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2023-07-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演技不好全怪演员吗?
据文汇报,与电视剧《我的人间烟火》相关的话题,热度最高的无疑是“魏大勋碾压杨洋”。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演技不好,全是演员的问题吗?虽然最终站在台前的是演员,但真正决定表演水平的是导演。表演指导刘天池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演员是和导演共同完成创作的,他们在表演过程中看不到自己,此时导演就是演员的镜子,来告诉演员方向,调整演员状态。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我们经常看到同一个演员在不同作品里呈现云泥之别的表演水准。
但为什么说这也只能“部分地”回答这个问题呢?因为在今天的产业现状中,导演的话语权被一定程度地消解了。过去的常态是再大牌的演员站在导演面前心态也是弱势的,会不断跟导演确认:我这条演得行吗?如今的常态,则是在片场,导演需要哄着演员,尤其是那些自带流量的演员。
关于杨洋此次“翻车”,有网友说,这是给流量艺人敲响了警钟。很多流量艺人有着演技上的明显不足,需要作品链上涉及的每一个岗位都花更多的精力去取长补短。对于流量的依赖已经成为今天影视行业某些制作和出品方的惯性思维,在这种惯性思维的指挥下,不仅流量的短板被忽视,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方面的短板也被忽视。
交互欣赏模式
让技术与艺术擦出火花
据光明日报,近来,以声、画、感同步“触动人心”的交互欣赏模式,折射出影视行业在5G、云计算、AI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下产生的内容新形态、用户新需求以及行业新领域。
交互欣赏模式为影像叙事和观看体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行业带来很多问题或者隐忧。第一,影视剧的本质是讲故事,互动固然会突破常规审美机制,使观众产生陌生感甚至震惊感,但也降低了观影体验的流畅度。第二,互动剧不论为观众呈现的世界有多么广阔、结局有多么独特,都不过是编好的既定剧本。一旦观看变成直接的感官刺激,“留白之美”缺失,就有可能使主观能动的观众沦为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浏览者”。第三,倍速播放、“只看他”、快进等播放功能使很多用户习惯于快速刷剧。一味求快、一心求爽的观剧需求,还倒逼创作生产。一种情节强、节奏快、思想浅的爽剧类型出现,挤压了内涵深刻但节奏相对较慢的精品剧作的生存空间。第四,弹幕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简单直白的情绪化表达,缺乏思想深度和精神价值。
交互欣赏模式刚刚起步,因此,影视从业者要由“技”入“艺”,正确运用新技术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以更加深刻的审美启迪、更加积极的价值理念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这是交互欣赏模式乃至影视生产传播能够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长远布局。
“电子小猪”
为何疯狂涨粉
据北京青年报,“电子小猪”在悄悄走红。一些网友摒弃了节制饮食、锻炼健身等传统减肥法,他们另辟蹊径,选择在网上认养“电子小猪”,寄希望于依靠看“小猪”吃播抑制自己的食欲,或将“电子小猪”当作“嘴替”,以实现“进食代偿”……
心理咨询师杨译杰对“电子小猪”和网民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细致剖析。像“电子小猪”这样的主播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大家在现实中很难见到这样有冲击性的画面。这背后是大众追求反差和猎奇的心理。吃播其实和钓鱼直播的内在也有一致性,这两类视频都能唤起大众在感官上的愉悦。这些情况都是人体的镜像神经元在起共情作用,刺激大脑释放出很多能让人快乐的多巴胺,获得满足感。
对于看“电子小猪”能减肥,杨译杰认为,就像在一段亲密关系中,随着时间推移,相貌的权重会越来越低。在直播间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对于“电子小猪”外形、吃相的反感程度会逐渐变弱,但其每天吃的美食都在变化,实际上观看直播的人产生的心理是“这个食物很好吃”,这样反而会刺激食欲。所以,他觉得通过看“电子小猪”达到减肥的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且难以长久。
网文平台“诱饵式”收费
不可持续
据经济日报,内容付费领域,“诱饵式”收费套路广受诟病,比如网络电影试看6分钟、音乐平台升级会员才能解锁更高音质等,这些规则都是追求平台利益最大化的产物,容易引发用户不满,甚至用户流失。
内容创作精细化。年轻化的互联网读者更愿意以“短平快”“碎片化”的方式来迅速获得情绪共鸣。在此背景下,短故事在网文赛道崛起,只需两三万字,将核心情节进行浓缩表达,就能实现过往小说动辄10万字的文字价值转化。网文市场要关注当下年轻人注意力短缺、阅读时间缩减等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阅读服务。
版权运营多元化。如今,“看”已经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耳朵经济”也成为网文IP开发的重要形式。优质网文IP还成为影视改编的源头活水,爆款频出。寻求商业价值最大化,不妨在优质IP打造上下功夫。让作品以多元形态呈现,进一步延长作品生命力、扩大影响力。
