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2024-01-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赵玉来
推进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探索初高中拔尖人才贯通式培养机制,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实践能力,着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高校输送更加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做好优秀生的选苗育苗、因材施教、精准培养,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显得尤为重要。
优秀生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县域高中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随着新高考政策的落地实施,部分县域高中因受地域、师资、硬件设施、学生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储备等不利因素的限制,教育教学质量存在下滑趋势。
首先是教育资源匮乏。县域高中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体学历层次、学识水平、教学理念、教学经历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高水平的竞赛强基等贯通式培训机会少。其次是学生自身素质亟待提高。县域高中优秀生生源少,学生知识面较窄,接触高阶思维的锻炼少,在学科特长培训、综合素质培养、高端营训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严重短缺。再就是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县域高中多数家长教育理念滞后,不注重从小向孩子灌输勇攀高峰的人生理念,存在“差不多就行”的心理。
县域高中该如何在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困局,抢占高考主动权,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飞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新高考模式下县域高中培优路径。
意识培养奠基础
优秀生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有意识才能有目标,有目标才能有动力,目标对于优秀生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学生要有远大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勇气。另外教学质量直接决定高考成绩的高低,教师要时刻有紧迫感、责任感,要有攻坚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以优质高效促成绩提升。同时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意识,学生智力、基础差异不大,成绩的好坏在于是否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奋斗精神。
教学措施求高效
针对学科特点,找准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进一步优化课堂模式。以“三基问题课堂”为基本模式,以“教、学、评”为着力点,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多给优秀生创设切磋交流的机会,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积极引导优秀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优秀生高效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超前感知能力以及梳理归纳能力,让学生独立进行专题衔接学习,打通学段之间的壁垒。优秀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按正常教学进度,优秀生往往“吃不饱”,必须优化学习方式,划分学习小组,由组长带领主动学习,让优秀生不仅“吃得好”,而且“吃得饱”。
课后辅导保成效
通过谈心助学,激发内驱动力。内驱动力是学生奋进的力量源泉,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沟通,激发内在动力,让优秀生有强烈的奋发向上的愿望。县域高中学生底子薄弱、优秀生群体少、各种高阶培训接触也少,师生唯有发扬“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的奋斗精神,努力拼搏、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冲上去。及时进行阶段性查缺补漏,强化课外培训拓展提升。对于优秀生来说,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更为重要,策略决定成败,以模拟训练为切入点,以错题为线索,以考点为核心,进行专题训练、专项突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借助外力夯实基础、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定向突破。坚持“错题回炉”,将平时检测中出错频率比较高的题目,及时收集整理,有针对性地“回炉”,改编、纵深、对比练习,真正做到“题不二错”,对每次考试进行复盘,及时整改亟待解决的问题,错题就是最大的增分点和突破口。
强化细节破瓶颈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改进和提升。非智力因素在考试中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励志主题教育,培养优秀生阳光坚韧的良好心态,提升思想境界,铸就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学生就会充满力量,敢于迎接挑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学生加强调适应试技巧与心理素质的锻炼,科学的应试技巧对高分的取得有很大帮助,要着力培养学生“多拿一分”的意识,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错误屡犯的问题,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学会分配答题时间,提高做题速度、做到书写规范。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组织学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练和户外活动,看励志视频、听励志歌曲,增强信心、稳定状态,克服焦虑、畏惧心理,坦然面对每一次挑战,安心安全高效备考。
家校共育助突破
优秀生的培养,固然与自身基础、素质、能力和后期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更离不开家长的鼎力支持。与家长要多沟通,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优势,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携手同行、互相配合、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优秀生重在思路、成在过程、赢在坚持。县域高中培养拔尖人才,任重而道远。基础年级应尽早确立优秀生培养对象,组建创新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堂教学,强调拔尖学生资料的个性化使用,重视高考政策的深入研究;高二作为起承转合的年级,建立优秀生个人跟踪管理档案,制定明确具体的辅导措施;高三需要系统筹划,寻突破,重提升,注重优秀生类型的认定和辅导老师的配套跟进,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备课组与级部、级部与处室通力协作,聚焦高效课堂,细化落实各个环节。“抓紧一切时间,集中一切精力,排除一切干扰,挖掘一切潜能”,培强做大底盘,全面提振士气,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拔尖人才,让高考质量“一年更比一年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
