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工业余热供暖“一举三赢”
2024-01-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 西辉 宏业
“我们小区供热用的是清洁能源,现在屋内温度22度,比城里的地暖还暖和。”2023年12月21日,日照室外温度最低零下10度。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东港区涛雒镇桥东头村安置区村民王伟成家里却温暖如春。
近日,随着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以下简称“山钢”)1#高炉冲渣水热源站渣水进口阀的开启,该企业的钢工业余热顺着管道输送到了涛雒镇8个社区2500余户的居民家中,标志着投资6.3亿元的山钢余热民生与渔业融合利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正式投运。
工业余热“变身”绿色热源,打开了企业节能减排、群众清洁取暖、渔业生态养殖的三赢局面。
涛雒镇是渔业大镇,人口密集,企业多、渔业养殖户多。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工业的发展以及沿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用热需求大幅增加,该镇供暖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原有的供热系统因供热能力有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热需求。而另一边,直线距离涛雒镇仅8公里的山钢余热资源丰富,每年有近200万吉焦余热可外供。
在东港区牵线搭桥下,日照农发集团有限公司招引了国电投、中铁十四局、哈工大金涛等公司,联合成立日照国电投热力有限公司,推进山钢余热项目。该项目采用“真空相变热能采集”等专利技术,通过就近提取山钢日照厂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循环水、烟气及高温空气余热,在新建的首站汇聚后送入供热主管网,集中输送到涛雒镇居民家中和渔业养殖大棚。
该项目共建设了11座余热资源站、1座余热收集首站以及35.8公里的供热管网。据国家电投集团山东能源鲁东分公司生产基建部主任、山钢余热利用项目经理孔长虹介绍,项目投入使用后,不仅年可节约9.6万吨标准煤、1.4亿千瓦时用电,还可节约7579万吨用水、减排23万吨二氧化碳。
“以前养殖大棚多用地源热泵方式取暖,改成工业余热加热水体后,还能避免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也没有用电安全隐患了。”涛雒镇沙岭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宝介绍。
目前,紧邻海岸的东港区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车间已经用上了山钢余热的供暖,使十余种“南鱼北养”的石斑鱼有了“暖巢”。其他渔民的渔业养殖供热设施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4年6月底全部建成投产,可供渔民养殖大棚水体加热约140万立方米,惠及700余养殖户。
本报通讯员 西辉 宏业
“我们小区供热用的是清洁能源,现在屋内温度22度,比城里的地暖还暖和。”2023年12月21日,日照室外温度最低零下10度。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东港区涛雒镇桥东头村安置区村民王伟成家里却温暖如春。
近日,随着山钢集团日照公司(以下简称“山钢”)1#高炉冲渣水热源站渣水进口阀的开启,该企业的钢工业余热顺着管道输送到了涛雒镇8个社区2500余户的居民家中,标志着投资6.3亿元的山钢余热民生与渔业融合利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正式投运。
工业余热“变身”绿色热源,打开了企业节能减排、群众清洁取暖、渔业生态养殖的三赢局面。
涛雒镇是渔业大镇,人口密集,企业多、渔业养殖户多。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工业的发展以及沿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户用热需求大幅增加,该镇供暖面积达到110万平方米。原有的供热系统因供热能力有限,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热需求。而另一边,直线距离涛雒镇仅8公里的山钢余热资源丰富,每年有近200万吉焦余热可外供。
在东港区牵线搭桥下,日照农发集团有限公司招引了国电投、中铁十四局、哈工大金涛等公司,联合成立日照国电投热力有限公司,推进山钢余热项目。该项目采用“真空相变热能采集”等专利技术,通过就近提取山钢日照厂区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循环水、烟气及高温空气余热,在新建的首站汇聚后送入供热主管网,集中输送到涛雒镇居民家中和渔业养殖大棚。
该项目共建设了11座余热资源站、1座余热收集首站以及35.8公里的供热管网。据国家电投集团山东能源鲁东分公司生产基建部主任、山钢余热利用项目经理孔长虹介绍,项目投入使用后,不仅年可节约9.6万吨标准煤、1.4亿千瓦时用电,还可节约7579万吨用水、减排23万吨二氧化碳。
“以前养殖大棚多用地源热泵方式取暖,改成工业余热加热水体后,还能避免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也没有用电安全隐患了。”涛雒镇沙岭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宝介绍。
目前,紧邻海岸的东港区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车间已经用上了山钢余热的供暖,使十余种“南鱼北养”的石斑鱼有了“暖巢”。其他渔民的渔业养殖供热设施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4年6月底全部建成投产,可供渔民养殖大棚水体加热约140万立方米,惠及700余养殖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