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3-12-27 作者: 王臻儒 来源: 大众日报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如今,网络生活已经深度嵌入人们的现实生活,网民成为大家的共同身份,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加强内容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全过程,打造真善美的网络文化内容,逐渐取代基于营造噱头、数据造假、打擦边球吸引观众的互联网内容,以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引领社会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互联网内容建设提供了丰富滋养。近年来国潮动画、国潮电影兴起,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认可,这启示我们要充分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的思想元素,精心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网络传播等活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
  在加强内容建设的基础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应用新技术方面,我们应当注重用主流价值驾驭先进技术。在弘扬正能量的前提下突出个性化视角,增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品牌塑造与粉丝流量,有效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群体影响力和分众化触达率。
“科目三”爆火,
一个文化传播的样本

  据光明网,前不久,“科目三”爆火,一个无法绕开的因素是短视频的捕捉。这种原本在寻常巷陌不难见到的场景,在镜头的聚焦之下,在人们有意识地观赏之下,其文化意蕴被深层次发掘了。率真的快乐、自然的歌舞,像极了一种最本质的艺术流动——“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们通过短视频平台以时空压缩的方式见证了“艺术的诞生”,一个民间自发的创造,被赋予了意义,也形成了潮流。
  更耐人寻味的,是“科目三”火遍了全球,成了全世界的一个社交符号。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科目三”被写成了拼音的“kemusan”,这是一个不存在的单词,也说明了“科目三”这个词语本身近乎不可翻译。但这段舞蹈却是共通的,几乎所有文化背景的人,都能迅速领会这个舞蹈的意义,感知到某种快乐,并不自觉地跟随。
  无论人们对这种形式的嫁接如何评价,但至少从现场观众来说,这种混搭的舞台效果颇好,人们献上了真诚的掌声,也发出来自心底的笑声。或许这种情绪本身,就有超越形式的意义。雅俗分野在这一刻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新鲜的、接地气的当代创造,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对话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这种创造迅速捕捉到一个信号——我们是在有意识地互动,我们共享同一种文化语境。这种传播效果本身,比纠结于雅俗的教条定义更有意义。
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是众望所归

  据羊城晚报,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水到渠成。据统计,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隆重也堪称最有仪式感的节日,春节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谈及春节和年文化,有过这样的阐述:这种年心理,大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小到身体康宁、家庭和美,在过年的时候它是分外强烈的、理想的、热情的。它用什么来表达?用文化。这个文化表达就是过年的民俗。
  春节之所以能够不断走向世界,赢得国际社会认可,还在于它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坚持以和为贵,极为推崇和弘扬“和”文化。这个“和”是和平的和,是和谐的和,是和善的和,也是和美的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春节走向世界,并非终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当下极为重要。葆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我们将走得更为坚定自信。
打开美术馆的“市民视角”
  据光明日报,从普通市民的视角出发,他们评价美术馆的标准,以及他们对于美术馆的需求和要求,都可能与专业标准并不相同。在现实的城市日常生活中,这些需求、关注点、兴奋点都真实而普遍,它们是市民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着广大受众的真实心理诉求,也极大驱动着普通市民感受文化魅力、陶冶艺术情操。
  把美术、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以日常生活来承载、涵养美术、艺术,促进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既是大众文化普及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养和美育水平,进而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评判美术馆的大众视角不可或缺,应该把其纳入美术馆的建设、策展、运营的规划之中,在整体的城市文化建设中给予充分关照。
  吸引到更多市民之后,如何更好地实现美术馆的宗旨?美术馆专业评判标准也提供了众多参考答案——更丰富的典藏、更高效的策展、更全面深入的学术研究、更为人喜闻乐见的普及性公共教育。如此,把美术馆的专业性和大众性、趣味性充分结合,互相衔接,无疑有助于美术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变得更加全面、完善。
         (□记者 王臻儒 整理)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如今,网络生活已经深度嵌入人们的现实生活,网民成为大家的共同身份,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加强内容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全过程,打造真善美的网络文化内容,逐渐取代基于营造噱头、数据造假、打擦边球吸引观众的互联网内容,以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引领社会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互联网内容建设提供了丰富滋养。近年来国潮动画、国潮电影兴起,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认可,这启示我们要充分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的思想元素,精心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网络传播等活动,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
  在加强内容建设的基础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应用新技术方面,我们应当注重用主流价值驾驭先进技术。在弘扬正能量的前提下突出个性化视角,增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品牌塑造与粉丝流量,有效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群体影响力和分众化触达率。
“科目三”爆火,
一个文化传播的样本

  据光明网,前不久,“科目三”爆火,一个无法绕开的因素是短视频的捕捉。这种原本在寻常巷陌不难见到的场景,在镜头的聚焦之下,在人们有意识地观赏之下,其文化意蕴被深层次发掘了。率真的快乐、自然的歌舞,像极了一种最本质的艺术流动——“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们通过短视频平台以时空压缩的方式见证了“艺术的诞生”,一个民间自发的创造,被赋予了意义,也形成了潮流。
  更耐人寻味的,是“科目三”火遍了全球,成了全世界的一个社交符号。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科目三”被写成了拼音的“kemusan”,这是一个不存在的单词,也说明了“科目三”这个词语本身近乎不可翻译。但这段舞蹈却是共通的,几乎所有文化背景的人,都能迅速领会这个舞蹈的意义,感知到某种快乐,并不自觉地跟随。
  无论人们对这种形式的嫁接如何评价,但至少从现场观众来说,这种混搭的舞台效果颇好,人们献上了真诚的掌声,也发出来自心底的笑声。或许这种情绪本身,就有超越形式的意义。雅俗分野在这一刻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新鲜的、接地气的当代创造,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对话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这种创造迅速捕捉到一个信号——我们是在有意识地互动,我们共享同一种文化语境。这种传播效果本身,比纠结于雅俗的教条定义更有意义。
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是众望所归

  据羊城晚报,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水到渠成。据统计,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隆重也堪称最有仪式感的节日,春节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谈及春节和年文化,有过这样的阐述:这种年心理,大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小到身体康宁、家庭和美,在过年的时候它是分外强烈的、理想的、热情的。它用什么来表达?用文化。这个文化表达就是过年的民俗。
  春节之所以能够不断走向世界,赢得国际社会认可,还在于它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春节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坚持以和为贵,极为推崇和弘扬“和”文化。这个“和”是和平的和,是和谐的和,是和善的和,也是和美的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春节走向世界,并非终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当下极为重要。葆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我们将走得更为坚定自信。
打开美术馆的“市民视角”
  据光明日报,从普通市民的视角出发,他们评价美术馆的标准,以及他们对于美术馆的需求和要求,都可能与专业标准并不相同。在现实的城市日常生活中,这些需求、关注点、兴奋点都真实而普遍,它们是市民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着广大受众的真实心理诉求,也极大驱动着普通市民感受文化魅力、陶冶艺术情操。
  把美术、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以日常生活来承载、涵养美术、艺术,促进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既是大众文化普及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养和美育水平,进而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评判美术馆的大众视角不可或缺,应该把其纳入美术馆的建设、策展、运营的规划之中,在整体的城市文化建设中给予充分关照。
  吸引到更多市民之后,如何更好地实现美术馆的宗旨?美术馆专业评判标准也提供了众多参考答案——更丰富的典藏、更高效的策展、更全面深入的学术研究、更为人喜闻乐见的普及性公共教育。如此,把美术馆的专业性和大众性、趣味性充分结合,互相衔接,无疑有助于美术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变得更加全面、完善。
         (□记者 王臻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