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汤头街道

“板凳会”上话心声服务民生零距离

2023-12-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文莲
  
  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创新理论宣讲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出“板凳会”宣讲方式,在田间地头、村内大街上,党员干部和群众坐在板凳上,宣讲理论政策、协商议事、调解矛盾、学习培训,让理论宣讲走村入户,奏响乡村治理“好声音”。
  立足于“地”,因地制宜听民意。“板凳会”贵在接地气,考虑到当前农村群众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白天需要忙农活、出行不便等因素,“板凳会”利用群众空闲时间,在群众熟悉的地方,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进行宣讲,把枯燥的说教变成日常的聊天谈话,使宣讲更有感染力、吸引力。
  铭记于“心”,以人为本惠民生。“板凳会”变成传党声的“宣讲台”,董官庄村紧贴实际,在每月宣讲日,充分发挥“小板凳”在党的政策宣传、民生服务、民情收集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以拉家常的形式,解读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内容,变“书面语”为“家常嗑”,真正把党的理论传达到老百姓心里。
  落实于“行”,精准施策解民忧。“今天开板凳会主要是让大家讲讲对于村里各项工作的意见,能够解决的我们立即着手做,不能解决的我们也记录下来,再想方法。大家对咱们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畅所欲言……”“板凳会”变成解民忧的渠道,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由村干部做好会议记录,村召开“两委”会协商解决,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今年以来,汤头街道共开展“板凳会”38场,收集问题89余个,现场解释答复52条,用一张张“小板凳”议出乡村振兴“新天地”。
  □王文莲
  
  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创新理论宣讲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出“板凳会”宣讲方式,在田间地头、村内大街上,党员干部和群众坐在板凳上,宣讲理论政策、协商议事、调解矛盾、学习培训,让理论宣讲走村入户,奏响乡村治理“好声音”。
  立足于“地”,因地制宜听民意。“板凳会”贵在接地气,考虑到当前农村群众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白天需要忙农活、出行不便等因素,“板凳会”利用群众空闲时间,在群众熟悉的地方,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进行宣讲,把枯燥的说教变成日常的聊天谈话,使宣讲更有感染力、吸引力。
  铭记于“心”,以人为本惠民生。“板凳会”变成传党声的“宣讲台”,董官庄村紧贴实际,在每月宣讲日,充分发挥“小板凳”在党的政策宣传、民生服务、民情收集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以拉家常的形式,解读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内容,变“书面语”为“家常嗑”,真正把党的理论传达到老百姓心里。
  落实于“行”,精准施策解民忧。“今天开板凳会主要是让大家讲讲对于村里各项工作的意见,能够解决的我们立即着手做,不能解决的我们也记录下来,再想方法。大家对咱们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畅所欲言……”“板凳会”变成解民忧的渠道,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由村干部做好会议记录,村召开“两委”会协商解决,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今年以来,汤头街道共开展“板凳会”38场,收集问题89余个,现场解释答复52条,用一张张“小板凳”议出乡村振兴“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