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工程机械生产基地羽翼渐丰
“灵活胖子”征战川藏铁路
2023-07-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编者按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产业园区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孵化培育科技创新的摇篮,更是发展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地。近年来,山东各地加快动能转换、项目招引,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成立了不少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的产业园区。本报今起推出“产业园里的新鲜事”系列蹲点报道,讲述企业加快技术攻关、做强产业链条,园区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等故事,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本报通讯员 魏德征 张正正
时值盛夏,西藏昌都,山峦叠嶂,草木葱茏。
在海拔4230米的嘎益隧道,来自博雷顿(山东)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纯电装载机正在紧张施工。销售经理杨申从四川康定出发,经过1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作客户寻访。他说,再过半个月,博雷顿新出的7吨纯电装载机,就要在川藏铁路上大展神威了。
高海拔让杨申气喘吁吁,燃油汽车似乎也出现了高反。但是穿行在隧道里的博雷顿装载机却没有因为缺氧减少动力。起伏的山峦间,轰隆的施工声不绝于耳。
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新建正线隧道72座,总长851.48公里,隧线比84.6%,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极其复杂。隧道作为半封闭的施工场景,空气流通性差,易污染,来自枣庄市山亭区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的纯电装载机凭借其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环保优势,深受施工人员欢迎。
嘎益隧道内,施工人员付明芳正在操作BRT956纯电装载机卸渣。庞大的装载机在付明芳操作下像个灵活的胖子,穿梭在隧道间,完全不像燃油装载机在高原作业时力短气虚的样子。
“用博雷顿这个电车还是划得来的!”付明芳快人快语。长期的作业,让老付深知纯电装载机比燃油车的效率高,省钱,充电还快。
数千公里之外,枣庄市山亭区翼云山下,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机械轰鸣。近年来,园区陆续进驻了博雷顿、博能传动、金丰小蚁、隆远机械、瑞沃智造5家企业,初步形成了“一主多元、融合共兴”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以博雷顿为主体的“中国最大的纯电动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链主企业博雷顿是全国唯一的纯电装载机量产企业,是园区的“灵魂企业”。
“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市,是一家聚焦新能源业务、为用户提供场景化纯电设备一站式绿色智能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博雷顿生产负责人路敦安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自2020年落户山亭区以来,博雷顿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升规,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3.66亿元,同比增长197%。目前,企业占地约112.6亩、规划建筑面积约5.23万平方米的二期扩产项目正加紧施工。
建载体、搭平台,园区一步一步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如今创新资源“最强磁场”的威力逐步显现——2020年,博雷顿通过交通运输部自动作业设备交通运输行业研究中心认定;2021年,博雷顿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当前,园区已经实现5G网络全覆盖,这为5G技术赋能装载机和采矿车辆无人驾驶提供了良好的研发环境。
创新生态越好,越容易萌发创新的种子、催生创新的成果。前不久,一辆纯电动5G无人驾驶装载机在枣庄市山亭区的依山口绿色建材产业园进行最终测试。测试成功后,工作人员坐在调度室,就能直接操作现场车辆的运行。
“经测试,远程遥控装载机的延时在5G网络良好的状态下能达到10毫秒以内。”看到测试结果,博雷顿无人驾驶算法工程师王国举喜不自禁,“总体的端到端延时能达到240毫秒以内,能够完全满足远程无人驾驶的需求。”
这两天,一辆可远程操作的博雷顿装载机刚刚运抵重庆施工一线。路敦安说,相对于传统主机厂和无人驾驶公司,博雷顿同时掌控智能硬件、算法资源,既有线控底盘车辆项目,又有无人驾驶业务,整合能力出色。
博雷顿的矿卡、装载机等车辆遍布大江南北,从川藏线到胶州湾海底隧道,从新疆西电东送工程到福建矿山项目现场。高级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陆志说,博雷顿与多位客户深度合作,帮助客户基于真实的场景数据优化无人驾驶系统,开发人员能快速地将最新研发成果进行验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翻过一山又一川。将目光再次拉回川藏铁路——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之受当地气候影响,拉月隧道内空气密度低、湿度大。传统燃油机械由于氧气进气量减小会导致功率下降,影响施工效率和进度。
