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2023-11-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提升国产影视
国际市场竞争力
据经济日报,继国外一家头部流媒体播放平台购买国产悬疑剧《漫长的季节》的版权并播出后,讲述中国故事的国产喜剧电影《你好,李焕英》又将被好莱坞知名影业购买版权翻拍……近期,国产影视出海可谓喜讯连连。从长远看,国产影视出海既要航向准,还须动力足,从多层次协同发力。
一方面,要以国际合作推动商业共赢。当下,国际市场对优质文化产品需求很大,而我国文化企业还处于成长期,与国外龙头文化企业相比,在发行渠道、内容生产等方面均存在短板。要想加快发展,除了自身努力,还应整合各方资源,培育更大市场,增强文化共识,追求长远收益。在生产端,可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推动联合制作、实现收益共享,进一步打通产业发展共赢渠道。在平台端,应在“借船出海”开拓发行路径同时,打造更多“造船出海”的国际传播平台。
另一方面,要以精彩中国故事激发文化共鸣。全球影视佳作无不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与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创作层面,要根植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以国际化制作水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引发各国受众文化共鸣。在商业层面,面对激烈的全球文化产品竞争,要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与文化产业的硬实力相结合,善于整合全球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国际传播手段、积极构建商业合作平台。
喜剧电影不好笑
到底该谁背锅
据扬子晚报,各大黄金档期,喜剧电影总是绝对刚需,也大多能产生较高票房。但令人尴尬的是,口碑直线下滑,很多观众干脆表示,“现在喜剧电影越来越不好笑了”。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副教授杨柳表示,喜剧并非单纯笑料的堆砌,其内核是悲剧,是来自于对世态人情的细腻观察,对人性弱点的感知,对普通人的同情。比如卓别林《淘金记》中饥饿的流浪汉用刀叉吃靴子;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谁敢比我惨”的卖身葬父,“在人生的绝境中,这是对现实的妥协,更是对食利者迸发出的讽刺和反抗,这就是喜剧的艺术。”这也就不难理解观众会怀念过去的经典喜剧作品,以1992年的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为例,其编剧和导演就很懂得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从日常拌嘴,吃饭遛弯儿等百姓生活中,精准捕捉喜剧调侃的对象。时至今日,剧中随便一句台词,依然经得起推敲和品味。
杨柳认为,喜剧电影越来越不好笑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创作者脱离了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不理解人性的本质。“悲剧可以宏大,用高昂的史诗风格。而喜剧的创作者必须贴近底层,贴近生命,才能感知人性,写出笑中有泪,丰满真实的作品。”
“野景点”打卡
追求个性别丢理性
据光明日报客户端,近期,社交平台上,上海宝山区一湿地森林公园外的吴淞口灯塔成为网红打卡地。为了到达这一“野景点”,游客要扒铁皮门、翻围墙,甚至还要面对涨潮后困于灯塔的危险。
“野景点”屡禁不止的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另辟蹊径”旅游诉求的提升。传统景点的门票价格、开放时间限制、交通状况,也许给部分游客带来一种“只可远观”之感。尤其在一些网络平台笔记的助推下,游客更愿意去人少、小众的景点打卡,图的就是一股子新鲜感,还能给自己立个独一无二、引领风潮的人设。“野景点”的特色,可能正好补齐了正规景区的不足,也说明同类景色的稀缺,这种诉求是不容忽视的。
还要看到,“野景点”的火爆与网络平台笔记的流行不无关系。因此,这给网络平台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命题——网络平台可以对相关笔记进行监督,避免不合规、危险的行为成为“引流”的关键词。不少网友对于“野景点”的评价,离不开“人少、僻静、小众、免费、车能到”,这对传统旅游市场也是一个提醒,也许管理部门应该开发、开放更多同类的、安全的风景资源,或提升传统景点的可接近性。在旅游项目开发上,更加关心当下人们真实的出行需求,尽可能地降低门票、交通、预约机制等方面的门槛。
露营产业
遭遇“审美疲劳”
据解放日报,今年以来,无论是城市露营还是郊野露营,客流下降、商家大打价格战成为从业者面临的共同困境,一些社交媒体上甚至频频出现露营地转让的帖子。
多名露营消费者和从业者认为,“审美疲劳”是重要原因。露营客群中减少最多的正是“跟风式”露营者。对他们而言,露营更多是一种新鲜的休闲方式,很少重复体验。对尝鲜式的初级露营者而言,城市中大批涌现的免费露营场地,以及收费露营地之间的价格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牛路野营创始人唐伟说,露营在全球范围内已有150余年的发展史,是一个独特的休闲门类。数据显示,美国70%的家庭有露营习惯,每个家庭每年在露营上花销约4000美元,而中国只有10%左右的家庭接触露营,花销也仅约1000元人民币。长远来看,国内露营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记者 朱子钰 整理)
