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47万人中有12万人在从事肉牛行业——
阳信牛产业到底“牛”在哪里
2023-11-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程芃芃
通讯员 李新睿 陈永芳 报道
本报阳信讯 10月31日,第十六届(2023)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阳信举行,介绍阳信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和本次牛业发展大会基本情况。
11月11日—12日,第十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将在阳信召开,对阳信来说,既是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也是全面展示阳信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舞台,是阳信牛产业发展史上的大事、喜事。
此次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的主题是“集群共享·提质增效·全产业链推动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上午将举行大会开幕式,接续开展头部企业“牛人”对话、牛业高质量发展主旨论坛、国际牛肉贸易合作高峰论坛、全国牛业及相关产品展销、阳信肉牛产业成果展示、国内外企业招商签约等系列活动。大会期间,阳信将发布阳信肉牛全产业链标准、复合肉标准、“阳信牛肉”区域品牌价值、“阳信黑牛”选育扩繁体系,为肉及肉制品监管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科创基地揭牌。届时,阳信将邀请部分专家,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外企驻华代表,国内外企业家约600人齐聚阳信,共话合作。
阳信营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给牛产业茁壮成长增添了强劲动力,将牛产业逐步发展为富民强县的基石产业,民间更是给予了中国“牛”县的美誉。
阳信的牛产业到底“牛”在哪里?一是“牛”在社会基础。阳信是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县、鲁西北重要回族聚居区,回汉群众长期以来以牛为纽带、以牛奔小康,全县47万人中有12万人在从事肉牛行业。因此,阳信坚持把牛产业作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富民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产业,2009年、2019年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为阳信做优做强牛产业奠定了基础、坚定了信心。二是“牛”在产业优势。阳信是全国畜牧百强县、全省沿黄肉牛特色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先后以牛产业为核心建成了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屠宰能力120万头、近600亿元营收。阳信按照“种养加一体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抓附加值提升、抓全链条延伸,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地方发展。首先是做优一产。全面推广“粮改饲”种植,订单种植全株青贮玉米20万亩,入选全国首批“粮改饲”示范县。针对犊牛繁育、能繁母牛、架子牛育肥三种模式,制定养殖管理技术规程,实行订单饲喂,探索了“七位一体”(企业+合作社+养殖户+银行+农担+保险+科技)的金牧合作模式,养殖户年均收入4.5万元,高出全县50个百分点。其次是做强二产。育龙头、延链条、强产业,先后培育了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屠宰企业76家、SC认证加工企业429家、有机肥生产企业16家、精细分割品种达240类,牛肉预制菜种类达76种,形成了“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皮革制造—有机肥还田”的全产业链条,每个领域都有领军企业,每个环节都成为产业上下游。最后是做活三产。成立中国农业大学(阳信)肉牛研究中心,先后建成进境肉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牛智谷产业园,2万吨保税仓验收通过,与106家贸易企业签订进驻协议,全力打造辐射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商贸流通集散地。三是“牛”在品牌品质。坚持品牌立身、品质立本,建设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肉牛产品监督检验评价中心、肉及肉制品监管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科创基地,荣获“阳信牛肉”“阳信鲁西黄牛”“阳信渤海黑牛”等地理标志认证3个,培育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中华老字号等国家级认证32个,先后亮相北京奥运会、青岛上合峰会、G20杭州峰会、国庆阅兵仪式。
通讯员 李新睿 陈永芳 报道
本报阳信讯 10月31日,第十六届(2023)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在阳信举行,介绍阳信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和本次牛业发展大会基本情况。
11月11日—12日,第十六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将在阳信召开,对阳信来说,既是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平台,也是全面展示阳信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的舞台,是阳信牛产业发展史上的大事、喜事。
此次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的主题是“集群共享·提质增效·全产业链推动高质量发展”,11月11日上午将举行大会开幕式,接续开展头部企业“牛人”对话、牛业高质量发展主旨论坛、国际牛肉贸易合作高峰论坛、全国牛业及相关产品展销、阳信肉牛产业成果展示、国内外企业招商签约等系列活动。大会期间,阳信将发布阳信肉牛全产业链标准、复合肉标准、“阳信牛肉”区域品牌价值、“阳信黑牛”选育扩繁体系,为肉及肉制品监管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科创基地揭牌。届时,阳信将邀请部分专家,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外企驻华代表,国内外企业家约600人齐聚阳信,共话合作。
阳信营造了优越的发展环境,给牛产业茁壮成长增添了强劲动力,将牛产业逐步发展为富民强县的基石产业,民间更是给予了中国“牛”县的美誉。
阳信的牛产业到底“牛”在哪里?一是“牛”在社会基础。阳信是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县、鲁西北重要回族聚居区,回汉群众长期以来以牛为纽带、以牛奔小康,全县47万人中有12万人在从事肉牛行业。因此,阳信坚持把牛产业作为带领群众致富的富民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产业,2009年、2019年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为阳信做优做强牛产业奠定了基础、坚定了信心。二是“牛”在产业优势。阳信是全国畜牧百强县、全省沿黄肉牛特色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先后以牛产业为核心建成了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屠宰能力120万头、近600亿元营收。阳信按照“种养加一体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抓附加值提升、抓全链条延伸,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地方发展。首先是做优一产。全面推广“粮改饲”种植,订单种植全株青贮玉米20万亩,入选全国首批“粮改饲”示范县。针对犊牛繁育、能繁母牛、架子牛育肥三种模式,制定养殖管理技术规程,实行订单饲喂,探索了“七位一体”(企业+合作社+养殖户+银行+农担+保险+科技)的金牧合作模式,养殖户年均收入4.5万元,高出全县50个百分点。其次是做强二产。育龙头、延链条、强产业,先后培育了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屠宰企业76家、SC认证加工企业429家、有机肥生产企业16家、精细分割品种达240类,牛肉预制菜种类达76种,形成了“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皮革制造—有机肥还田”的全产业链条,每个领域都有领军企业,每个环节都成为产业上下游。最后是做活三产。成立中国农业大学(阳信)肉牛研究中心,先后建成进境肉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牛智谷产业园,2万吨保税仓验收通过,与106家贸易企业签订进驻协议,全力打造辐射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商贸流通集散地。三是“牛”在品牌品质。坚持品牌立身、品质立本,建设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肉牛产品监督检验评价中心、肉及肉制品监管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科创基地,荣获“阳信牛肉”“阳信鲁西黄牛”“阳信渤海黑牛”等地理标志认证3个,培育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中华老字号等国家级认证32个,先后亮相北京奥运会、青岛上合峰会、G20杭州峰会、国庆阅兵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