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打造拆迁安置新型社区
2023-10-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刘金学
今年以来,胶州市将城中村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中以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为出发点,突出利民、创新、品质、提升4个理念,着力打造“品质优良、配套完善、居住舒适、管理有序”的拆迁安置新型社区,实现与城市整体环境和功能的无缝对接与融合,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配套功能。
据了解,胶州市2023年共投资13.21亿元推进实施刘家岭、匙家庄、东店子、黄埠岭、佳乐家以东、南三河等6个旧村改造项目,惠及村民2000余户。目前,刘家岭、匙家庄项目已完成回迁,430户村民喜迁新居,佳乐家以东、南三里河项目安置楼主体已封顶,东店子、黄埠岭安置区正加快推进。
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是做好旧村改造工作的前提。胶州市以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安置区位置、整体设计等都事先征得村民的同意,合理设置安置房户型搭配,满足村民的多样性住房需求。“我们按照每间北正房安置45平方米楼房的标准进行补偿,增加10%预留房源用于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最大程度让利于民。按照不低于人均10平方米、2平方米的标准为村集体配建经济发展用房和公共事业用房,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融资模式创新,是目前旧村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胶州市创建市直—街道—村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运用“政府+平台公司+头部企业+社会资本”合作策略,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引入社会资本、抵押融资等方式破解资金难题,其中刘家岭、匙家庄改造项目和黄埠岭村改造项目分别申请发行专项债5亿元、2.5亿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为将安置区建设做到老百姓“心坎上”,胶州市坚持安置房建设与商品房建设“三个一样”,即质量一样、配套一样、地段一样,安置房建设以就地、就近为主,在户型设计上,广泛征求征迁户的意愿,尽量满足“明厨、明卫、南北通透”需求,全力设计群众喜爱的多户型布局。建立全过程居民参与机制,除主管部门例行监督检查、项目自查外,成立村民监督小组,代表全体村民对安置区工程建设施工环节、施工工艺、建材质量进行全程监督,让村民对安置区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有了全面直观的了解,有效保障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在提升村民居住水平的同时,胶州市还坚持“规划先行、配套同步”的原则,将安置区建设与周边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实现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切实提升改造村庄周边配套环境,方便群众居住生活,大力推进品质城市建设。
今年以来,胶州市将城中村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工作中以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为出发点,突出利民、创新、品质、提升4个理念,着力打造“品质优良、配套完善、居住舒适、管理有序”的拆迁安置新型社区,实现与城市整体环境和功能的无缝对接与融合,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配套功能。
据了解,胶州市2023年共投资13.21亿元推进实施刘家岭、匙家庄、东店子、黄埠岭、佳乐家以东、南三河等6个旧村改造项目,惠及村民2000余户。目前,刘家岭、匙家庄项目已完成回迁,430户村民喜迁新居,佳乐家以东、南三里河项目安置楼主体已封顶,东店子、黄埠岭安置区正加快推进。
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是做好旧村改造工作的前提。胶州市以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安置区位置、整体设计等都事先征得村民的同意,合理设置安置房户型搭配,满足村民的多样性住房需求。“我们按照每间北正房安置45平方米楼房的标准进行补偿,增加10%预留房源用于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为村民缴纳养老保险,最大程度让利于民。按照不低于人均10平方米、2平方米的标准为村集体配建经济发展用房和公共事业用房,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融资模式创新,是目前旧村改造工作的重中之重。胶州市创建市直—街道—村庄三级组织管理体系,运用“政府+平台公司+头部企业+社会资本”合作策略,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引入社会资本、抵押融资等方式破解资金难题,其中刘家岭、匙家庄改造项目和黄埠岭村改造项目分别申请发行专项债5亿元、2.5亿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为将安置区建设做到老百姓“心坎上”,胶州市坚持安置房建设与商品房建设“三个一样”,即质量一样、配套一样、地段一样,安置房建设以就地、就近为主,在户型设计上,广泛征求征迁户的意愿,尽量满足“明厨、明卫、南北通透”需求,全力设计群众喜爱的多户型布局。建立全过程居民参与机制,除主管部门例行监督检查、项目自查外,成立村民监督小组,代表全体村民对安置区工程建设施工环节、施工工艺、建材质量进行全程监督,让村民对安置区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有了全面直观的了解,有效保障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在提升村民居住水平的同时,胶州市还坚持“规划先行、配套同步”的原则,将安置区建设与周边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实现土地合理高效利用,切实提升改造村庄周边配套环境,方便群众居住生活,大力推进品质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