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峄城区作风赋能
跑出工业经济发展“加速度”
2023-12-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今年以来,枣庄市峄城区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要求,以“五聚五抓五提五争”为抓手,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任务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在助企纾困中展作风,在惠企服务中显担当,推动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见行见效。
对标创优,打造亩产效益改革“新坐标”。围绕破解资源要素配置难题,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集聚,深度实施“学榜样标杆 创榴乡样板”对标创优行动,深入学习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先进经验,探索实施亩产效益改革。高起点谋划、闭环式协同推进,创新坚持一个引领、狠抓两条主线、突出三项重点的“一二三”工作法,向亩均要效益、问投入要产出。构建“1+5+X”亩产评价体系指标,以亩均税收为1个核心指标,以亩均销售收入等5项为主要指标,设置X个“行业特色+差异化权重”指标,灵活适用加分、定档、提档、降档,完善亩产考评体系。采取数据采集、企业核实、综合计分、结果公示的方式,抓实亩产评价规上和规下企业全覆盖,树立优质效、重亩均、强产出的鲜明导向。将亩产效益评价工作纳入全区综合绩效考核,强化工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打出亩产效益改革组合拳,有力融入工业倍增发展大局。
靶向施策,用好助企纾困服务“金钥匙”。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发扬“店小二”精神优化服务职能,精准施策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最大程度保护和激发企业内生活力。深化联系群众“三进”机制,树牢“三给三不给三贴近”的服务理念,广泛开展“进企业、促发展”活动,30名区级领导,18个区直责任部门的33名科级干部,7个镇街的41名科级干部与14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帮包结对,常态化做好联系服务工作,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办惠企实事,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全力纾难解困、引导预期、增强信心,推动工作精准落地。深化履职监督“三评”机制,深入开展规上企业“背对背”测评,监督推进帮包责任部门及帮包干部责任落实、作风转变,截至目前,已开展“背对背”测评2次,均取得较好效果。
实干担当,跑出体量效益倍增“加速度”。把工业经济发展一线作为淬炼干部的主战场、检验作风的试金石,以实干求实效,靠务实创业绩。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安排部署,聚力抓紧抓实抓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纵深推进“个十百千万”工程,实施企业梯队培育、对标登高、提质增效、数字赋能“四大突破行动”,在运行监测上持续发力、在技改焕新上靶向推进、在企业培育上力求突破,以担当作为,推进工业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1—3季度,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33.9%,高于全市21.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规上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速48%,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专精特新”、“瞪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高成长型企业20余家。
对标创优,打造亩产效益改革“新坐标”。围绕破解资源要素配置难题,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集聚,深度实施“学榜样标杆 创榴乡样板”对标创优行动,深入学习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先进经验,探索实施亩产效益改革。高起点谋划、闭环式协同推进,创新坚持一个引领、狠抓两条主线、突出三项重点的“一二三”工作法,向亩均要效益、问投入要产出。构建“1+5+X”亩产评价体系指标,以亩均税收为1个核心指标,以亩均销售收入等5项为主要指标,设置X个“行业特色+差异化权重”指标,灵活适用加分、定档、提档、降档,完善亩产考评体系。采取数据采集、企业核实、综合计分、结果公示的方式,抓实亩产评价规上和规下企业全覆盖,树立优质效、重亩均、强产出的鲜明导向。将亩产效益评价工作纳入全区综合绩效考核,强化工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打出亩产效益改革组合拳,有力融入工业倍增发展大局。
靶向施策,用好助企纾困服务“金钥匙”。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发扬“店小二”精神优化服务职能,精准施策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最大程度保护和激发企业内生活力。深化联系群众“三进”机制,树牢“三给三不给三贴近”的服务理念,广泛开展“进企业、促发展”活动,30名区级领导,18个区直责任部门的33名科级干部,7个镇街的41名科级干部与14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帮包结对,常态化做好联系服务工作,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办惠企实事,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全力纾难解困、引导预期、增强信心,推动工作精准落地。深化履职监督“三评”机制,深入开展规上企业“背对背”测评,监督推进帮包责任部门及帮包干部责任落实、作风转变,截至目前,已开展“背对背”测评2次,均取得较好效果。
实干担当,跑出体量效益倍增“加速度”。把工业经济发展一线作为淬炼干部的主战场、检验作风的试金石,以实干求实效,靠务实创业绩。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安排部署,聚力抓紧抓实抓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纵深推进“个十百千万”工程,实施企业梯队培育、对标登高、提质增效、数字赋能“四大突破行动”,在运行监测上持续发力、在技改焕新上靶向推进、在企业培育上力求突破,以担当作为,推进工业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1—3季度,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33.9%,高于全市21.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规上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速48%,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专精特新”、“瞪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高成长型企业2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