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引体向上进阶式教学解析

2024-01-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胡倩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体向上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之一,但很多大学生进入不合格的队列。据官方网站公布调查结果:男生上肢力量十分欠缺,引体向上不及格比例超过95%,超过1/3的男生连1个引体向上都无法完成。核心素养下大学生引体向上教学需要采用进阶式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生引体向上
不达标的原因

  据调研,目前大学生引体向上测试成绩不达标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学校未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体测不重视;二是在引体向上教学中,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和消极态度,不愿意主动参与,仅仅借助跳跃的力量完成一次引体向上,无法完成第二次引体向上;三是在引体向上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引体向上教学质量和水平得不到实质性提升。
核心素养下大学生引体向上
进阶式教学分析

  (一)提出“四个”坚持
  1.坚持传承运动精神
  引体向上从本质上说可以较好挖掘人的潜能,磨炼大学生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品质。在引体向上课堂教学中,大学生要配合老师的教学方法,按照动作技术要领,刻苦练习,善于总结,虚心请教,完善自我。
  2.坚持摒弃不良习惯
  许多大学生在体育课上对引体向上持消极态度,练习积极性不高,不认真听讲,课外也不加强练习。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需要端正学习态度,改掉不良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引体向上教学中,教师采用进阶式教学方法,大学生要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保证动作质量,因为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
  3.坚持借鉴优秀学习方法
  如大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引体向上动作要领,可让学生跟随教师逐步领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然后学生自主轮流练习。练习中遇到问题,应及时请教老师与同学,相互讨论,探寻技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坚持完善教学理念
  大学生引体向上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掌握好动作技术要领,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课堂上不仅学生练习,教师也是主力军。教师只有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完整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明白引体向上的精髓。在进阶式教学中,教师要务实教学,攻坚克难,借鉴标杆院校的成功做法,学习他们的管理与教学经验,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按体重“等级”进行练习
  1.肥胖生采取“减负引体”练习
  肥胖生由于背部与手臂肌群力量差,再加上身体脂肪较多体重较大,造成相对力量薄弱。在做引体向上时,相对于正常体重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必须依靠上肢力量克服自身体重,采取“减负引体”的练习方式,进行低强度的水平引体向上锻炼,促使拉力肌群发力,养成倒三角身材。由于肥胖生体重较普通学生重,练习时需要一个较低的单杠,与髋部同高即可。双手与肩同宽抓住杠子,身体位于杠下,从头到脚保持一条直线。若肥胖生采取正常生的练习方法,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还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随着肥胖生逐步克服自身体重,可由“减负引体”练习过渡到正常引体向上标准动作练习。
  2.正常生采取“反屈引体”练习
  大学生处于青春中后期,是一个人身体形态发育的成熟期,也是力量增长阶段。力量练习不仅对大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大学生引体向上运动技能有极大的帮助。由于引体向上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学生技术动作难以达到标准,容易失去练习兴趣,力量素质也就随之降低。但大学生要想在体质健康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就要通过交换练习和专门练习来改变训练中一些不利的局面。
  3.偏瘦生采取“助力引体”练习
  “助力引体”练习,可以使用助力带或健身器械提供一定的辅助力量,帮助完成引体向上动作。上肢肌肉力量对于完成引体向上技术动作至关重要,相对体弱的偏瘦生不足以达到锻炼标准,这类学生需要有效利屈肌群的肌肉反射来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随着上肢力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辅助力量的使用,尽量使学生发挥出自身最大力量。
提升大学生引体向上
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以动作要领为主导
  大学生在做引体向上时,一是起跳时双手握住杆子,与肩同宽,深吸气并收紧腹部;二是开始做引体向上之前,要收缩肩胛骨做动作,肘关节拉向地面,头部保持正直,维持身体平衡,做第二次引体向上时,要一气呵成形成震浪;三是先把身体放下来,伸直手臂,屈髋腿稍在体前,直到手臂伸直,小腿稍后摆至展体。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
  大学生引体向上,很难做到课下自主练习,老师需要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加强身体素质练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将引体向上技术融入教学中,每节课安排10—15分钟,训练内容为夹臂俯卧撑、单边起练习、仰卧起坐组合练习、俯卧背肌组合练习、直臂悬垂平梯移行、屈臂悬垂、肩胛骨引体及反握悬垂臂屈伸等。
  (三)以全员运动为烘托
  全员运动就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其中的乐趣。为了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组织全员参与的运动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锻炼的环境,同时使测试更加规范。将国家体质健康监测项目作为全员运动会项目,给学生提供比拼的机会,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之情。
  (四)采取差异性教学评价
  由于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运动技能、体能水平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引体向上教学中要采用差异性教学评价方式。一是引体向上做5—10次之间的大学生,注重个人技术动作、协调用力,提醒学生动作不规范,注意分配好体力。另外,引体向上做10次以上的大学生,教授学生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引体向上教学中利用微视频、幻灯片等向学生展示引体向上技术动作,让大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到用力部位。
  (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胡倩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引体向上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必测项目之一,但很多大学生进入不合格的队列。据官方网站公布调查结果:男生上肢力量十分欠缺,引体向上不及格比例超过95%,超过1/3的男生连1个引体向上都无法完成。核心素养下大学生引体向上教学需要采用进阶式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生引体向上
不达标的原因

