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别同心汇绘就黄河文化发展同心圆

2023-10-19 作者: 李广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广寅 胡萍
   党万军 张吉东 报道
  本报东营讯 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尚乘美术馆西侧的黄河澄泥印非遗传承人张金霞工作室,是黄河澄泥印的集中展示地,上千枚形态各异的黄河澄泥印向市民呈现着黄河文化的悠远内涵。河口区政协委员、黄河澄泥印非遗传承人张金霞介绍,黄河澄泥印取材黄河入海口澄泥,通过手工制作印章钮体、借助独特治印方法,让一件件古朴、典雅、原生态的印章显现出澄泥之美。
  作为黄河口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代表,黄河澄泥印的传承发展尤为重要。针对黄河澄泥保护传承发展这一主题,河口区政协积极建立张金霞委员工作室,借助“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品牌功能发挥凝聚共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整理、交流和推广,策划、主办和承办各类艺术展览,组织各类艺术交流、学术研究活动,开展名家书画讲座及导师工作室专项教学培训,让悠久古老的黄河澄泥以更加优美的姿态在黄河口绽放。
  近年来,河口区政协组织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界别的市区政协委员成立“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委员们依托“界别同心汇”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音乐、美术、面塑、剪纸、印章、太极拳等领域发挥作用,通过学习座谈,加深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共同梳理黄河文化的形态,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河口区政协委员王向华把黄河文化融入国画中,一张张剪纸作品、一幅幅精美画作将黄河的千古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河口区政协委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面塑传承人杨梅,在做大做强面塑文创产业和花馍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展“非遗”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宣传培训活动,实现了文化遗产传承与群众就业“双赢”。
  “我们将以‘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品牌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质扩面,打造聚识体系,让黄河文化在与渤海的融汇中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黄河文化新篇章。”展望未来,河口区政协主席徐文棠说。
  □李广寅 胡萍
   党万军 张吉东 报道
  本报东营讯 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尚乘美术馆西侧的黄河澄泥印非遗传承人张金霞工作室,是黄河澄泥印的集中展示地,上千枚形态各异的黄河澄泥印向市民呈现着黄河文化的悠远内涵。河口区政协委员、黄河澄泥印非遗传承人张金霞介绍,黄河澄泥印取材黄河入海口澄泥,通过手工制作印章钮体、借助独特治印方法,让一件件古朴、典雅、原生态的印章显现出澄泥之美。
  作为黄河口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代表,黄河澄泥印的传承发展尤为重要。针对黄河澄泥保护传承发展这一主题,河口区政协积极建立张金霞委员工作室,借助“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品牌功能发挥凝聚共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整理、交流和推广,策划、主办和承办各类艺术展览,组织各类艺术交流、学术研究活动,开展名家书画讲座及导师工作室专项教学培训,让悠久古老的黄河澄泥以更加优美的姿态在黄河口绽放。
  近年来,河口区政协组织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界别的市区政协委员成立“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委员们依托“界别同心汇”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音乐、美术、面塑、剪纸、印章、太极拳等领域发挥作用,通过学习座谈,加深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共同梳理黄河文化的形态,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政协力量。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河口区政协委员王向华把黄河文化融入国画中,一张张剪纸作品、一幅幅精美画作将黄河的千古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河口区政协委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氏面塑传承人杨梅,在做大做强面塑文创产业和花馍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展“非遗”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宣传培训活动,实现了文化遗产传承与群众就业“双赢”。
  “我们将以‘印象黄河口·界别同心汇’品牌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质扩面,打造聚识体系,让黄河文化在与渤海的融汇中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黄河文化新篇章。”展望未来,河口区政协主席徐文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