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跟着东坡游山东

2023-10-14 作者: 张依盟 来源: 大众日报
  超然台
  视频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近日,第十三届(诸城)东坡文化节举办。作为东坡文化节城市联盟中唯一的县级市,山东诸城与广东惠州、海南儋州、湖北黄冈、四川眉山、江苏常州,共同完成了关于“苏东坡”的拼图。
  说起苏东坡,诸城(古称密州)是绕不开的地方。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这里成为他创作巅峰期的旅居地。有豪迈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有悼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有豁达超脱的“诗酒趁年华”、传世千古的“明月几时有”。诸城现仍有三处著名的东坡遗迹,超然台和常山上的雩泉、黄茅冈。
  超然台原系北魏时所建的城墙土台。苏东坡在任时修葺扩建,亲笔题写“超然台”三个大字,并作《超然台记》,以志其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即作于超然台。
  雩泉位于常山北坡山溪的西侧,南依常山主峰,北面居高临下俯视诸城市区。雩泉东北有路直通山下,古时人们多经此路上山祈雨。苏东坡深爱此泉,每登常山,必临雩泉。
  黄茅冈在常山东南,为一片蜿蜒起伏的低矮山冈,古时茅草丛生,故名“黄茅冈”,是一处理想的围射猎场。《江城子·密州出猎》即写于此。
  不光诸城,山东多地与苏东坡渊源颇深。
  其任密州知州时,对秦皇、汉武多次巡幸过的“东国胜地”琅琊台颇感兴趣,曾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从密州至琅琊,登临琅琊台,还写下了《书琅琊篆后》一文。“文字之工,世亦莫及,皆不可废”,文章对琅琊台石刻文字极为推崇,不经意间使这块秦刻石及琅琊台声名大振;其间,也沉醉于五莲的山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亦曾游蒙山和蒙山西侧的漏泽湖等地,赏景吟诗,留下了“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
  熙宁九年十二月,苏东坡调离密州,经潍、青二州到达济南,与好友齐州知州李常及苏辙三子会见,盘桓月余,游览了趵突泉(时称“槛泉”)、章丘龙山等。
  九年后,也就是元丰八年(1085年),苏东坡领命任登州知州。十月十五日,他抵达登州治所蓬莱。刚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调回京城任礼部郎中,留下“五日登州守,千年苏公祠”的美誉。蓬莱阁的入口处,有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的单檐牌坊,装饰着海浪纹的蓝地金字的牌匾上,那“人间蓬莱”四个大字,正是从苏东坡“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的诗句中缀辑得来。
  此次回京,苏东坡路过济南长清。当时,他得知真相院住持法泰所建的13层砖塔未有葬物,便想将弟弟苏辙所藏的释迦舍利捐献出来,为已过世的父母祈求“冥福”。法泰听后求之不得,待塔基本完工后便赴京找苏东坡拜请法舍利,并请苏东坡撰写塔铭。
  1965年,这件《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在当地全阳塔地宫中出土。其文辞优美,禅机毕见。刻工精细,字字清晰,由于久埋地里,无一字残损,完美保存了苏东坡书法的真实面貌,堪称其传世小楷的代表作。
  苏东坡一生奔波,却活得十分精彩,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他是“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很有趣的人”。循着东坡先生的足迹,与他“一起旅行”,也一定是件有趣的事吧!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近日,第十三届(诸城)东坡文化节举办。作为东坡文化节城市联盟中唯一的县级市,山东诸城与广东惠州、海南儋州、湖北黄冈、四川眉山、江苏常州,共同完成了关于“苏东坡”的拼图。
  说起苏东坡,诸城(古称密州)是绕不开的地方。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这里成为他创作巅峰期的旅居地。有豪迈的“老夫聊发少年狂”,有悼念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有豁达超脱的“诗酒趁年华”、传世千古的“明月几时有”。诸城现仍有三处著名的东坡遗迹,超然台和常山上的雩泉、黄茅冈。
  超然台原系北魏时所建的城墙土台。苏东坡在任时修葺扩建,亲笔题写“超然台”三个大字,并作《超然台记》,以志其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即作于超然台。
  雩泉位于常山北坡山溪的西侧,南依常山主峰,北面居高临下俯视诸城市区。雩泉东北有路直通山下,古时人们多经此路上山祈雨。苏东坡深爱此泉,每登常山,必临雩泉。
  黄茅冈在常山东南,为一片蜿蜒起伏的低矮山冈,古时茅草丛生,故名“黄茅冈”,是一处理想的围射猎场。《江城子·密州出猎》即写于此。
  不光诸城,山东多地与苏东坡渊源颇深。
  其任密州知州时,对秦皇、汉武多次巡幸过的“东国胜地”琅琊台颇感兴趣,曾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从密州至琅琊,登临琅琊台,还写下了《书琅琊篆后》一文。“文字之工,世亦莫及,皆不可废”,文章对琅琊台石刻文字极为推崇,不经意间使这块秦刻石及琅琊台声名大振;其间,也沉醉于五莲的山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亦曾游蒙山和蒙山西侧的漏泽湖等地,赏景吟诗,留下了“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
  熙宁九年十二月,苏东坡调离密州,经潍、青二州到达济南,与好友齐州知州李常及苏辙三子会见,盘桓月余,游览了趵突泉(时称“槛泉”)、章丘龙山等。
  九年后,也就是元丰八年(1085年),苏东坡领命任登州知州。十月十五日,他抵达登州治所蓬莱。刚到任五天,又接到圣旨,调回京城任礼部郎中,留下“五日登州守,千年苏公祠”的美誉。蓬莱阁的入口处,有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的单檐牌坊,装饰着海浪纹的蓝地金字的牌匾上,那“人间蓬莱”四个大字,正是从苏东坡“人间饮酒未须嫌,归去蓬莱却无吃”的诗句中缀辑得来。
  此次回京,苏东坡路过济南长清。当时,他得知真相院住持法泰所建的13层砖塔未有葬物,便想将弟弟苏辙所藏的释迦舍利捐献出来,为已过世的父母祈求“冥福”。法泰听后求之不得,待塔基本完工后便赴京找苏东坡拜请法舍利,并请苏东坡撰写塔铭。
  1965年,这件《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在当地全阳塔地宫中出土。其文辞优美,禅机毕见。刻工精细,字字清晰,由于久埋地里,无一字残损,完美保存了苏东坡书法的真实面貌,堪称其传世小楷的代表作。
  苏东坡一生奔波,却活得十分精彩,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他是“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很有趣的人”。循着东坡先生的足迹,与他“一起旅行”,也一定是件有趣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