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3-11-26 作者: 李梦馨 来源: 大众日报
  音乐节经济
去向何方

  据文汇报,急速“狂飙”的音乐节市场,在下半年暴露出一些乱象。
  一方面,频繁且密集的演出排期极大消耗了市场。目前的回暖很大程度上是在释放受疫情影响被锁住的消费力,即便是进入低线城市打开下沉市场的潜在受众来活络市场,在新鲜热度过去之后,高票价、多分区、低质量的观演体验,也难以让回归理性的消费者继续盲目下单。
  另一方面,音乐节的数量与品牌的激增,也引发一些乱象。一些新手、“草台班子”主办方入场音乐节,在前期筹备、现场秩序维护与线上线下运营等各环节,均出现各类问题,令与新兴音乐节城市强绑定的新音乐节品牌遗憾地成为“一次性”消费。
  面对音乐节激增带来的供大于求,主办方应清醒意识到,音乐节市场正进入主动筛选时期,接下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相对高票价低质量、同质化、拼盘化,用户体验不佳的音乐节,会率先被市场淘汰。说到底,音乐节赚热钱的风口到期,狂飙突进后也仍旧是需要以内容见真章,当消费者归于清醒,必然倒逼主办方与表演者拿出更有吸引力的活动与作品。
海报应有更多文化内涵
  据光明日报,影视圈流传着一句话:“一张好海报价值2000万元票房。”一句话道出了影视海报蕴藏的巨大能量。然而,在市场逻辑和商业思维指导下,影视海报创作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一味模仿经典案例,甚至套模板、抄创意,进行流水线生产,独创性不足;过度追求话题效应,为了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而一味标新立异等。
  作为影视营销的第一枪、影视作品的第二张脸,海报是一种集图像、文字等要素为一体的符号系统,通过综合展示作品的题材类型、上线时间、主要演员等信息及艺术风格、文化内涵等内容,吸引观众观看。影视海报不仅是宣传营销的重要媒介,更是影视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影视海报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可以经受岁月洗礼,流传下来,成为经典,为影视文化繁荣发展提供鲜活素材和多元话题。
  海报创作者应排除资本逻辑的干扰,端正创作态度,提高制作水平,把提升影视作品的精神高度、挖掘文化内涵、增加艺术价值作为主要追求,用创新的表现形式、隽永的意境渲染赋予海报艺术生命,找到艺术属性和商业诉求的平衡点。与此同时,海报创作者还应与影视创作者通力合作,变“套用模板”为“量身定制”。须知,一张影视海报即使再华丽炫酷、意味隽永,若脱离影视作品,也不过是自娱自乐。所以,海报创作者必须充分了解影视作品的各种信息,精准把握其主题思想、艺术风格,以静态的视觉符号传达动态的情节、情绪、情感,兼顾人物形象和时空环境,建立影视作品、海报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
当盖章成为展览标配,味道变了吗?
  据上观新闻,盖章因其独特纪念意义正成为展览、展会的标准配备,一批无意看展览却热衷打卡盖章的人随之活跃,部分场馆、展方也把盖章视为吸引客流的新热点,网上甚至还出现“代盖章”类服务。喧宾夺主的盖章,还是原来的味道吗?
  “盖章刚开始兴起,大家是为了参观展览后留下痕迹;但现在很多人把打卡当成了目的。”文博爱好者陈昕注意到,如今不少文博场馆举办新的展览,就会有人询问“是否可以盖章”,一些收费展览还有人咨询“不看展览能不能盖章”。在社交媒体上,还有人专门设计“集章攻略”“集章线路”,以最经济高效的方式盖尽可能多的章,马不停蹄的时间表上并没有空白留给参观展览。
  不少文博场馆如今在举办特展时,会推出专门设计的印章,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增加观展的互动性,也吸引更多人前来”。“不管观众的目的是什么,先把人气聚集起来,总有人会因此接触甚至喜欢上展览的内容。”一些业内人士也直言,尽管博物馆热席卷全国,但客流量冷热不均,“用大众喜欢的方式吸引流量,没什么可苛责的”。
明星祝福视频
不能只认钱

  据南方日报,近日,“多位明星给缅北四大家族白所成之子白应苍庆生”相关视频曝光,其中不乏多位“老戏骨”身影,令人大跌眼镜。明星站台祝寿,不排除朋友相托的原因,但从网上曝光的价目表来看,显然不全是这种情况。
  根据价目表,不少从一线到四五线的明星均明码标价,这背后的“生意经”不难想见。一方面是“恰饭”可以挣快钱,报道显示,这些明星祝福视频很少是一手视频,不少都是经过代理商代理的,说明其俨然已经成为一条稳赚不赔的成熟产业链条;另一方面是侥幸心理作祟,与大型商业活动不同,此类祝福视频多在内部展示。此次遇到电诈头目,才将鲜为人知的业内秘密曝光在世人面前。
  无论是空白地带,还是灰色地带,此次事件也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演艺人士要引以为戒,有所为有所不为,“恰饭”不能乱“恰”,明星及相关企业有必要组织开展一次自查整改,坚持正确导向的同时,做好事前把关。演艺人士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产生的社会效益统一起来,追求德艺双馨,不能等到好感败光的时候,才想起来要为自身留清名。
        (□记者 李梦馨 整理)
  音乐节经济
去向何方