李源是拉月隧道内的施工人员,对博雷顿纯电装载机情有独钟。之前他是博雷顿的经销商,看到博雷顿纯电装载机在川藏铁路受欢迎的程度,他开始购车,承包隧道卸渣等工程。
“节能,这个节约成本是看得见的!”他算过一笔账,在装载机出渣的情况下,传统燃油装载机一小时耗油约22升,以当地的油价来算的话,需要一百七八十块钱。而博雷顿纯电装载机只需要40度电,还是高效能作业。
纯电装载机不消耗氧气,尤其是在高原隧道空气稀薄的恶劣环境下,依然能爆发出超大功率,动力不衰减,大大保障了作业效率和施工进度。“这时候,就凸显出我们博雷顿的优势了!”杨申满是自豪。目前已有20余台纯电装载机为川藏铁路隧道施工建设服务,每台纯电装载机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50吨。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本报通讯员 魏德征 张正正
时值盛夏,西藏昌都,山峦叠嶂,草木葱茏。
在海拔4230米的嘎益隧道,来自博雷顿(山东)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纯电装载机正在紧张施工。销售经理杨申从四川康定出发,经过1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作客户寻访。他说,再过半个月,博雷顿新出的7吨纯电装载机,就要在川藏铁路上大展神威了。
高海拔让杨申气喘吁吁,燃油汽车似乎也出现了高反。但是穿行在隧道里的博雷顿装载机却没有因为缺氧减少动力。起伏的山峦间,轰隆的施工声不绝于耳。
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新建正线隧道72座,总长851.48公里,隧线比84.6%,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极其复杂。隧道作为半封闭的施工场景,空气流通性差,易污染,来自枣庄市山亭区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的纯电装载机凭借其零排放、无污染的绿色环保优势,深受施工人员欢迎。
嘎益隧道内,施工人员付明芳正在操作BRT956纯电装载机卸渣。庞大的装载机在付明芳操作下像个灵活的胖子,穿梭在隧道间,完全不像燃油装载机在高原作业时力短气虚的样子。
“用博雷顿这个电车还是划得来的!”付明芳快人快语。长期的作业,让老付深知纯电装载机比燃油车的效率高,省钱,充电还快。
数千公里之外,枣庄市山亭区翼云山下,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机械轰鸣。近年来,园区陆续进驻了博雷顿、博能传动、金丰小蚁、隆远机械、瑞沃智造5家企业,初步形成了“一主多元、融合共兴”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以博雷顿为主体的“中国最大的纯电动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链主企业博雷顿是全国唯一的纯电装载机量产企业,是园区的“灵魂企业”。
“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市,是一家聚焦新能源业务、为用户提供场景化纯电设备一站式绿色智能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博雷顿生产负责人路敦安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自2020年落户山亭区以来,博雷顿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升规,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3.66亿元,同比增长197%。目前,企业占地约112.6亩、规划建筑面积约5.23万平方米的二期扩产项目正加紧施工。
建载体、搭平台,园区一步一步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如今创新资源“最强磁场”的威力逐步显现——2020年,博雷顿通过交通运输部自动作业设备交通运输行业研究中心认定;2021年,博雷顿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当前,园区已经实现5G网络全覆盖,这为5G技术赋能装载机和采矿车辆无人驾驶提供了良好的研发环境。
创新生态越好,越容易萌发创新的种子、催生创新的成果。前不久,一辆纯电动5G无人驾驶装载机在枣庄市山亭区的依山口绿色建材产业园进行最终测试。测试成功后,工作人员坐在调度室,就能直接操作现场车辆的运行。
“经测试,远程遥控装载机的延时在5G网络良好的状态下能达到10毫秒以内。”看到测试结果,博雷顿无人驾驶算法工程师王国举喜不自禁,“总体的端到端延时能达到240毫秒以内,能够完全满足远程无人驾驶的需求。”
这两天,一辆可远程操作的博雷顿装载机刚刚运抵重庆施工一线。路敦安说,相对于传统主机厂和无人驾驶公司,博雷顿同时掌控智能硬件、算法资源,既有线控底盘车辆项目,又有无人驾驶业务,整合能力出色。
博雷顿的矿卡、装载机等车辆遍布大江南北,从川藏线到胶州湾海底隧道,从新疆西电东送工程到福建矿山项目现场。高级嵌入式软件工程师陆志说,博雷顿与多位客户深度合作,帮助客户基于真实的场景数据优化无人驾驶系统,开发人员能快速地将最新研发成果进行验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翻过一山又一川。将目光再次拉回川藏铁路——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之受当地气候影响,拉月隧道内空气密度低、湿度大。传统燃油机械由于氧气进气量减小会导致功率下降,影响施工效率和进度。
李源是拉月隧道内的施工人员,对博雷顿纯电装载机情有独钟。之前他是博雷顿的经销商,看到博雷顿纯电装载机在川藏铁路受欢迎的程度,他开始购车,承包隧道卸渣等工程。
“节能,这个节约成本是看得见的!”他算过一笔账,在装载机出渣的情况下,传统燃油装载机一小时耗油约22升,以当地的油价来算的话,需要一百七八十块钱。而博雷顿纯电装载机只需要40度电,还是高效能作业。
纯电装载机不消耗氧气,尤其是在高原隧道空气稀薄的恶劣环境下,依然能爆发出超大功率,动力不衰减,大大保障了作业效率和施工进度。“这时候,就凸显出我们博雷顿的优势了!”杨申满是自豪。目前已有20余台纯电装载机为川藏铁路隧道施工建设服务,每台纯电装载机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50吨。