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罗刹海市》热议背后的是与非

2023-07-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梦馨朱子钰

  最近,音乐圈的焦点莫过于歌手刀郎了。许久不露面的刀郎,凭借一首新作《罗刹海市》引发了热烈讨论。比起新歌本身,人们把更多的关注点落在刀郎、那英、杨坤、汪峰等的旧怨新仇上。网友根据歌词进行了大胆猜疑和解读,“复仇论”甚嚣尘上。大家普遍呈现褒刀郎而贬那英、杨坤、汪峰等的倾向。那么,看待问题的正确角度是什么呢?对相关几方面的是非深入探讨就不难找出答案。
  多数人现在对那英等人当年批评刀郎的事情仍耿耿于怀,但仿佛忘了,没有创作者或作品有不能被批评的特权,只有充分的批评,才能保证艺术的基本水准,这也是所谓批评不自由、赞美就无价值。所以,当时这几位“大佬”对刀郎的评价,如果是从专业角度来讲,且他们自己认为是实话实说,那就毫无问题,甚至应该鼓励。退一步讲,我们对他们品格方面多一些疑问的同时,仍只能主要看他们说得对不对——毕竟批评的目的是艺术的提升,所以就只能对事不对人。
  至于有人说,刀郎是在被他们打压后才一蹶不振的,那就有些似是而非了:真正的艺术是骂不倒的,反而会在争论中奠定自己的地位,就像名将是在战争中封神一样。如果轻易被骂倒,反倒真的证明了刀郎的音乐大概率有某种缺憾。
  从刀郎的角度分析,如果刀郎这个作品仅仅是一种尝试性的创作,当然应该鼓励,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其戾气过盛的缺点;如果他真的是在对批评者寻仇报复,那就是等而下之了,与街头混混对骂时在墙上把对方画成一只狗没有什么区别。一阵热闹过后,作品本来的价值反而可能因此受损。
  从围观群众来说,也许是出于对那几位“大佬”的反感或者对刀郎的同情,总之,先入为主地把这个行为解读为弱者对霸凌的正义反击,所以一边倒地倾向于刀郎。于是,争论变成了做人的是非而不是艺术的是非,就如上面提到的那场争吵中,围观的群众只管赞美墙上的那只用来骂人的狗画得多好一样。究其实质,实为泛道德化思维在艺术领域的一种表现,反而不利于艺术发展良好氛围的形成,最终既得不到艺术,也得不到道德。
  □李梦馨朱子钰

  最近,音乐圈的焦点莫过于歌手刀郎了。许久不露面的刀郎,凭借一首新作《罗刹海市》引发了热烈讨论。比起新歌本身,人们把更多的关注点落在刀郎、那英、杨坤、汪峰等的旧怨新仇上。网友根据歌词进行了大胆猜疑和解读,“复仇论”甚嚣尘上。大家普遍呈现褒刀郎而贬那英、杨坤、汪峰等的倾向。那么,看待问题的正确角度是什么呢?对相关几方面的是非深入探讨就不难找出答案。
  多数人现在对那英等人当年批评刀郎的事情仍耿耿于怀,但仿佛忘了,没有创作者或作品有不能被批评的特权,只有充分的批评,才能保证艺术的基本水准,这也是所谓批评不自由、赞美就无价值。所以,当时这几位“大佬”对刀郎的评价,如果是从专业角度来讲,且他们自己认为是实话实说,那就毫无问题,甚至应该鼓励。退一步讲,我们对他们品格方面多一些疑问的同时,仍只能主要看他们说得对不对——毕竟批评的目的是艺术的提升,所以就只能对事不对人。
  至于有人说,刀郎是在被他们打压后才一蹶不振的,那就有些似是而非了:真正的艺术是骂不倒的,反而会在争论中奠定自己的地位,就像名将是在战争中封神一样。如果轻易被骂倒,反倒真的证明了刀郎的音乐大概率有某种缺憾。
  从刀郎的角度分析,如果刀郎这个作品仅仅是一种尝试性的创作,当然应该鼓励,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其戾气过盛的缺点;如果他真的是在对批评者寻仇报复,那就是等而下之了,与街头混混对骂时在墙上把对方画成一只狗没有什么区别。一阵热闹过后,作品本来的价值反而可能因此受损。
  从围观群众来说,也许是出于对那几位“大佬”的反感或者对刀郎的同情,总之,先入为主地把这个行为解读为弱者对霸凌的正义反击,所以一边倒地倾向于刀郎。于是,争论变成了做人的是非而不是艺术的是非,就如上面提到的那场争吵中,围观的群众只管赞美墙上的那只用来骂人的狗画得多好一样。究其实质,实为泛道德化思维在艺术领域的一种表现,反而不利于艺术发展良好氛围的形成,最终既得不到艺术,也得不到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