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当高适遇到“文生视频”

2024-02-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逄春阶

  在2月17日(正月初八)这个充满神奇和创意的晚上,我踏入了济南的藉书园书店,被一场名为“《芝镇说》中的年俗”的直播邀约。环顾四周,我被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墨画吸引,正想探究作者是谁,书店主理人刘国胜却来了个惊喜爆料:“这幅作品,其实是我用那个神奇的AI画笔Midjourney(俗称MJ)搞出来的。”这个年轻人莞尔一笑,继续说:“别急,还有更牛的玩意儿呢,听说过‘文生视频’吗?”我一头雾水,摇了摇头。
  还没来得及深究什么是“文生视频”,2月26日晚上,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中国首部AI动画大作《千秋诗颂》在电视上播出。只用了短短7分钟,这部动画就用活泼生动的方式讲述了唐代诗人高适与好友董大(董庭兰)的故事,让我不由得感叹:AI技术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孙悟空,变化无穷,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文生视频,原来是把文字变视频的黑科技。刘国胜兴奋地给我科普:想象一下,只需一段描述,比如发出“在东京街头,一名时髦女士穿梭在充满温暖霓虹灯光和动感城市标志的街道上”指令,就能生成一段包含多镜头的高清视频,包括从街景切入对女士脸部表情的特写,连雨后街道上霓虹灯的倒影都仿佛触手可及。这项技术的逼真度让人叹为观止。据悉,Sora账号很快就可以向普通用户开放注册。
  想象一下,唐代诗人高适去世1259年后,竟然能在AI的世界里重获新生。他与挚友的离别,以及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文生视频演绎得淋漓尽致。
  《千秋诗颂》的动画采用水彩风格,不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还把唐代的生活细节一一展现出来。节目应用了大型语言模型和视频生成技术,使得AI能够自动生成具有一定逻辑性和艺术性的剧本,并最终转化为视频内容。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这不仅是一次创新尝试,更是对传统影视行业的一次颠覆。
  节目的幕后英雄,上海领军科学家林达华告诉我们,这次的成功是科学家和艺术家跨界合作的结果,打破了技术与艺术的界限。虽然我们的技术还在追赶,但在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媒体创作上,我们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视频制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前需要8个月的动画制作,现在只需4个月,可见未来的可能性无限。
  《千秋诗颂》推出的6集动画,聚焦国家统编语文教材诗词。我看到预告,下一步会围绕骆宾王、李白、孟浩然、杜甫等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诗词创作的故事展开。我想,这样的文生视频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还承担了文化教育的功能,尤其对年轻观众而言,它以新颖直观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让年轻受众体会中华诗词,字字珠玑,揽尽宇宙山川的神来之笔。
  看着这些令人兴奋的新技术,我瞪大了眼睛。我隐隐感觉自己是不是快要失业了?我有很强的危机感。
  大家猜一猜,这篇文章,是不是也融合了一点儿AI的元素呢?“心想事成”不是祝福语,已经是事实。
  □ 逄春阶

  在2月17日(正月初八)这个充满神奇和创意的晚上,我踏入了济南的藉书园书店,被一场名为“《芝镇说》中的年俗”的直播邀约。环顾四周,我被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墨画吸引,正想探究作者是谁,书店主理人刘国胜却来了个惊喜爆料:“这幅作品,其实是我用那个神奇的AI画笔Midjourney(俗称MJ)搞出来的。”这个年轻人莞尔一笑,继续说:“别急,还有更牛的玩意儿呢,听说过‘文生视频’吗?”我一头雾水,摇了摇头。
  还没来得及深究什么是“文生视频”,2月26日晚上,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中国首部AI动画大作《千秋诗颂》在电视上播出。只用了短短7分钟,这部动画就用活泼生动的方式讲述了唐代诗人高适与好友董大(董庭兰)的故事,让我不由得感叹:AI技术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孙悟空,变化无穷,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文生视频,原来是把文字变视频的黑科技。刘国胜兴奋地给我科普:想象一下,只需一段描述,比如发出“在东京街头,一名时髦女士穿梭在充满温暖霓虹灯光和动感城市标志的街道上”指令,就能生成一段包含多镜头的高清视频,包括从街景切入对女士脸部表情的特写,连雨后街道上霓虹灯的倒影都仿佛触手可及。这项技术的逼真度让人叹为观止。据悉,Sora账号很快就可以向普通用户开放注册。
  想象一下,唐代诗人高适去世1259年后,竟然能在AI的世界里重获新生。他与挚友的离别,以及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文生视频演绎得淋漓尽致。
  《千秋诗颂》的动画采用水彩风格,不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还把唐代的生活细节一一展现出来。节目应用了大型语言模型和视频生成技术,使得AI能够自动生成具有一定逻辑性和艺术性的剧本,并最终转化为视频内容。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这不仅是一次创新尝试,更是对传统影视行业的一次颠覆。
  节目的幕后英雄,上海领军科学家林达华告诉我们,这次的成功是科学家和艺术家跨界合作的结果,打破了技术与艺术的界限。虽然我们的技术还在追赶,但在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媒体创作上,我们已经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视频制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前需要8个月的动画制作,现在只需4个月,可见未来的可能性无限。
  《千秋诗颂》推出的6集动画,聚焦国家统编语文教材诗词。我看到预告,下一步会围绕骆宾王、李白、孟浩然、杜甫等诗人的人生经历与诗词创作的故事展开。我想,这样的文生视频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还承担了文化教育的功能,尤其对年轻观众而言,它以新颖直观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让年轻受众体会中华诗词,字字珠玑,揽尽宇宙山川的神来之笔。
  看着这些令人兴奋的新技术,我瞪大了眼睛。我隐隐感觉自己是不是快要失业了?我有很强的危机感。
  大家猜一猜,这篇文章,是不是也融合了一点儿AI的元素呢?“心想事成”不是祝福语,已经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