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让新市民落得下脚扎得住根

来了就是新区人

2023-08-02 作者: 张忠德 杨国胜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李 涛


  青岛西海岸新区统筹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深入推进新市民工作创新发展,以“来了就是新区人”的城市胸襟,建设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品质之城,努力提升新市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落得下脚到扎得住根
  “这件事儿,让我这个在西海岸新区打工七八年的外地人,真的有了家的感觉……”7月18日,记者和胶南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专职网格员王聪来到青岛世纪海佳机械有限公司,向车间工人于海生回访前期诉求的解决情况时,于海生说。
  “父母年龄大了,我一人在这边打工,想找个学校把孩子接过来上学。两个孩子,大的上五年级、小的上三年级,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不久前,于海生通过西海岸新区“诉速办”市民诉求解决平台反映问题。王聪了解情况后,立刻联系街道宣教文卫中心,咨询新市民子女教育相关政策,并前往辖区学校对接入学事宜。学校校长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于海生,告知孩子入学条件,帮助快速办理入学手续。于海生说:“当时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这么快事就办成了。这让我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城市的关心与温暖。”
  “辖区企业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近二分之一,流动人口占比大、流动性强等特点,给新市民服务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诉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聚力打造‘15分钟面对面’接诉即办快速处置品牌,加快新市民融入步伐。”胶南街道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樊华说。
  让新市民不仅落得下脚,而且扎得住根。去年3月,西海岸新区启动新市民工作,构建起“区级全局统筹谋划、部门横向联动推进、镇街纵向逐级落实”的立体式工作体系。“西海岸新区成立了新市民工作专班,统筹全区新市民工作,优化了涵盖42个重点单位的90条新市民服务措施任务清单,助力新市民在西海岸新区扎根和生活,不断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中心网格监管科副科长孙超介绍。
做优小平台 推动大服务
  “您对本社区的治安是否满意?”
  “您对本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是否满意?”
  “您对本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否满意?”
  ……
  连日来,一场社区评议活动在西海岸新区市民“一家亲”小程序上如火如荼展开,新老市民可通过小程序对社区党群服务、环境卫生、治安等进行打分评议。社区会根据评议情况,带着基层治理一线的“真问题”,不断创新治理方法,提升治理效能,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为实施新市民管理服务改革,推动社会治理转型创新,西海岸新区倾心打造市民“一家亲”小程序,并于去年5月上线。小程序集成困难救助、法律援助和就业服务等17个行业117项服务举措于一体。随着新市民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今年6月,市民“一家亲”小程序改版升级,推出了2.0版本。
  “小程序升级后,全新构建社区服务、大学生就业、文旅消费和公益互助等四大服务板块,汇聚全区17个部门、共计145项服务,将为广大市民提供文旅消费、公益互助、公众诉求办理等操作更便捷的线上服务,进一步赋能西海岸新区基层社会治理。”孙超介绍。
  自市民“一家亲”小程序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达450万余人次,提供相关服务42万余人次,在便民服务供给、人口数据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汇聚新力量 共建新家园
  “外卖小哥”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联系面广,是一座城市新就业群体的代表。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如何发挥他们的职业优势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刘志,吉林省蛟河人,2021年来到西海岸新区干起了外卖配送。“我们这行,用餐高峰忙、平峰闲,但平台有可能随时派单,放弃订单回家休息成本太高,所以现在能有个歇脚地,真的太重要了。”刘志说。他所说的“歇脚地”,是西海岸新区为外卖配送员、快递小哥等专门打造的服务驿站。驿站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为依托,免费提供学习休息、饮水充电、饭菜加热、政策咨询等多种服务。
  “以前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外来打工者,漂来漂去的;现在不一样了,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有组织、有归处的人了。”刘志说。
  随着“骑士驿站”的不断扩充,西海岸新区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从业者参与到文明创建、公益服务等工作中来,成为完善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
  “我们聚焦建筑工地、零散务工、网约车、快递和外卖等方面的7类人群,建立信息登记统计和服务制度,按照‘管行业必须管人口信息’的要求,汇聚各行业部门新市民信息127万余条,逐渐实现了新市民人口精准化、动态化管理。”孙超说。
  为让新市民工作更“有底”,西海岸新区建立常态化新市民信息采集机制,完善新市民人口动态数据库和各行业领域专题数据库;搭建“五级网格抓治理”工作体系,把人口信息摸排核实,作为网格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截至今年7月,西海岸新区精准匹配至各镇街的新市民人口信息为8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0%。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李 涛


