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汶上实践”
2023-07-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高永干
汶上县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全面对标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和基本要求,把“三农”工作摆在优先位置,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建设农业强县的“头等大事”。我们坚持抓面积提产能,把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分解到镇、村、户、地块,落实到夏秋两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实施产能提升行动,将科学种粮进行到底,提高农业生产全环节、全过程机械化、智慧化水平,争取一年两季实现亩产“吨半粮”。抢抓入选国家大豆制种大县机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和良种工程,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路子,全力打造制种产业集群。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带图斑、带位置、带规模下达耕地保护任务,把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强化耕地用途管控,推行县乡村三级管护责任人制度,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农业要强,首先是产业要强。我们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扩大粮食、甘薯、芦花鸡优质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种养业,集中资源力量打造拳头产品。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攀登计划,强化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培育,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实施数商兴农工程,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开展合作,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打造农村主播网红示范基地,组建专业直播运营平台,让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流乡村变身“新农人”。加快推动“快递进村”全覆盖,坚持线上、线下“两张网”同步建设,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产销衔接。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一直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我们进一步抓好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机遇,围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鼓励支持党支部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与北大荒农服集团联合实施农业社会化“全产业链”服务项目,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去做,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收购+分红”等模式,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与此同时,我们聚焦宅基地“治用管”三个关键环节,健全宅基地管理、使用、退出、流转及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创新村集体统一管理、宅基地入社分红、群众自建自管、对外发包租赁、集体用地入市五条路径,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沉睡资源”成为“流动资产”,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作者系济宁市委常委、汶上县委书记)
汶上县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全面对标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和基本要求,把“三农”工作摆在优先位置,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建设农业强县的“头等大事”。我们坚持抓面积提产能,把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分解到镇、村、户、地块,落实到夏秋两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实施产能提升行动,将科学种粮进行到底,提高农业生产全环节、全过程机械化、智慧化水平,争取一年两季实现亩产“吨半粮”。抢抓入选国家大豆制种大县机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和良种工程,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路子,全力打造制种产业集群。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带图斑、带位置、带规模下达耕地保护任务,把永久性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强化耕地用途管控,推行县乡村三级管护责任人制度,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农业要强,首先是产业要强。我们坚持以工业思维抓农业,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扩大粮食、甘薯、芦花鸡优质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种养业,集中资源力量打造拳头产品。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攀登计划,强化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培育,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实施数商兴农工程,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开展合作,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打造农村主播网红示范基地,组建专业直播运营平台,让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流乡村变身“新农人”。加快推动“快递进村”全覆盖,坚持线上、线下“两张网”同步建设,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产销衔接。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一直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我们进一步抓好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机遇,围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鼓励支持党支部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与北大荒农服集团联合实施农业社会化“全产业链”服务项目,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去做,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收购+分红”等模式,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与此同时,我们聚焦宅基地“治用管”三个关键环节,健全宅基地管理、使用、退出、流转及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创新村集体统一管理、宅基地入社分红、群众自建自管、对外发包租赁、集体用地入市五条路径,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沉睡资源”成为“流动资产”,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作者系济宁市委常委、汶上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