匮乏的南方地区而言,只有结合自身优势、融入地方特色,才能让游客体验到冰雪运动不一样的快乐。
        (□记者 王臻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