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国网东营市供电公司着力办好惠民生促发展实事

争创电力赋能乡村振兴样板

2023-11-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工作人员在“风光储充换检”一体化服务站为巡检测土机器人换电
  □解昌顺 陈成财

  近日,国网东营市供电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在垦利黄河里联合建设“电力助农科技小院”,成立包含5名专家教授、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6名电力专家在内的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农业农村一线,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的科技志愿服务,面对面解决农业生产及用电难题,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和农村能源转型。
  近年来,东营供电公司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度融入盐碱地种子、农机、畜牧、渔业、社区、生态六大场景,加速建设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电力系统,打造“六个一”(1粒种、1农机、1只羊、1只蟹、1度电、1只鸟)示范工程,着力办好惠民生促发展的实事,全面服务乡村振兴。
  位于东营市的黄三角农高区总面积达350平方公里,80%以上都是盐碱地,是探索荒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本底试验场。东营供电公司聚焦盐碱地农业现代化、国家“后备粮仓”建设,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了国内首个《盐碱地农田电气化建设导则》,为盐碱地农田电气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推动盐碱地农业电气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盐碱地一直面临着适生植物育种难、周期长、产量低等瓶颈问题。耐盐碱作物育种平台能够通过精细调节光、温、水、气等多项指标,模拟各类作物最佳生长环境,大大缩短了育种时间。东营供电公司积极服务种业发展,实施了“光储直柔+云储能”项目,实现用电台区负载均衡、失电支援、源荷转供、故障快速隔离等功能,为育种提供不间断供电保障。
  农机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为推动农机电气化转型,东营供电公司联合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国网智能等科研机构,开展农机充换电技术研究,建成国内首座“风光储充换检”一体化服务站,可保障13台农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预计每年可为用户节省用能成本60%。
  东营供电公司还实施了农村社区“光储直柔”示范项目,搭建了“电力+滩羊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试点建设“新能源+储能+岸电+电动船换电”零碳能源站,建成了“党建+”“共享+”“劳模+”等特色电力彩虹驿站……全力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卓越供电服务体系。
  下一步,东营供电公司将持续加大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力度,高效推进“社网”“村网”融合服务,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电力服务。
  □解昌顺 陈成财

  近日,国网东营市供电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在垦利黄河里联合建设“电力助农科技小院”,成立包含5名专家教授、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6名电力专家在内的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农业农村一线,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的科技志愿服务,面对面解决农业生产及用电难题,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和农村能源转型。
  近年来,东营供电公司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度融入盐碱地种子、农机、畜牧、渔业、社区、生态六大场景,加速建设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电力系统,打造“六个一”(1粒种、1农机、1只羊、1只蟹、1度电、1只鸟)示范工程,着力办好惠民生促发展的实事,全面服务乡村振兴。
  位于东营市的黄三角农高区总面积达350平方公里,80%以上都是盐碱地,是探索荒碱地治理新技术的天然本底试验场。东营供电公司聚焦盐碱地农业现代化、国家“后备粮仓”建设,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了国内首个《盐碱地农田电气化建设导则》,为盐碱地农田电气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推动盐碱地农业电气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盐碱地一直面临着适生植物育种难、周期长、产量低等瓶颈问题。耐盐碱作物育种平台能够通过精细调节光、温、水、气等多项指标,模拟各类作物最佳生长环境,大大缩短了育种时间。东营供电公司积极服务种业发展,实施了“光储直柔+云储能”项目,实现用电台区负载均衡、失电支援、源荷转供、故障快速隔离等功能,为育种提供不间断供电保障。
  农机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为推动农机电气化转型,东营供电公司联合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国网智能等科研机构,开展农机充换电技术研究,建成国内首座“风光储充换检”一体化服务站,可保障13台农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预计每年可为用户节省用能成本60%。
  东营供电公司还实施了农村社区“光储直柔”示范项目,搭建了“电力+滩羊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试点建设“新能源+储能+岸电+电动船换电”零碳能源站,建成了“党建+”“共享+”“劳模+”等特色电力彩虹驿站……全力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卓越供电服务体系。
  下一步,东营供电公司将持续加大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力度,高效推进“社网”“村网”融合服务,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电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