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别样的家乡

2023-11-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后窗
  □ 方 远

  想想挺有趣,我竟然有两个家乡,生在济南,长在莱州,工作后在两地间不停地奔跑,倒也乐此不疲。
  一个家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另一个家乡有绵延不断的群山,从一望无际到层峦叠嶂,别样的家乡令我自豪与兴奋。
  济南的南部山区村落密布,而柳埠镇的泥淤泉东村格外引人驻足,这是因为,这里有古槐,有名泉,也有红色革命基地,而且,幽幽山谷里从来就不乏栩栩如生而引人入胜的民间传奇故事。
  槐是唐槐,有1300多年的树龄。泉是泥淤泉,为济南72名泉之一。唐槐依泥淤泉而生,先有泉而后有槐当是肯定的了。
  泥淤泉,顾名思义,泥沙常常淤塞泉眼,屡挖屡淤,淤而再挖,如此周而复始。其实,泥淤泉原名印度泉。相传在唐朝末年,村里来了九位印度高僧。修行得炉火纯青,自然慧眼识珠,高僧们发现这是块风水宝地,便安营扎寨,传授佛法。未承想,此后大旱三年,树木枯死,庄稼颗粒无收,从而饿殍遍地,村民们只得背井离乡。佛家慈悲为怀,高僧们决意挖井以拯救百姓。水源找到了,却没有掘井工具,高僧们便以头掘井。九位高僧先后以头撞地,相继殒命。上苍有眼,第九位高僧撞地后,终于撞出一股清泉。有了泉水便有了生命,犹如枯木逢春,村民们从此安心地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因此,清代郝植恭在《七十二泉记》中称之为“印度泉”。村民们心怀悲伤地将高僧们掩埋在泉边,又在西北50米处建造了雕梁画栋的庙宇“九圣堂”,以纪念并缅怀普度众生的高僧们。
  实际上,关于印度泉有多种说法,比如,九位高僧不是撞地而死,而是无水缺食又日夜掘井累死的。民间故事多有传奇色彩,后人口口相传,抱着感恩的心态使故事更加曲曲折折,动人心魄。
  坐在泉边的石案前,品味着由泉水沏成的酸枣芽茶,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落在千年唐槐上。
  北国多槐树,而古槐大多被称为唐槐,或许,这是唐代皇帝喜欢槐树的缘故。遥想当年,长安城大道旁的槐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唐高宗李治与唐玄宗李隆基各率文武百官泰山封禅的时候,同样在泰山上栽下了大量的槐树。
  上行下效,唐人种槐蔚然成风,那么,在泰山山脉北麓的泥淤泉畔有槐树茁壮成长便不足为奇了。星移斗转,岁月如梭,如今,一千多年过去,这棵唐槐历经火烧及腐朽已成空心状。树皮斑驳,枝条盘虬,却仍生机勃勃,遮天蔽日。
  千年唐槐历尽沧桑而巍然屹立,这是它的幸运,也是泥淤泉东村人的幸运。它与泥淤泉及村民们相依相伴,共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
  泥淤泉东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绵延不断的群山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堡垒。在距泥淤泉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拙朴的老式四合院。抗战胜利后,为适应新的形势,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都曾在泥淤泉东村设立办公场所。1946年8月,中共济南市委进驻此院,成立了济南市委指挥部,为济南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说坚韧不拔的千年唐槐是泥淤泉东村的精神支柱,那么,清澈见底的泥淤泉便是村子的灵魂了。
  傍晚时分,我在村里悠然漫步。这时正有夕阳似火,云雾笼罩着山脊,如梦似幻。抬眼望去,风格迥异的民宿身披晚霞,星罗棋布,展示着独特的美丽。赏泉,听泉,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让人好不惬意。
  白天看美景,夜晚观星星,路边有泉水汩汩流淌,不由得令我想起了另一个家乡莱州的潮汐声。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蓦然间,民宿里有女童的歌声传来,宛转悠扬。
  谁不说俺家乡好,对我而言,别样的家乡自然也不能是个例外。
后窗
  □ 方 远

