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3-11-16 作者: 王臻儒 来源: 大众日报
电影“发疯营销”
不是长久之计

  据中国青年报,“发疯营销”正在渗透到影视作品宣发中。“发疯营销”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宣发策略。但就像以往盛行的营销模式一样,“发疯营销”最好的果子被摘过之后,尾随者多少有些尴尬。
  “发疯文学”是以“发疯”的名义说出一些冷峻的事实,是以癫狂的外在掩饰冰冷的理性,如果把“发疯文学”真当成了必须有疯子,这显然有所曲解。“发疯营销”,前提是作品质量能够划归“优秀”行列,当故事好看了,观众会自觉找到情节或人物与“发疯”之间的明面或潜在联系,实现一次银幕上下的情绪互动。而当一部作品处在及格分上下,甚至质量难以拿上台面的时候,“发疯营销”岂止容易被当成蹭热度,甚至会被认为是“欺诈营销”。
  有网友对“发疯营销”反感,除了对影片质量不满、认为作品与营销反差较大之外,还在于“发疯营销”并没有真正踩准点,仅有“发疯”的皮相,没掌握“发疯”的精髓。“发疯文学”在表面的激动、形式的张狂之外,内里其实藏着深深的无力感、无奈的疲倦感等,电影想要更为直接地击中观众内心,不如绕过“发疯营销”,让作品更直接地面对观众当下的情感需求,给出既能代表电影风格又能与观众需求吻合的新的关键词。
讲好博物馆藏品故事
  据经济日报,为更好地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越来越多的观众主动选择听讲解员的专业讲解。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供公共服务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亟须提高讲解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升讲解服务能力,讲好博物馆藏品故事,满足公众对博物馆高品质文化供给的需求。
  一方面,各级文物部门应积极完善讲解人员招考、晋升、交流等制度,提高讲解员薪酬待遇及社会地位,充分激发讲解队伍活力。同时,可定期举办博物馆讲解员大赛或组织培训,切实提升讲解员业务能力。
  另一方面,博物馆讲解人员应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提供高质量讲解服务。讲解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一件件文物背后蕴藏着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力量以及中华文化的精神气韵,力争通过专业、优质的讲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参观者听得津津有味、收获更多知识。
  “深读”一座博物馆,专业的讲解员是观众的“领路人”。期待广大博物馆讲解人员精研业务、锐意创新,利用新技术不断丰富讲解形式,提供分众化、特色化的讲解内容和服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让升级版报刊亭
更好滋养精神家园

  据光明日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数字媒体的发展,很多报刊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通过智能手机获得的信息,来源更广、容量更大、更新速度更快。相较而言,报刊亭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当下人们的快节奏生活所需。
  报刊亭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像报刊亭这样的“小微驿站”能够为群众带来文化慰藉。报刊亭不仅是为市民提供文化知识和信息资讯的公共设施,还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因此,更适宜的做法或许是,对报刊亭选址和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推动报刊亭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规划之中,使报刊亭如熠熠发光的星辰坐落于街头巷尾,温润人们的心灵。
  从我国目前存续且经营较好的报刊亭来看,一般都实现了经营模式的创新,采取“传统报刊亭+多种服务+智能转型”的模式。数字化转型为报刊亭赋能、赋值、赋智,让一批智慧型报刊亭应运而生。所谓赋能,就是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为人们提供多种服务。赋值,就是增加报刊亭的价值,既提高其经济效益,更提高其社会公益价值。赋智,就是通过智能化转型和改造,增加智能化服务,提高整个报刊亭的利用效率。
情绪宣泄背后的问题
值得关注

  据红网,如今,当我们打开社交软件,就会发现抖音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风靡着形态各异的“猴子”表情包,许多青年人纷纷调侃自己为“吗喽”。“吗喽”是两广地区称呼“猴子”的方言语态。由猴子图片搭配短语制成的表情包、鬼畜视频等以一种幽默、自嘲的方式,为人们表达情绪提供途径,将年轻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疲惫、不公等情绪表达出来,让很多人不由调侃“有人在看乐子,有人在照镜子”。
  近年来,无论是爆火的“鼠鼠文学”还是如今流行的“吗喽文学”,都是年轻人在为混乱世界中的自己寻找一个完美的镜像。这些表情包的使用让年轻人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阐述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个人情感表达引起更多的集体共鸣。
  对于每日都处在高强度学习、工作环境中的人们来说,他们在机械重复的生活中感到疲乏,而无拘无束的表情包让他们释放天性。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恼,表情包是自嘲也是自我安慰,这并不意味着当下的年轻人持有消极度日的态度,相反,这届年轻人自主意识更强,又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年代,思虑的问题自然更多一些。  (□记者 王臻儒 整理)
电影“发疯营销”
不是长久之计

