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有力度,做人有温度

——记济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于强

2023-08-06 作者: 范薇 常青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范薇 常青

  在济南市天桥区,的哥的姐们大都知道这样一个人:个头高,风吹日晒肤色较黑,经手的案子又从不让人蒙混过关,久而久之,就有了绰号“包黑子”。他是济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于强,也是济南交通执法一张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名片。
疏堵结合,
非法营运标本兼治

  从2002年起,于强在原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服务中心从事出租车的管理执法以及打击非法营运工作,也就是治理俗称的“黑车”。2021年初,于强随综合执法改革暨机构调整进入济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五大队(以下简称“天桥大队”)并任副大队长。
  从此,于强的工作职责由过去单一的出租汽车管理,变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涵盖驾培、汽修、小微汽车租赁等方面,“7月27日,我们刚查处了一家贩卖出租车‘跑得快’(计价器控制器)的汽车修理厂。”于强说。
  治理黑车还是于强的“老本行”。除了最后时刻抓捕非法营运人员的“勇”,这项工作更要用“智”取得黑车非法营运的证据。
  济南长途汽车总站附近一个市场停车场里,曾存在一个往返于济南和济阳之间的黑车群体,他们让停车场的保安和附近摊贩“放风”,盯守执法人员。接到执法人员出现的消息,黑车司机就赶走乘客锁上车门扬长而去。“在较量中,我们也吸取了经验,不但人要穿便衣提前进入现场,车辆也换成‘便车’,并和交警联合执法。”于强说。2022年9月天桥大队成功打掉了这一黑车群体。
  斗智斗勇的场景,在于强的工作中常常发生。为了查清黑车滋生的原因,执法人员不仅需要获取证据的策略,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和长期细致的调查。2019年,为了根治制革街变“黑车一条街”的问题,于强连续蹲守一个多月,走访居民、经营业户400多人,找准缺乏管理的停车位是症结所在。经过多部门协同、黑车打击与源头治理并进,制革街焕然一新。
  在“堵住”违法违规现象后,于强还关注怎样用“疏”的方式解决问题。济南长途汽车总站门口有大量出租车乱停乱放,他通过协调交警设置7个候客泊位,引导出租车司机规范运营。
坚持底线,
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20余年身在打击黑车第一线的于强,难免也有“头疼”的时刻。个别司机抗拒执法,有的现场发生肢体冲突、言语辱骂,有的尾随执法人员,进行人身威胁。不过于强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
  对待被处罚的司机,“我们一定是坚持底线,也考虑到他们需要养家糊口,就劝说他们用自己的技能从事正规的工作,能帮得上忙就尽量帮。”于强说。司机有难处,他伸出援手;驾校开办卡在手续,他尽力协调……
  于强曾截获一个“老练”的黑车司机,他的车上当时没有乘客,只有一箱冰淇淋要运给客户。司机不配合调查,为了不被查到非法拉客的收款信息,还说自己没带手机。为了撬动司机的心理防线,于强决定慢慢和他谈。讲了法律法规后,于强又说,“你别着急,这箱冰淇淋我们先帮你免费送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黑车司机受到了触动,说出藏手机的地点,主动承认自己非法拉客的事实。于强向黑车司机介绍怎样从事网约车、货拉拉等,引导其正规运营。据悉,于强帮助过的另一名司机也已在济南安家立业,每逢节日,他都会给于强打电话表示感谢。
不断前进,
执法学习两不误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23年6月18个中心城市网约车订单合规率超80%,济南位列其中,这里面有天桥大队出的一分力。近三年来,于强带头组织开展交通运输领域专项执法检查700余次,累计查处非法营运车1000余辆。对于相关从业者,这意味着竞争更加公平;对于出行人员,意味着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客运市场逐渐规范,交通执法的方式也在进步。以前查黑车,执法人员凭经验观察,现在济南市上线了智慧执法系统,通过“天眼”扫描识别营运车辆,执法人员在手机app上就能收到非法营运车辆的信息。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涉及面广,天桥辖区也较为特殊——拥有全市唯一的化工产业园区、三大交通综合枢纽、四条国道干线,年均车辆通行量、客货运输量全市居首,交通执法任务艰巨。
  为巩固治理成果,于强没有停止前进脚步。他奔走推动,按业务范围组建起了4个天桥区“重点区域治理群”微信工作群,吸收街道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场站管理人员等“天桥群众”加入,由他们协助发现违章违规行为,形成了“依托属地、部门联动、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长效治理模式。
  面对天桥区交通执法门类最全、运输站点企业最多、工作任务最重的形势,于强又拿出年轻时的那股拼劲,白天执法,晚上学习,很快就把各大执法门类的法律法规学了个遍。2022年6月,济南市组织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于强获得个人第一名,8月参加山东省组织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他又夺得个人第一名。采访时,记者看到他桌子上有一本接近500页的交通法律法规汇编翻开着,“我没事就看,这本书基本上摸透了,一段时间不学,就感觉不得劲。”于强憨厚一笑。
  □ 本报记者 范薇 常青