  想想挺有趣,我竟然有两个家乡,生在济南,长在莱州,工作后在两地间不停地奔跑,倒也乐此不疲。
  一个家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另一个家乡有绵延不断的群山,从一望无际到层峦叠嶂,别样的家乡令我自豪与兴奋。
  济南的南部山区村落密布,而柳埠镇的泥淤泉东村格外引人驻足,这是因为,这里有古槐,有名泉,也有红色革命基地,而且,幽幽山谷里从来就不乏栩栩如生而引人入胜的民间传奇故事。
  槐是唐槐,有1300多年的树龄。泉是泥淤泉,为济南72名泉之一。唐槐依泥淤泉而生,先有泉而后有槐当是肯定的了。
  泥淤泉,顾名思义,泥沙常常淤塞泉眼,屡挖屡淤,淤而再挖,如此周而复始。其实,泥淤泉原名印度泉。相传在唐朝末年,村里来了九位印度高僧。修行得炉火纯青,自然慧眼识珠,高僧们发现这是块风水宝地,便安营扎寨,传授佛法。未承想,此后大旱三年,树木枯死,庄稼颗粒无收,从而饿殍遍地,村民们只得背井离乡。佛家慈悲为怀,高僧们决意挖井以拯救百姓。水源找到了,却没有掘井工具,高僧们便以头掘井。九位高僧先后以头撞地,相继殒命。上苍有眼,第九位高僧撞地后,终于撞出一股清泉。有了泉水便有了生命,犹如枯木逢春,村民们从此安心地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因此,清代郝植恭在《七十二泉记》中称之为“印度泉”。村民们心怀悲伤地将高僧们掩埋在泉边,又在西北50米处建造了雕梁画栋的庙宇“九圣堂”,以纪念并缅怀普度众生的高僧们。
  实际上,关于印度泉有多种说法,比如,九位高僧不是撞地而死,而是无水缺食又日夜掘井累死的。民间故事多有传奇色彩,后人口口相传,抱着感恩的心态使故事更加曲曲折折,动人心魄。
  坐在泉边的石案前,品味着由泉水沏成的酸枣芽茶,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落在千年唐槐上。
  北国多槐树,而古槐大多被称为唐槐,或许,这是唐代皇帝喜欢槐树的缘故。遥想当年,长安城大道旁的槐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唐高宗李治与唐玄宗李隆基各率文武百官泰山封禅的时候,同样在泰山上栽下了大量的槐树。
  上行下效,唐人种槐蔚然成风,那么,在泰山山脉北麓的泥淤泉畔有槐树茁壮成长便不足为奇了。星移斗转,岁月如梭,如今,一千多年过去,这棵唐槐历经火烧及腐朽已成空心状。树皮斑驳,枝条盘虬,却仍生机勃勃,遮天蔽日。
  千年唐槐历尽沧桑而巍然屹立,这是它的幸运,也是泥淤泉东村人的幸运。它与泥淤泉及村民们相依相伴,共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
  泥淤泉东村坐落于崇山峻岭之中,绵延不断的群山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堡垒。在距泥淤泉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拙朴的老式四合院。抗战胜利后,为适应新的形势,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都曾在泥淤泉东村设立办公场所。1946年8月,中共济南市委进驻此院,成立了济南市委指挥部,为济南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说坚韧不拔的千年唐槐是泥淤泉东村的精神支柱,那么,清澈见底的泥淤泉便是村子的灵魂了。
  傍晚时分,我在村里悠然漫步。这时正有夕阳似火,云雾笼罩着山脊,如梦似幻。抬眼望去,风格迥异的民宿身披晚霞,星罗棋布,展示着独特的美丽。赏泉,听泉,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让人好不惬意。
  白天看美景,夜晚观星星,路边有泉水汩汩流淌,不由得令我想起了另一个家乡莱州的潮汐声。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蓦然间,民宿里有女童的歌声传来,宛转悠扬。
  谁不说俺家乡好,对我而言,别样的家乡自然也不能是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