  据调研,目前大学生引体向上测试成绩不达标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学校未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体测不重视;二是在引体向上教学中,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和消极态度,不愿意主动参与,仅仅借助跳跃的力量完成一次引体向上,无法完成第二次引体向上;三是在引体向上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引体向上教学质量和水平得不到实质性提升。
核心素养下大学生引体向上
进阶式教学分析

  (一)提出“四个”坚持
  1.坚持传承运动精神
  引体向上从本质上说可以较好挖掘人的潜能,磨炼大学生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品质。在引体向上课堂教学中,大学生要配合老师的教学方法,按照动作技术要领,刻苦练习,善于总结,虚心请教,完善自我。
  2.坚持摒弃不良习惯
  许多大学生在体育课上对引体向上持消极态度,练习积极性不高,不认真听讲,课外也不加强练习。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需要端正学习态度,改掉不良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引体向上教学中,教师采用进阶式教学方法,大学生要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保证动作质量,因为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
  3.坚持借鉴优秀学习方法
  如大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引体向上动作要领,可让学生跟随教师逐步领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然后学生自主轮流练习。练习中遇到问题,应及时请教老师与同学,相互讨论,探寻技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坚持完善教学理念
  大学生引体向上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掌握好动作技术要领,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课堂上不仅学生练习,教师也是主力军。教师只有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完整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明白引体向上的精髓。在进阶式教学中,教师要务实教学,攻坚克难,借鉴标杆院校的成功做法,学习他们的管理与教学经验,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按体重“等级”进行练习
  1.肥胖生采取“减负引体”练习
  肥胖生由于背部与手臂肌群力量差,再加上身体脂肪较多体重较大,造成相对力量薄弱。在做引体向上时,相对于正常体重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必须依靠上肢力量克服自身体重,采取“减负引体”的练习方式,进行低强度的水平引体向上锻炼,促使拉力肌群发力,养成倒三角身材。由于肥胖生体重较普通学生重,练习时需要一个较低的单杠,与髋部同高即可。双手与肩同宽抓住杠子,身体位于杠下,从头到脚保持一条直线。若肥胖生采取正常生的练习方法,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还会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随着肥胖生逐步克服自身体重,可由“减负引体”练习过渡到正常引体向上标准动作练习。
  2.正常生采取“反屈引体”练习
  大学生处于青春中后期,是一个人身体形态发育的成熟期,也是力量增长阶段。力量练习不仅对大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大学生引体向上运动技能有极大的帮助。由于引体向上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学生技术动作难以达到标准,容易失去练习兴趣,力量素质也就随之降低。但大学生要想在体质健康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就要通过交换练习和专门练习来改变训练中一些不利的局面。
  3.偏瘦生采取“助力引体”练习
  “助力引体”练习,可以使用助力带或健身器械提供一定的辅助力量,帮助完成引体向上动作。上肢肌肉力量对于完成引体向上技术动作至关重要,相对体弱的偏瘦生不足以达到锻炼标准,这类学生需要有效利屈肌群的肌肉反射来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随着上肢力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辅助力量的使用,尽量使学生发挥出自身最大力量。
提升大学生引体向上
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以动作要领为主导
  大学生在做引体向上时,一是起跳时双手握住杆子,与肩同宽,深吸气并收紧腹部;二是开始做引体向上之前,要收缩肩胛骨做动作,肘关节拉向地面,头部保持正直,维持身体平衡,做第二次引体向上时,要一气呵成形成震浪;三是先把身体放下来,伸直手臂,屈髋腿稍在体前,直到手臂伸直,小腿稍后摆至展体。
  (二)以课堂教学为阵地
  大学生引体向上,很难做到课下自主练习,老师需要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加强身体素质练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将引体向上技术融入教学中,每节课安排10—15分钟,训练内容为夹臂俯卧撑、单边起练习、仰卧起坐组合练习、俯卧背肌组合练习、直臂悬垂平梯移行、屈臂悬垂、肩胛骨引体及反握悬垂臂屈伸等。
  (三)以全员运动为烘托
  全员运动就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其中的乐趣。为了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组织全员参与的运动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竞争锻炼的环境,同时使测试更加规范。将国家体质健康监测项目作为全员运动会项目,给学生提供比拼的机会,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之情。
  (四)采取差异性教学评价
  由于大学生在身体形态、运动技能、体能水平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引体向上教学中要采用差异性教学评价方式。一是引体向上做5—10次之间的大学生,注重个人技术动作、协调用力,提醒学生动作不规范,注意分配好体力。另外,引体向上做10次以上的大学生,教授学生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二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引体向上教学中利用微视频、幻灯片等向学生展示引体向上技术动作,让大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到用力部位。
  (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