推进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探索初高中拔尖人才贯通式培养机制,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实践能力,着重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高校输送更加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做好优秀生的选苗育苗、因材施教、精准培养,让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显得尤为重要。
优秀生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县域高中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随着新高考政策的落地实施,部分县域高中因受地域、师资、硬件设施、学生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储备等不利因素的限制,教育教学质量存在下滑趋势。
首先是教育资源匮乏。县域高中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体学历层次、学识水平、教学理念、教学经历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高水平的竞赛强基等贯通式培训机会少。其次是学生自身素质亟待提高。县域高中优秀生生源少,学生知识面较窄,接触高阶思维的锻炼少,在学科特长培训、综合素质培养、高端营训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严重短缺。再就是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县域高中多数家长教育理念滞后,不注重从小向孩子灌输勇攀高峰的人生理念,存在“差不多就行”的心理。
县域高中该如何在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困局,抢占高考主动权,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飞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新高考模式下县域高中培优路径。
意识培养奠基础
优秀生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有意识才能有目标,有目标才能有动力,目标对于优秀生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学生要有远大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勇气。另外教学质量直接决定高考成绩的高低,教师要时刻有紧迫感、责任感,要有攻坚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以优质高效促成绩提升。同时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意识,学生智力、基础差异不大,成绩的好坏在于是否有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奋斗精神。
教学措施求高效
针对学科特点,找准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进一步优化课堂模式。以“三基问题课堂”为基本模式,以“教、学、评”为着力点,注重课堂效率的提升,多给优秀生创设切磋交流的机会,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积极引导优秀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优秀生高效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超前感知能力以及梳理归纳能力,让学生独立进行专题衔接学习,打通学段之间的壁垒。优秀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按正常教学进度,优秀生往往“吃不饱”,必须优化学习方式,划分学习小组,由组长带领主动学习,让优秀生不仅“吃得好”,而且“吃得饱”。
课后辅导保成效
通过谈心助学,激发内驱动力。内驱动力是学生奋进的力量源泉,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交流沟通,激发内在动力,让优秀生有强烈的奋发向上的愿望。县域高中学生底子薄弱、优秀生群体少、各种高阶培训接触也少,师生唯有发扬“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的奋斗精神,努力拼搏、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冲上去。及时进行阶段性查缺补漏,强化课外培训拓展提升。对于优秀生来说,方法、思维、心理、应试能力更为重要,策略决定成败,以模拟训练为切入点,以错题为线索,以考点为核心,进行专题训练、专项突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借助外力夯实基础、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定向突破。坚持“错题回炉”,将平时检测中出错频率比较高的题目,及时收集整理,有针对性地“回炉”,改编、纵深、对比练习,真正做到“题不二错”,对每次考试进行复盘,及时整改亟待解决的问题,错题就是最大的增分点和突破口。
强化细节破瓶颈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改进和提升。非智力因素在考试中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励志主题教育,培养优秀生阳光坚韧的良好心态,提升思想境界,铸就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学生就会充满力量,敢于迎接挑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学生加强调适应试技巧与心理素质的锻炼,科学的应试技巧对高分的取得有很大帮助,要着力培养学生“多拿一分”的意识,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错误屡犯的问题,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学会分配答题时间,提高做题速度、做到书写规范。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组织学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练和户外活动,看励志视频、听励志歌曲,增强信心、稳定状态,克服焦虑、畏惧心理,坦然面对每一次挑战,安心安全高效备考。
家校共育助突破
优秀生的培养,固然与自身基础、素质、能力和后期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更离不开家长的鼎力支持。与家长要多沟通,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形成家校共育优势,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疏通家校共育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取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携手同行、互相配合、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优秀生重在思路、成在过程、赢在坚持。县域高中培养拔尖人才,任重而道远。基础年级应尽早确立优秀生培养对象,组建创新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堂教学,强调拔尖学生资料的个性化使用,重视高考政策的深入研究;高二作为起承转合的年级,建立优秀生个人跟踪管理档案,制定明确具体的辅导措施;高三需要系统筹划,寻突破,重提升,注重优秀生类型的认定和辅导老师的配套跟进,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备课组与级部、级部与处室通力协作,聚焦高效课堂,细化落实各个环节。“抓紧一切时间,集中一切精力,排除一切干扰,挖掘一切潜能”,培强做大底盘,全面提振士气,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拔尖人才,让高考质量“一年更比一年好”。
(作者单位: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