国际市场竞争力
据经济日报,继国外一家头部流媒体播放平台购买国产悬疑剧《漫长的季节》的版权并播出后,讲述中国故事的国产喜剧电影《你好,李焕英》又将被好莱坞知名影业购买版权翻拍……近期,国产影视出海可谓喜讯连连。从长远看,国产影视出海既要航向准,还须动力足,从多层次协同发力。
一方面,要以国际合作推动商业共赢。当下,国际市场对优质文化产品需求很大,而我国文化企业还处于成长期,与国外龙头文化企业相比,在发行渠道、内容生产等方面均存在短板。要想加快发展,除了自身努力,还应整合各方资源,培育更大市场,增强文化共识,追求长远收益。在生产端,可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推动联合制作、实现收益共享,进一步打通产业发展共赢渠道。在平台端,应在“借船出海”开拓发行路径同时,打造更多“造船出海”的国际传播平台。
另一方面,要以精彩中国故事激发文化共鸣。全球影视佳作无不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与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创作层面,要根植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以国际化制作水准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引发各国受众文化共鸣。在商业层面,面对激烈的全球文化产品竞争,要将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与文化产业的硬实力相结合,善于整合全球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国际传播手段、积极构建商业合作平台。
喜剧电影不好笑
到底该谁背锅
据扬子晚报,各大黄金档期,喜剧电影总是绝对刚需,也大多能产生较高票房。但令人尴尬的是,口碑直线下滑,很多观众干脆表示,“现在喜剧电影越来越不好笑了”。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副教授杨柳表示,喜剧并非单纯笑料的堆砌,其内核是悲剧,是来自于对世态人情的细腻观察,对人性弱点的感知,对普通人的同情。比如卓别林《淘金记》中饥饿的流浪汉用刀叉吃靴子;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中,“谁敢比我惨”的卖身葬父,“在人生的绝境中,这是对现实的妥协,更是对食利者迸发出的讽刺和反抗,这就是喜剧的艺术。”这也就不难理解观众会怀念过去的经典喜剧作品,以1992年的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为例,其编剧和导演就很懂得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从日常拌嘴,吃饭遛弯儿等百姓生活中,精准捕捉喜剧调侃的对象。时至今日,剧中随便一句台词,依然经得起推敲和品味。
杨柳认为,喜剧电影越来越不好笑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创作者脱离了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不理解人性的本质。“悲剧可以宏大,用高昂的史诗风格。而喜剧的创作者必须贴近底层,贴近生命,才能感知人性,写出笑中有泪,丰满真实的作品。”
“野景点”打卡
追求个性别丢理性
据光明日报客户端,近期,社交平台上,上海宝山区一湿地森林公园外的吴淞口灯塔成为网红打卡地。为了到达这一“野景点”,游客要扒铁皮门、翻围墙,甚至还要面对涨潮后困于灯塔的危险。
“野景点”屡禁不止的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另辟蹊径”旅游诉求的提升。传统景点的门票价格、开放时间限制、交通状况,也许给部分游客带来一种“只可远观”之感。尤其在一些网络平台笔记的助推下,游客更愿意去人少、小众的景点打卡,图的就是一股子新鲜感,还能给自己立个独一无二、引领风潮的人设。“野景点”的特色,可能正好补齐了正规景区的不足,也说明同类景色的稀缺,这种诉求是不容忽视的。
还要看到,“野景点”的火爆与网络平台笔记的流行不无关系。因此,这给网络平台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命题——网络平台可以对相关笔记进行监督,避免不合规、危险的行为成为“引流”的关键词。不少网友对于“野景点”的评价,离不开“人少、僻静、小众、免费、车能到”,这对传统旅游市场也是一个提醒,也许管理部门应该开发、开放更多同类的、安全的风景资源,或提升传统景点的可接近性。在旅游项目开发上,更加关心当下人们真实的出行需求,尽可能地降低门票、交通、预约机制等方面的门槛。
露营产业
遭遇“审美疲劳”
据解放日报,今年以来,无论是城市露营还是郊野露营,客流下降、商家大打价格战成为从业者面临的共同困境,一些社交媒体上甚至频频出现露营地转让的帖子。
多名露营消费者和从业者认为,“审美疲劳”是重要原因。露营客群中减少最多的正是“跟风式”露营者。对他们而言,露营更多是一种新鲜的休闲方式,很少重复体验。对尝鲜式的初级露营者而言,城市中大批涌现的免费露营场地,以及收费露营地之间的价格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牛路野营创始人唐伟说,露营在全球范围内已有150余年的发展史,是一个独特的休闲门类。数据显示,美国70%的家庭有露营习惯,每个家庭每年在露营上花销约4000美元,而中国只有10%左右的家庭接触露营,花销也仅约1000元人民币。长远来看,国内露营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记者 朱子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