  青岛西海岸新区统筹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和安全需要,深入推进新市民工作创新发展,以“来了就是新区人”的城市胸襟,建设承载美好生活向往的品质之城,努力提升新市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落得下脚到扎得住根
  “这件事儿,让我这个在西海岸新区打工七八年的外地人,真的有了家的感觉……”7月18日,记者和胶南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专职网格员王聪来到青岛世纪海佳机械有限公司,向车间工人于海生回访前期诉求的解决情况时,于海生说。
  “父母年龄大了,我一人在这边打工,想找个学校把孩子接过来上学。两个孩子,大的上五年级、小的上三年级,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不久前,于海生通过西海岸新区“诉速办”市民诉求解决平台反映问题。王聪了解情况后,立刻联系街道宣教文卫中心,咨询新市民子女教育相关政策,并前往辖区学校对接入学事宜。学校校长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于海生,告知孩子入学条件,帮助快速办理入学手续。于海生说:“当时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这么快事就办成了。这让我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城市的关心与温暖。”
  “辖区企业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近二分之一,流动人口占比大、流动性强等特点,给新市民服务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把群众诉求作为工作第一信号,聚力打造‘15分钟面对面’接诉即办快速处置品牌,加快新市民融入步伐。”胶南街道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樊华说。
  让新市民不仅落得下脚,而且扎得住根。去年3月,西海岸新区启动新市民工作,构建起“区级全局统筹谋划、部门横向联动推进、镇街纵向逐级落实”的立体式工作体系。“西海岸新区成立了新市民工作专班,统筹全区新市民工作,优化了涵盖42个重点单位的90条新市民服务措施任务清单,助力新市民在西海岸新区扎根和生活,不断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中心网格监管科副科长孙超介绍。
做优小平台 推动大服务
  “您对本社区的治安是否满意?”
  “您对本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是否满意?”
  “您对本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是否满意?”
  ……
  连日来,一场社区评议活动在西海岸新区市民“一家亲”小程序上如火如荼展开,新老市民可通过小程序对社区党群服务、环境卫生、治安等进行打分评议。社区会根据评议情况,带着基层治理一线的“真问题”,不断创新治理方法,提升治理效能,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为实施新市民管理服务改革,推动社会治理转型创新,西海岸新区倾心打造市民“一家亲”小程序,并于去年5月上线。小程序集成困难救助、法律援助和就业服务等17个行业117项服务举措于一体。随着新市民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化,今年6月,市民“一家亲”小程序改版升级,推出了2.0版本。
  “小程序升级后,全新构建社区服务、大学生就业、文旅消费和公益互助等四大服务板块,汇聚全区17个部门、共计145项服务,将为广大市民提供文旅消费、公益互助、公众诉求办理等操作更便捷的线上服务,进一步赋能西海岸新区基层社会治理。”孙超介绍。
  自市民“一家亲”小程序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达450万余人次,提供相关服务42万余人次,在便民服务供给、人口数据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汇聚新力量 共建新家园
  “外卖小哥”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联系面广,是一座城市新就业群体的代表。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如何发挥他们的职业优势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当前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刘志,吉林省蛟河人,2021年来到西海岸新区干起了外卖配送。“我们这行,用餐高峰忙、平峰闲,但平台有可能随时派单,放弃订单回家休息成本太高,所以现在能有个歇脚地,真的太重要了。”刘志说。他所说的“歇脚地”,是西海岸新区为外卖配送员、快递小哥等专门打造的服务驿站。驿站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为依托,免费提供学习休息、饮水充电、饭菜加热、政策咨询等多种服务。
  “以前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外来打工者,漂来漂去的;现在不一样了,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有组织、有归处的人了。”刘志说。
  随着“骑士驿站”的不断扩充,西海岸新区也有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从业者参与到文明创建、公益服务等工作中来,成为完善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
  “我们聚焦建筑工地、零散务工、网约车、快递和外卖等方面的7类人群,建立信息登记统计和服务制度,按照‘管行业必须管人口信息’的要求,汇聚各行业部门新市民信息127万余条,逐渐实现了新市民人口精准化、动态化管理。”孙超说。
  为让新市民工作更“有底”,西海岸新区建立常态化新市民信息采集机制,完善新市民人口动态数据库和各行业领域专题数据库;搭建“五级网格抓治理”工作体系,把人口信息摸排核实,作为网格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截至今年7月,西海岸新区精准匹配至各镇街的新市民人口信息为8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