(□记者 朱子钰 整理)
据文汇报,与电视剧《我的人间烟火》相关的话题,热度最高的无疑是“魏大勋碾压杨洋”。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演技不好,全是演员的问题吗?虽然最终站在台前的是演员,但真正决定表演水平的是导演。表演指导刘天池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演员是和导演共同完成创作的,他们在表演过程中看不到自己,此时导演就是演员的镜子,来告诉演员方向,调整演员状态。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我们经常看到同一个演员在不同作品里呈现云泥之别的表演水准。
但为什么说这也只能“部分地”回答这个问题呢?因为在今天的产业现状中,导演的话语权被一定程度地消解了。过去的常态是再大牌的演员站在导演面前心态也是弱势的,会不断跟导演确认:我这条演得行吗?如今的常态,则是在片场,导演需要哄着演员,尤其是那些自带流量的演员。
关于杨洋此次“翻车”,有网友说,这是给流量艺人敲响了警钟。很多流量艺人有着演技上的明显不足,需要作品链上涉及的每一个岗位都花更多的精力去取长补短。对于流量的依赖已经成为今天影视行业某些制作和出品方的惯性思维,在这种惯性思维的指挥下,不仅流量的短板被忽视,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方面的短板也被忽视。
交互欣赏模式
让技术与艺术擦出火花
据光明日报,近来,以声、画、感同步“触动人心”的交互欣赏模式,折射出影视行业在5G、云计算、AI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下产生的内容新形态、用户新需求以及行业新领域。
交互欣赏模式为影像叙事和观看体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行业带来很多问题或者隐忧。第一,影视剧的本质是讲故事,互动固然会突破常规审美机制,使观众产生陌生感甚至震惊感,但也降低了观影体验的流畅度。第二,互动剧不论为观众呈现的世界有多么广阔、结局有多么独特,都不过是编好的既定剧本。一旦观看变成直接的感官刺激,“留白之美”缺失,就有可能使主观能动的观众沦为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浏览者”。第三,倍速播放、“只看他”、快进等播放功能使很多用户习惯于快速刷剧。一味求快、一心求爽的观剧需求,还倒逼创作生产。一种情节强、节奏快、思想浅的爽剧类型出现,挤压了内涵深刻但节奏相对较慢的精品剧作的生存空间。第四,弹幕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简单直白的情绪化表达,缺乏思想深度和精神价值。
交互欣赏模式刚刚起步,因此,影视从业者要由“技”入“艺”,正确运用新技术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以更加深刻的审美启迪、更加积极的价值理念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这是交互欣赏模式乃至影视生产传播能够实现高质量持续发展的长远布局。
“电子小猪”
为何疯狂涨粉
据北京青年报,“电子小猪”在悄悄走红。一些网友摒弃了节制饮食、锻炼健身等传统减肥法,他们另辟蹊径,选择在网上认养“电子小猪”,寄希望于依靠看“小猪”吃播抑制自己的食欲,或将“电子小猪”当作“嘴替”,以实现“进食代偿”……
心理咨询师杨译杰对“电子小猪”和网民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细致剖析。像“电子小猪”这样的主播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大家在现实中很难见到这样有冲击性的画面。这背后是大众追求反差和猎奇的心理。吃播其实和钓鱼直播的内在也有一致性,这两类视频都能唤起大众在感官上的愉悦。这些情况都是人体的镜像神经元在起共情作用,刺激大脑释放出很多能让人快乐的多巴胺,获得满足感。
对于看“电子小猪”能减肥,杨译杰认为,就像在一段亲密关系中,随着时间推移,相貌的权重会越来越低。在直播间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对于“电子小猪”外形、吃相的反感程度会逐渐变弱,但其每天吃的美食都在变化,实际上观看直播的人产生的心理是“这个食物很好吃”,这样反而会刺激食欲。所以,他觉得通过看“电子小猪”达到减肥的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且难以长久。
网文平台“诱饵式”收费
不可持续
据经济日报,内容付费领域,“诱饵式”收费套路广受诟病,比如网络电影试看6分钟、音乐平台升级会员才能解锁更高音质等,这些规则都是追求平台利益最大化的产物,容易引发用户不满,甚至用户流失。
内容创作精细化。年轻化的互联网读者更愿意以“短平快”“碎片化”的方式来迅速获得情绪共鸣。在此背景下,短故事在网文赛道崛起,只需两三万字,将核心情节进行浓缩表达,就能实现过往小说动辄10万字的文字价值转化。网文市场要关注当下年轻人注意力短缺、阅读时间缩减等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阅读服务。
版权运营多元化。如今,“看”已经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耳朵经济”也成为网文IP开发的重要形式。优质网文IP还成为影视改编的源头活水,爆款频出。寻求商业价值最大化,不妨在优质IP打造上下功夫。让作品以多元形态呈现,进一步延长作品生命力、扩大影响力。
(□记者 朱子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