  据文汇报,急速“狂飙”的音乐节市场,在下半年暴露出一些乱象。
  一方面,频繁且密集的演出排期极大消耗了市场。目前的回暖很大程度上是在释放受疫情影响被锁住的消费力,即便是进入低线城市打开下沉市场的潜在受众来活络市场,在新鲜热度过去之后,高票价、多分区、低质量的观演体验,也难以让回归理性的消费者继续盲目下单。
  另一方面,音乐节的数量与品牌的激增,也引发一些乱象。一些新手、“草台班子”主办方入场音乐节,在前期筹备、现场秩序维护与线上线下运营等各环节,均出现各类问题,令与新兴音乐节城市强绑定的新音乐节品牌遗憾地成为“一次性”消费。
  面对音乐节激增带来的供大于求,主办方应清醒意识到,音乐节市场正进入主动筛选时期,接下来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相对高票价低质量、同质化、拼盘化,用户体验不佳的音乐节,会率先被市场淘汰。说到底,音乐节赚热钱的风口到期,狂飙突进后也仍旧是需要以内容见真章,当消费者归于清醒,必然倒逼主办方与表演者拿出更有吸引力的活动与作品。
海报应有更多文化内涵
  据光明日报,影视圈流传着一句话:“一张好海报价值2000万元票房。”一句话道出了影视海报蕴藏的巨大能量。然而,在市场逻辑和商业思维指导下,影视海报创作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一味模仿经典案例,甚至套模板、抄创意,进行流水线生产,独创性不足;过度追求话题效应,为了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而一味标新立异等。
  作为影视营销的第一枪、影视作品的第二张脸,海报是一种集图像、文字等要素为一体的符号系统,通过综合展示作品的题材类型、上线时间、主要演员等信息及艺术风格、文化内涵等内容,吸引观众观看。影视海报不仅是宣传营销的重要媒介,更是影视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影视海报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可以经受岁月洗礼,流传下来,成为经典,为影视文化繁荣发展提供鲜活素材和多元话题。
  海报创作者应排除资本逻辑的干扰,端正创作态度,提高制作水平,把提升影视作品的精神高度、挖掘文化内涵、增加艺术价值作为主要追求,用创新的表现形式、隽永的意境渲染赋予海报艺术生命,找到艺术属性和商业诉求的平衡点。与此同时,海报创作者还应与影视创作者通力合作,变“套用模板”为“量身定制”。须知,一张影视海报即使再华丽炫酷、意味隽永,若脱离影视作品,也不过是自娱自乐。所以,海报创作者必须充分了解影视作品的各种信息,精准把握其主题思想、艺术风格,以静态的视觉符号传达动态的情节、情绪、情感,兼顾人物形象和时空环境,建立影视作品、海报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接。
当盖章成为展览标配,味道变了吗?
  据上观新闻,盖章因其独特纪念意义正成为展览、展会的标准配备,一批无意看展览却热衷打卡盖章的人随之活跃,部分场馆、展方也把盖章视为吸引客流的新热点,网上甚至还出现“代盖章”类服务。喧宾夺主的盖章,还是原来的味道吗?
  “盖章刚开始兴起,大家是为了参观展览后留下痕迹;但现在很多人把打卡当成了目的。”文博爱好者陈昕注意到,如今不少文博场馆举办新的展览,就会有人询问“是否可以盖章”,一些收费展览还有人咨询“不看展览能不能盖章”。在社交媒体上,还有人专门设计“集章攻略”“集章线路”,以最经济高效的方式盖尽可能多的章,马不停蹄的时间表上并没有空白留给参观展览。
  不少文博场馆如今在举办特展时,会推出专门设计的印章,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增加观展的互动性,也吸引更多人前来”。“不管观众的目的是什么,先把人气聚集起来,总有人会因此接触甚至喜欢上展览的内容。”一些业内人士也直言,尽管博物馆热席卷全国,但客流量冷热不均,“用大众喜欢的方式吸引流量,没什么可苛责的”。
明星祝福视频
不能只认钱

  据南方日报,近日,“多位明星给缅北四大家族白所成之子白应苍庆生”相关视频曝光,其中不乏多位“老戏骨”身影,令人大跌眼镜。明星站台祝寿,不排除朋友相托的原因,但从网上曝光的价目表来看,显然不全是这种情况。
  根据价目表,不少从一线到四五线的明星均明码标价,这背后的“生意经”不难想见。一方面是“恰饭”可以挣快钱,报道显示,这些明星祝福视频很少是一手视频,不少都是经过代理商代理的,说明其俨然已经成为一条稳赚不赔的成熟产业链条;另一方面是侥幸心理作祟,与大型商业活动不同,此类祝福视频多在内部展示。此次遇到电诈头目,才将鲜为人知的业内秘密曝光在世人面前。
  无论是空白地带,还是灰色地带,此次事件也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演艺人士要引以为戒,有所为有所不为,“恰饭”不能乱“恰”,明星及相关企业有必要组织开展一次自查整改,坚持正确导向的同时,做好事前把关。演艺人士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产生的社会效益统一起来,追求德艺双馨,不能等到好感败光的时候,才想起来要为自身留清名。
        (□记者 李梦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