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七大特色产业板块竞相发力
2023-11-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蒋晨曦 谢新华
10月31日,巨野县大谢集镇的永泉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将辣椒酱灌装、封口、打包。辣椒深加工是大谢集镇的特色产业之一,该镇每年辣椒种植面积在1.6万亩左右,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先后成立了巨野县永泉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康世食品有限公司,收购农户种植的辣椒制成辣椒酱产品,年产量100吨左右,辣椒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大谢集镇依托自身种植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发展切入点,实现了新突破,形成了以大蒜、棉花、辣椒为主导产业的高效特色农业。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冷储、深加工项目,引导企业建立农产品原料生产、精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加强企业基地与农户、协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培植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力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
深秋时节,巨野县独山镇金山书院内墨香萦绕。“这色笔和水笔各有用处,前者上色,后者润色,两支笔交替使用,这样画出的画才有层次感。”案桌前,农民画师王广军正在给前来学习工笔画的村民讲解绘画技巧。“像这种零基础的学员,只要愿意学,肯下苦功夫,一般培训两个月便可独自作画。技法熟练后,一个月能有2000余元的稳定收入。”王广军说。
作为巨野县八个绘画专业镇之一,独山镇现有专门从事书画行业人员1200余人,王刘村作为绘画专业村,专业工笔牡丹画师有100余人,在几位优秀农民画师的带领下,已形成绘画、培训、创作、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今年以来,独山镇按照巨野县委“塑品牌、育人才、拓市场”的发展思路,将培育壮大书画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深入挖掘现有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力量”。
书画产业是巨野县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县从事创作、销售、装裱等书画产业人员2万余人,年创作绘画作品120余万幅,作品远销40个国家和地区,年综合产值近20亿元。工笔画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文化产业。
近年来,巨野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做大规模、做优特色、做强品牌,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初步形成了粮食加工、大蒜辣椒、肉鸭蛋鸡、文旅绘画等七大特色产业板块。一方面,提档升级传统农业,以“政府引领、科技驱动、品牌带动、数字赋能、功能拓展”赋能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44个、农业产业园18个,推动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园区汇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园区规模,加快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
本报通讯员 蒋晨曦 谢新华
10月31日,巨野县大谢集镇的永泉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将辣椒酱灌装、封口、打包。辣椒深加工是大谢集镇的特色产业之一,该镇每年辣椒种植面积在1.6万亩左右,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先后成立了巨野县永泉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康世食品有限公司,收购农户种植的辣椒制成辣椒酱产品,年产量100吨左右,辣椒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大谢集镇依托自身种植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发展切入点,实现了新突破,形成了以大蒜、棉花、辣椒为主导产业的高效特色农业。同时加大资金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冷储、深加工项目,引导企业建立农产品原料生产、精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加强企业基地与农户、协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培植发展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力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
深秋时节,巨野县独山镇金山书院内墨香萦绕。“这色笔和水笔各有用处,前者上色,后者润色,两支笔交替使用,这样画出的画才有层次感。”案桌前,农民画师王广军正在给前来学习工笔画的村民讲解绘画技巧。“像这种零基础的学员,只要愿意学,肯下苦功夫,一般培训两个月便可独自作画。技法熟练后,一个月能有2000余元的稳定收入。”王广军说。
作为巨野县八个绘画专业镇之一,独山镇现有专门从事书画行业人员1200余人,王刘村作为绘画专业村,专业工笔牡丹画师有100余人,在几位优秀农民画师的带领下,已形成绘画、培训、创作、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今年以来,独山镇按照巨野县委“塑品牌、育人才、拓市场”的发展思路,将培育壮大书画产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深入挖掘现有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文化力量”。
书画产业是巨野县的特色产业,目前全县从事创作、销售、装裱等书画产业人员2万余人,年创作绘画作品120余万幅,作品远销40个国家和地区,年综合产值近20亿元。工笔画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文化产业。
近年来,巨野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做大规模、做优特色、做强品牌,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初步形成了粮食加工、大蒜辣椒、肉鸭蛋鸡、文旅绘画等七大特色产业板块。一方面,提档升级传统农业,以“政府引领、科技驱动、品牌带动、数字赋能、功能拓展”赋能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44个、农业产业园18个,推动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园区汇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园区规模,加快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