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推进全域智慧化建设、数字化转型
数字赋能强市 智慧威海可期
2023-12-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陶相银 报道
本报威海讯 在客运中心威海站网约车候车大厅,一块巨大的显示屏实时显示并语音播报着进入站内的网约车车辆信息,乘客可快速精准地找到指定网约车。在这种网约车寻车系统运行前,20多名工作人员手持扩音器连喊带催也难以让乘客与网约车快速匹配。
高效实用的网约车寻车系统,正是威海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生动实践之一。自2019年入选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以来,威海市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深入推进全域智慧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多次获得“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
提升政府履职效能,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威海市坚持以数字化引领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智慧政务”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市县两级“6+1”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为96.86%,可全程网办率为91.70%,市县两级47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1180项便民惠企服务在“爱山东”移动端实现“掌上办”,414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证明”办理。威海市还灵活运用大数据手段,创新“数字智治”应用,构建海陆空天一体化智慧渔船监管体系、搭建“大脑+平台”的实时环境污染源头监管体系、创新“信用+”模式推动基层治理方式转变等重点工作,实现“大数据+社会治理”高效、精准融合。
让生活更智慧、更美好,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威海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推动各民生领域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民生福祉。如今,各种智慧应用场景在威海的医疗、教育、养老、交通运输等诸多惠民领域深度覆盖。以数字医疗为例,威海市在全国首创“互联网+”中药集中配送模式,患者在任意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中药处方均可统一煎煮配送至患者家中,有效破解“候药难”“煎药难”“中药饮片品质保障难”等问题。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重要途径,威海市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目前,已建成以蓝海“双跨”平台为引领,10个行业级平台纵向连接、N个企业级平台横向覆盖的“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62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9家。
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根基,威海市重点实施“千兆威海”“节点威海”“数据威海”三大工程。入选国家“千兆城市”,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到100%,城乡用户100M以上光纤宽带接入率达到100%;搭建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威海),已接入企业231家;打通426个业务系统,汇聚472个部门单位123亿条数据,四个区市全部完成县级数据节点试点建设,与国家和省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直达基层。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创新应用,更好地发挥智慧城市对优化服务、精准治理、产业带动、民生改善的引领作用,争取尽快建成五星级智慧城市,努力打造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威海模式。”威海市大数据中心负责人说。
本报威海讯 在客运中心威海站网约车候车大厅,一块巨大的显示屏实时显示并语音播报着进入站内的网约车车辆信息,乘客可快速精准地找到指定网约车。在这种网约车寻车系统运行前,20多名工作人员手持扩音器连喊带催也难以让乘客与网约车快速匹配。
高效实用的网约车寻车系统,正是威海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生动实践之一。自2019年入选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以来,威海市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深入推进全域智慧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多次获得“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
提升政府履职效能,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威海市坚持以数字化引领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智慧政务”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市县两级“6+1”类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为96.86%,可全程网办率为91.70%,市县两级47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1180项便民惠企服务在“爱山东”移动端实现“掌上办”,4148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无证明”办理。威海市还灵活运用大数据手段,创新“数字智治”应用,构建海陆空天一体化智慧渔船监管体系、搭建“大脑+平台”的实时环境污染源头监管体系、创新“信用+”模式推动基层治理方式转变等重点工作,实现“大数据+社会治理”高效、精准融合。
让生活更智慧、更美好,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威海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推动各民生领域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民生福祉。如今,各种智慧应用场景在威海的医疗、教育、养老、交通运输等诸多惠民领域深度覆盖。以数字医疗为例,威海市在全国首创“互联网+”中药集中配送模式,患者在任意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中药处方均可统一煎煮配送至患者家中,有效破解“候药难”“煎药难”“中药饮片品质保障难”等问题。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重要途径,威海市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释放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目前,已建成以蓝海“双跨”平台为引领,10个行业级平台纵向连接、N个企业级平台横向覆盖的“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62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9家。
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根基,威海市重点实施“千兆威海”“节点威海”“数据威海”三大工程。入选国家“千兆城市”,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到100%,城乡用户100M以上光纤宽带接入率达到100%;搭建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威海),已接入企业231家;打通426个业务系统,汇聚472个部门单位123亿条数据,四个区市全部完成县级数据节点试点建设,与国家和省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直达基层。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创新应用,更好地发挥智慧城市对优化服务、精准治理、产业带动、民生改善的引领作用,争取尽快建成五星级智慧城市,努力打造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威海模式。”威海市大数据中心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