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加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
2024-0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2024年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的一年,济宁制造强市积厚成势,“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突破4000亿元、增长10%。新的一年,济宁将加力推进制造强市,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做强产业链条、做优企业雁阵、做实招商引资、做活园区经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3年,济宁市接续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深化“干部助企攀登”,智能机械装备集群入选首批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邹城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1099个、完成投资900亿元,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351家,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600亿元、增长20%。
2024年,济宁将聚焦19条核心产业链,“一链一策”实施高质量发展计划,市级领导担任“链长”,“链主”企业、市级专班主任担任“副链长”,建立高规格产业发展智库,绘制产业链“一图三清单”,突出抓好416个补链、强链、延链项目。
具体来看,济宁将提质扩能高端装备产业,大力发展矿用装备、农机装备、应急装备等产业;编制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实施链条跃升、技术攻关、数字转型、应用拓展“四大行动”。聚力突破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力招引上下游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做精做细高端化工产业,提档延链稀土和碳材料产业,持续壮大医药产业,推动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超前布局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技术、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围绕做优企业雁阵,济宁将把技改作为强企“总引擎”,启动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三年技改全覆盖。加大设备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支持力度,持续深化助企攀登,实施“链主”企业扩规计划,扩量提质高成长性企业,扎实开展“五经普”工作,持续培育“种子”“幼苗”“准四上”企业,同时,支持科技服务、创意设计等行业加快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济宁还将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以产业链招商为主攻方向,建立头部企业、产业链目标企业“两张清单”,高规格办好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3场招商推介会。加强与商协会对接交流,推动异地济宁商会建设发展,激励更多济宁籍企业家、高端人才回乡投资创业。用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新加坡山东周等重大平台,开展跨国公司“敲门行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狠抓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建成投产率,对落地50亿元以上项目重点激励。
2024年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的一年,济宁制造强市积厚成势,“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突破4000亿元、增长10%。新的一年,济宁将加力推进制造强市,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做强产业链条、做优企业雁阵、做实招商引资、做活园区经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3年,济宁市接续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深化“干部助企攀登”,智能机械装备集群入选首批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邹城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新上和技改项目1099个、完成投资900亿元,新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351家,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600亿元、增长20%。
2024年,济宁将聚焦19条核心产业链,“一链一策”实施高质量发展计划,市级领导担任“链长”,“链主”企业、市级专班主任担任“副链长”,建立高规格产业发展智库,绘制产业链“一图三清单”,突出抓好416个补链、强链、延链项目。
具体来看,济宁将提质扩能高端装备产业,大力发展矿用装备、农机装备、应急装备等产业;编制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实施链条跃升、技术攻关、数字转型、应用拓展“四大行动”。聚力突破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力招引上下游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做精做细高端化工产业,提档延链稀土和碳材料产业,持续壮大医药产业,推动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超前布局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技术、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围绕做优企业雁阵,济宁将把技改作为强企“总引擎”,启动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三年技改全覆盖。加大设备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支持力度,持续深化助企攀登,实施“链主”企业扩规计划,扩量提质高成长性企业,扎实开展“五经普”工作,持续培育“种子”“幼苗”“准四上”企业,同时,支持科技服务、创意设计等行业加快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济宁还将深化“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以产业链招商为主攻方向,建立头部企业、产业链目标企业“两张清单”,高规格办好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3场招商推介会。加强与商协会对接交流,推动异地济宁商会建设发展,激励更多济宁籍企业家、高端人才回乡投资创业。用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新加坡山东周等重大平台,开展跨国公司“敲门行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狠抓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建成投产率,对落地50亿元以上项目重点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