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红娘”牵线,科技成果转化成金

威海高新区总工会促成四十项校企技术对接合作

2023-07-28 作者: 郑莉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郑 莉
  实习生 孙文婧
  通讯员 丰淑秀
    谢 菁 报道
  本报威海讯 “今年4月份,我们启动第三代布放车的研发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技术攻关,目前完成了钻孔布放系统、储料系统、电控系统三部分的实验和制作。接下来将把各部分整合到车辆平台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可移动布放设备,预计8月初完成。”近日,在威海双丰物探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任强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带头人任强向记者介绍,此次研发能够迅速推进,离不开“技术红娘”的帮忙。
  双丰物探是专业从事陆地、海洋石油物探装备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过程中,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有限,相关产品缺乏科技支撑。日前,企业创新工作室提出了无线节点仪自动布放设备研发及数控绕线机省级改造两项技术需求。根据这一需求,威海市区两级工会工作人员化身“技术红娘”,进行专家、技术资源库大数据搜索,为双丰物探匹配了山东大学(威海)、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
  一边是企业缺技术,一边是高校技术待转化,经过工会牵线搭桥,双丰物探首先与山东大学(威海)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项目一敲定,山东大学(威海)机电学院副院长陈原带领团队,利用3个月的时间将一台载有无线节点仪的布放车研制出来。去年10月,陈原和团队研制出了第二代无线节点仪自动布放硬件装备。
  特种设备研发不能一蹴而就,双丰物探提出进行核心系统升级换代,在威海市区两级工会的协助下,企业又向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抛出了橄榄枝。“我们将三代产品的核心动力由原来的电控气控换成了液压系统,付振山教授和刘均海教授是液压自动控制、机械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在两位教授的协助下,升级后的第三代布放车更能适应野外工作时的恶劣环境,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耐用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任强说。
  双丰物探与山东大学(威海)、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等高校的合作共赢,是高新区工会“技术红娘”完成校企合作的一个成功例证。近年来,高新区各级工会立足企业一线建立了330多家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一线职工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平台,职工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面对一些棘手问题、遭遇技术拦路虎。如何强化科技创新,帮助职工解决核心技术难题?高新区总工会的“技术红娘”,带领高校专家进园区、进企业,进行多场技术对接转化服务工作推进会,陆续帮助30多家企业与哈工大、山大等高校达成了40项技术对接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成金。
  □记 者 郑 莉
  实习生 孙文婧
  通讯员 丰淑秀
    谢 菁 报道
  本报威海讯 “今年4月份,我们启动第三代布放车的研发工作,经过3个多月的技术攻关,目前完成了钻孔布放系统、储料系统、电控系统三部分的实验和制作。接下来将把各部分整合到车辆平台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可移动布放设备,预计8月初完成。”近日,在威海双丰物探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任强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带头人任强向记者介绍,此次研发能够迅速推进,离不开“技术红娘”的帮忙。
  双丰物探是专业从事陆地、海洋石油物探装备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过程中,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有限,相关产品缺乏科技支撑。日前,企业创新工作室提出了无线节点仪自动布放设备研发及数控绕线机省级改造两项技术需求。根据这一需求,威海市区两级工会工作人员化身“技术红娘”,进行专家、技术资源库大数据搜索,为双丰物探匹配了山东大学(威海)、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
  一边是企业缺技术,一边是高校技术待转化,经过工会牵线搭桥,双丰物探首先与山东大学(威海)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项目一敲定,山东大学(威海)机电学院副院长陈原带领团队,利用3个月的时间将一台载有无线节点仪的布放车研制出来。去年10月,陈原和团队研制出了第二代无线节点仪自动布放硬件装备。
  特种设备研发不能一蹴而就,双丰物探提出进行核心系统升级换代,在威海市区两级工会的协助下,企业又向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抛出了橄榄枝。“我们将三代产品的核心动力由原来的电控气控换成了液压系统,付振山教授和刘均海教授是液压自动控制、机械设计等方面的专家,在两位教授的协助下,升级后的第三代布放车更能适应野外工作时的恶劣环境,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耐用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任强说。
  双丰物探与山东大学(威海)、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等高校的合作共赢,是高新区工会“技术红娘”完成校企合作的一个成功例证。近年来,高新区各级工会立足企业一线建立了330多家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一线职工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平台,职工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面对一些棘手问题、遭遇技术拦路虎。如何强化科技创新,帮助职工解决核心技术难题?高新区总工会的“技术红娘”,带领高校专家进园区、进企业,进行多场技术对接转化服务工作推进会,陆续帮助30多家企业与哈工大、山大等高校达成了40项技术对接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