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国资监管企业经济运行呈现质效双升良好态势
5项指标居全省第一
2023-1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董卿 从春龙 报道
本报烟台讯 11月17日,记者从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市国资国企系统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统筹抓好改革、发展、服务、监管和党建等各项工作,市国资监管企业经济运行呈现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烟台市国资监管企业9月末资产总额达到5158亿元、同比增长1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5亿元、利润总额165亿元、净利润143亿元,在全省16市中分别居第2位、第1位、第1位;国资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9.7%、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0.3%。在“一利五率”的6项重要指标中,烟台市5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国有企业积极聚焦主业扩大有效投资,在全市引领打造绿色石化、装备制造等8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万华烟台蓬莱双园区、泰和新材料产业园、裕龙产业园、蓝色药谷等总投资2193亿元的20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完成投资551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全年完成投资730亿元。
国资国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前三季度,市国资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2%、达到3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累计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29个、省级创新平台4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瞪羚企业8家、单项冠军企业8个,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双招双引”取得丰硕成果。市国资系统前三季度累计招引重点项目50个,其中内资项目34个、投资总额209亿元,外资项目16个、投资总额4.7亿美元。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前三季度招引大学生2000余名,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000余名,努力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人才高地。
前三季度,市国资监管企业社会贡献总额达到33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585个,海上世界、芝罘仙境、快速路等15个全市重点城建项目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公交、交运、供气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国有企业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坚定担当起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本报烟台讯 11月17日,记者从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市国资国企系统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统筹抓好改革、发展、服务、监管和党建等各项工作,市国资监管企业经济运行呈现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
烟台市国资监管企业9月末资产总额达到5158亿元、同比增长1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5亿元、利润总额165亿元、净利润143亿元,在全省16市中分别居第2位、第1位、第1位;国资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9.7%、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0.3%。在“一利五率”的6项重要指标中,烟台市5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国有企业积极聚焦主业扩大有效投资,在全市引领打造绿色石化、装备制造等8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万华烟台蓬莱双园区、泰和新材料产业园、裕龙产业园、蓝色药谷等总投资2193亿元的200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完成投资551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全年完成投资730亿元。
国资国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前三季度,市国资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2%、达到3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累计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29个、省级创新平台42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瞪羚企业8家、单项冠军企业8个,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双招双引”取得丰硕成果。市国资系统前三季度累计招引重点项目50个,其中内资项目34个、投资总额209亿元,外资项目16个、投资总额4.7亿美元。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前三季度招引大学生2000余名,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000余名,努力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人才高地。
前三季度,市国资监管企业社会贡献总额达到332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585个,海上世界、芝罘仙境、快速路等15个全市重点城建项目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公交、交运、供气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国有企业不断提高服务品质,坚定担当起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