  据中国青年报,“发疯营销”正在渗透到影视作品宣发中。“发疯营销”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宣发策略。但就像以往盛行的营销模式一样,“发疯营销”最好的果子被摘过之后,尾随者多少有些尴尬。
  “发疯文学”是以“发疯”的名义说出一些冷峻的事实,是以癫狂的外在掩饰冰冷的理性,如果把“发疯文学”真当成了必须有疯子,这显然有所曲解。“发疯营销”,前提是作品质量能够划归“优秀”行列,当故事好看了,观众会自觉找到情节或人物与“发疯”之间的明面或潜在联系,实现一次银幕上下的情绪互动。而当一部作品处在及格分上下,甚至质量难以拿上台面的时候,“发疯营销”岂止容易被当成蹭热度,甚至会被认为是“欺诈营销”。
  有网友对“发疯营销”反感,除了对影片质量不满、认为作品与营销反差较大之外,还在于“发疯营销”并没有真正踩准点,仅有“发疯”的皮相,没掌握“发疯”的精髓。“发疯文学”在表面的激动、形式的张狂之外,内里其实藏着深深的无力感、无奈的疲倦感等,电影想要更为直接地击中观众内心,不如绕过“发疯营销”,让作品更直接地面对观众当下的情感需求,给出既能代表电影风格又能与观众需求吻合的新的关键词。
讲好博物馆藏品故事
  据经济日报,为更好地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进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越来越多的观众主动选择听讲解员的专业讲解。
  讲解工作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提供公共服务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亟须提高讲解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升讲解服务能力,讲好博物馆藏品故事,满足公众对博物馆高品质文化供给的需求。
  一方面,各级文物部门应积极完善讲解人员招考、晋升、交流等制度,提高讲解员薪酬待遇及社会地位,充分激发讲解队伍活力。同时,可定期举办博物馆讲解员大赛或组织培训,切实提升讲解员业务能力。
  另一方面,博物馆讲解人员应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提供高质量讲解服务。讲解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一件件文物背后蕴藏着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力量以及中华文化的精神气韵,力争通过专业、优质的讲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参观者听得津津有味、收获更多知识。
  “深读”一座博物馆,专业的讲解员是观众的“领路人”。期待广大博物馆讲解人员精研业务、锐意创新,利用新技术不断丰富讲解形式,提供分众化、特色化的讲解内容和服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让升级版报刊亭
更好滋养精神家园

  据光明日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数字媒体的发展,很多报刊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通过智能手机获得的信息,来源更广、容量更大、更新速度更快。相较而言,报刊亭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当下人们的快节奏生活所需。
  报刊亭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像报刊亭这样的“小微驿站”能够为群众带来文化慰藉。报刊亭不仅是为市民提供文化知识和信息资讯的公共设施,还是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名片。因此,更适宜的做法或许是,对报刊亭选址和配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推动报刊亭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道路建设规划之中,使报刊亭如熠熠发光的星辰坐落于街头巷尾,温润人们的心灵。
  从我国目前存续且经营较好的报刊亭来看,一般都实现了经营模式的创新,采取“传统报刊亭+多种服务+智能转型”的模式。数字化转型为报刊亭赋能、赋值、赋智,让一批智慧型报刊亭应运而生。所谓赋能,就是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为人们提供多种服务。赋值,就是增加报刊亭的价值,既提高其经济效益,更提高其社会公益价值。赋智,就是通过智能化转型和改造,增加智能化服务,提高整个报刊亭的利用效率。
情绪宣泄背后的问题
值得关注

  据红网,如今,当我们打开社交软件,就会发现抖音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风靡着形态各异的“猴子”表情包,许多青年人纷纷调侃自己为“吗喽”。“吗喽”是两广地区称呼“猴子”的方言语态。由猴子图片搭配短语制成的表情包、鬼畜视频等以一种幽默、自嘲的方式,为人们表达情绪提供途径,将年轻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疲惫、不公等情绪表达出来,让很多人不由调侃“有人在看乐子,有人在照镜子”。
  近年来,无论是爆火的“鼠鼠文学”还是如今流行的“吗喽文学”,都是年轻人在为混乱世界中的自己寻找一个完美的镜像。这些表情包的使用让年轻人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阐述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个人情感表达引起更多的集体共鸣。
  对于每日都处在高强度学习、工作环境中的人们来说,他们在机械重复的生活中感到疲乏,而无拘无束的表情包让他们释放天性。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恼,表情包是自嘲也是自我安慰,这并不意味着当下的年轻人持有消极度日的态度,相反,这届年轻人自主意识更强,又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年代,思虑的问题自然更多一些。  (□记者 王臻儒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