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重点实施九大行动

市中区: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二次创业”

2024-01-18 作者: 刘飞跃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飞跃

  1月17日,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市中区将2024年确定为“深化提升年”,以活力品质强区建设为目标,以新型城市化为主线,深入实施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三大战略,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二次创业”。2024年,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市中区将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实施产业提升行动,以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引领,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现代金融、数字经济、能源互联、都市工业、文化商贸五大产业,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增金融、类金融机构6家、专精特新、瞪羚企业20家,集聚能源互联相关企业超240家。新引进落户招商项目200个以上,净增“四上”企业110家。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建立分类培育、梯次发展、动态管理的企业培育体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在库企业达到450家以上。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产业加速器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持续深化企业与驻区高校院所技术合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亿元。
  实施消费升级行动,探索打造数字人民币消费集聚区,启动实施原八一银座B馆项目建设,优化经四路品质金街等街区商贸品质,提升新世界商城、英雄山文化休闲商业街区业态质量。加速推进山东数贸全球离岸基地建设,新增外贸实绩企业70家。
  实施项目深化行动,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不断完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策划储备项目总量达500个。统筹抓好122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总投资142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3亿元,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实施朱家庄、尹家堂等片区城市更新,统筹推进文庄片区开发建设。稳妥推进大涧沟、西红庙南红庙城中村改造,加快推动后魏华庄、山凹安置基地等5800套安置房交付。新建污水管道64公里、雨水管道98公里,改造提升文庄东路、兴仲路等市政道路47条,启动建设骏德路、汝贤街等道路6条,竣工交付党东路、魏家路等道路15条。
  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对55个村庄生活用水水源、河道、管网实施水质检测,对玉符河沿线10个村庄实施连片改造,完成24个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提升城镇边界外35个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养护“四好农村路”198公里。
  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机制,打造全市首家“生态银行”。加快石崮村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争创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
  实施社会治理行动,持续深化区、街、社区(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优化社区工作力量。不断强化机关办公“一网协同”,加快“山东通”推广应用,力争上网运行机关事项突破450项。探索实施全域视频管理工程,加快推进数字平安、数字法治、数字乡村和智慧社区建设。
  实施民生服务行动,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114元,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350套。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8处,创新实施“科技赋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65亿元为84所中小学打造面向未来、省市领先的智慧教育工程。
  □ 本报记者 刘飞跃

  1月17日,济南市市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市中区将2024年确定为“深化提升年”,以活力品质强区建设为目标,以新型城市化为主线,深入实施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三大战略,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二次创业”。2024年,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市中区将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实施产业提升行动,以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引领,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现代金融、数字经济、能源互联、都市工业、文化商贸五大产业,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增金融、类金融机构6家、专精特新、瞪羚企业20家,集聚能源互联相关企业超240家。新引进落户招商项目200个以上,净增“四上”企业110家。
  实施科技创新行动,建立分类培育、梯次发展、动态管理的企业培育体系,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在库企业达到450家以上。打造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产业加速器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持续深化企业与驻区高校院所技术合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亿元。
  实施消费升级行动,探索打造数字人民币消费集聚区,启动实施原八一银座B馆项目建设,优化经四路品质金街等街区商贸品质,提升新世界商城、英雄山文化休闲商业街区业态质量。加速推进山东数贸全球离岸基地建设,新增外贸实绩企业70家。
  实施项目深化行动,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不断完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策划储备项目总量达500个。统筹抓好122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总投资142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3亿元,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启动实施朱家庄、尹家堂等片区城市更新,统筹推进文庄片区开发建设。稳妥推进大涧沟、西红庙南红庙城中村改造,加快推动后魏华庄、山凹安置基地等5800套安置房交付。新建污水管道64公里、雨水管道98公里,改造提升文庄东路、兴仲路等市政道路47条,启动建设骏德路、汝贤街等道路6条,竣工交付党东路、魏家路等道路15条。
  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对55个村庄生活用水水源、河道、管网实施水质检测,对玉符河沿线10个村庄实施连片改造,完成24个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提升城镇边界外35个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养护“四好农村路”198公里。
  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机制,打造全市首家“生态银行”。加快石崮村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争创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县。
  实施社会治理行动,持续深化区、街、社区(村)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优化社区工作力量。不断强化机关办公“一网协同”,加快“山东通”推广应用,力争上网运行机关事项突破450项。探索实施全域视频管理工程,加快推进数字平安、数字法治、数字乡村和智慧社区建设。
  实施民生服务行动,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114元,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350套。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8处,创新实施“科技赋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资2.65亿元为84所中小学打造面向未来、省市领先的智慧教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