  在济南市天桥区,的哥的姐们大都知道这样一个人:个头高,风吹日晒肤色较黑,经手的案子又从不让人蒙混过关,久而久之,就有了绰号“包黑子”。他是济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于强,也是济南交通执法一张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名片。
疏堵结合,
非法营运标本兼治

  从2002年起,于强在原济南市城市公共客运管理服务中心从事出租车的管理执法以及打击非法营运工作,也就是治理俗称的“黑车”。2021年初,于强随综合执法改革暨机构调整进入济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五大队(以下简称“天桥大队”)并任副大队长。
  从此,于强的工作职责由过去单一的出租汽车管理,变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涵盖驾培、汽修、小微汽车租赁等方面,“7月27日,我们刚查处了一家贩卖出租车‘跑得快’(计价器控制器)的汽车修理厂。”于强说。
  治理黑车还是于强的“老本行”。除了最后时刻抓捕非法营运人员的“勇”,这项工作更要用“智”取得黑车非法营运的证据。
  济南长途汽车总站附近一个市场停车场里,曾存在一个往返于济南和济阳之间的黑车群体,他们让停车场的保安和附近摊贩“放风”,盯守执法人员。接到执法人员出现的消息,黑车司机就赶走乘客锁上车门扬长而去。“在较量中,我们也吸取了经验,不但人要穿便衣提前进入现场,车辆也换成‘便车’,并和交警联合执法。”于强说。2022年9月天桥大队成功打掉了这一黑车群体。
  斗智斗勇的场景,在于强的工作中常常发生。为了查清黑车滋生的原因,执法人员不仅需要获取证据的策略,更需要敏锐的观察和长期细致的调查。2019年,为了根治制革街变“黑车一条街”的问题,于强连续蹲守一个多月,走访居民、经营业户400多人,找准缺乏管理的停车位是症结所在。经过多部门协同、黑车打击与源头治理并进,制革街焕然一新。
  在“堵住”违法违规现象后,于强还关注怎样用“疏”的方式解决问题。济南长途汽车总站门口有大量出租车乱停乱放,他通过协调交警设置7个候客泊位,引导出租车司机规范运营。
坚持底线,
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20余年身在打击黑车第一线的于强,难免也有“头疼”的时刻。个别司机抗拒执法,有的现场发生肢体冲突、言语辱骂,有的尾随执法人员,进行人身威胁。不过于强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
  对待被处罚的司机,“我们一定是坚持底线,也考虑到他们需要养家糊口,就劝说他们用自己的技能从事正规的工作,能帮得上忙就尽量帮。”于强说。司机有难处,他伸出援手;驾校开办卡在手续,他尽力协调……
  于强曾截获一个“老练”的黑车司机,他的车上当时没有乘客,只有一箱冰淇淋要运给客户。司机不配合调查,为了不被查到非法拉客的收款信息,还说自己没带手机。为了撬动司机的心理防线,于强决定慢慢和他谈。讲了法律法规后,于强又说,“你别着急,这箱冰淇淋我们先帮你免费送过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黑车司机受到了触动,说出藏手机的地点,主动承认自己非法拉客的事实。于强向黑车司机介绍怎样从事网约车、货拉拉等,引导其正规运营。据悉,于强帮助过的另一名司机也已在济南安家立业,每逢节日,他都会给于强打电话表示感谢。
不断前进,
执法学习两不误

  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23年6月18个中心城市网约车订单合规率超80%,济南位列其中,这里面有天桥大队出的一分力。近三年来,于强带头组织开展交通运输领域专项执法检查700余次,累计查处非法营运车1000余辆。对于相关从业者,这意味着竞争更加公平;对于出行人员,意味着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客运市场逐渐规范,交通执法的方式也在进步。以前查黑车,执法人员凭经验观察,现在济南市上线了智慧执法系统,通过“天眼”扫描识别营运车辆,执法人员在手机app上就能收到非法营运车辆的信息。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涉及面广,天桥辖区也较为特殊——拥有全市唯一的化工产业园区、三大交通综合枢纽、四条国道干线,年均车辆通行量、客货运输量全市居首,交通执法任务艰巨。
  为巩固治理成果,于强没有停止前进脚步。他奔走推动,按业务范围组建起了4个天桥区“重点区域治理群”微信工作群,吸收街道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场站管理人员等“天桥群众”加入,由他们协助发现违章违规行为,形成了“依托属地、部门联动、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长效治理模式。
  面对天桥区交通执法门类最全、运输站点企业最多、工作任务最重的形势,于强又拿出年轻时的那股拼劲,白天执法,晚上学习,很快就把各大执法门类的法律法规学了个遍。2022年6月,济南市组织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于强获得个人第一名,8月参加山东省组织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他又夺得个人第一名。采访时,记者看到他桌子上有一本接近500页的交通法律法规汇编翻开着,“我没事就看,这本书基本上摸透了,一段时间不学,就感觉不得劲。”于强憨厚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