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职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打造化工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2024-01-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郭美丽
2023年10月,烟台职业学院受邀参加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2023年校企共创论坛,以“四方协同、五链驱动”的职教改革模式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该校在化工行业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实践尝试和取得的成绩。据了解,近年来,烟台职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持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水平和专业建设质量,打造化工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为烟台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机制 推动育人主体协同
为实现产业和专业的有效对接,烟台职业学院与万华化学集团紧密合作,共同成立万华产业学院,由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理事会,共同构建运行机制。在理事会的领导下,万华产业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由校企双方各出一名执行院长共同管理。
“只有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烟台职业学院万华产业学院负责人高维锡说。在运行过程中,万华产业学院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套校企协同育人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包括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过程共管、评价标准共定、教育资源共享和校企文化共融等多个方面。这种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也为其他行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2022年,烟台职业学院校企联合申报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
强师资 完善育人过程协同
为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烟台职业学院联合烟台市化工企业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携手打造了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人培方案的调整、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更新、核心课程授课等任务均由校企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完成。
为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烟台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徐玉兰带领化工教研室一众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重构形成了基于化工生产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该校打造了“校企共育,教训相融”的教学模式。基本理论和工艺仿真等内容由专业教师在校内讲授,典型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工艺操作参数选择与控制、常见事故的判断与处理、操作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生产工艺新技术应用等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对照装置进行讲授和示范。“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与当前工作高度匹配。比如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化工原理专业课知识,实际操作的运用过程中,我就知道为什么泵会发生汽蚀与气缚,为什么对泵的安装高度有一定的要求。”19级化工技术班学生刘新安说,他目前就职于烟台东化新材料有限公司。
搭平台 实现育人资源协同
立足化工产业需求,烟台职业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以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成立了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区域共享型化工实训基地——烟台化工实训基地。该基地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创新等功能有机结合,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了集产、学、研、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基地除了面向化工专业的在校生开展实习实训,还面向烟台化工企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分别与烟台四个化工园区签订了委托培养框架协议书,每年开展化工安全生产培训。”该基地负责人刘哲林说。
据悉,该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培养学生911人,万华班学生541人,252人已进入万华化学集团就职。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多名学生获得“优秀新员工”“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
“烟台职业学院始终把产教融合作为学校战略发展的基石。”烟台职业学院副校长邵侠信心满满地说,“学校将通过增加生源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为烟台市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人才保障。”
2023年10月,烟台职业学院受邀参加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2023年校企共创论坛,以“四方协同、五链驱动”的职教改革模式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该校在化工行业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实践尝试和取得的成绩。据了解,近年来,烟台职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持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水平和专业建设质量,打造化工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为烟台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机制 推动育人主体协同
为实现产业和专业的有效对接,烟台职业学院与万华化学集团紧密合作,共同成立万华产业学院,由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理事会,共同构建运行机制。在理事会的领导下,万华产业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由校企双方各出一名执行院长共同管理。
“只有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烟台职业学院万华产业学院负责人高维锡说。在运行过程中,万华产业学院积极探索并实践了一套校企协同育人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包括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过程共管、评价标准共定、教育资源共享和校企文化共融等多个方面。这种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也为其他行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2022年,烟台职业学院校企联合申报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
强师资 完善育人过程协同
为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烟台职业学院联合烟台市化工企业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携手打造了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人培方案的调整、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更新、核心课程授课等任务均由校企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完成。
为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无缝对接,烟台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徐玉兰带领化工教研室一众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重构形成了基于化工生产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该校打造了“校企共育,教训相融”的教学模式。基本理论和工艺仿真等内容由专业教师在校内讲授,典型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工艺操作参数选择与控制、常见事故的判断与处理、操作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生产工艺新技术应用等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现场对照装置进行讲授和示范。“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与当前工作高度匹配。比如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化工原理专业课知识,实际操作的运用过程中,我就知道为什么泵会发生汽蚀与气缚,为什么对泵的安装高度有一定的要求。”19级化工技术班学生刘新安说,他目前就职于烟台东化新材料有限公司。
搭平台 实现育人资源协同
立足化工产业需求,烟台职业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实训资源,以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成立了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区域共享型化工实训基地——烟台化工实训基地。该基地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创新等功能有机结合,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了集产、学、研、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基地除了面向化工专业的在校生开展实习实训,还面向烟台化工企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分别与烟台四个化工园区签订了委托培养框架协议书,每年开展化工安全生产培训。”该基地负责人刘哲林说。
据悉,该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培养学生911人,万华班学生541人,252人已进入万华化学集团就职。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多名学生获得“优秀新员工”“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
“烟台职业学院始终把产教融合作为学校战略发展的基石。”烟台职业学院副校长邵侠信心满满地说,“学校将通过增加生源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为烟台市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